一种整车控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265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整车控制模块,包括集成电路板、铝制外壳、GPS通讯天线、12P接插件母头、第一P接插件母头和第二6P接插件母头,铝制外壳包括外壳主体、外壳上盖和外壳下盖,集成电路板安装在铝制外壳内,通过外壳主体支撑,所述外壳上盖和外壳下盖分别安装在外壳主体上下部,固定集成电路板,GPS通讯天线与集成电路板连接,穿过外壳下盖上通孔向外延伸,12P接插件母头穿过外壳下盖与集成电路板连接,第一P接插件母头和第二6P接插件母头穿过外壳上盖与集成电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易于布置、便于防水、可靠性高、空间利用率高、开发容易等优点,能极大地改善电动赛车整车控制器空间利用率低、防水性能差、开发成本高等问题。

A Vehicle Control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车控制模块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车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环保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电动赛车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电动汽车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蔚来杯”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举办的一项面向在校大学生的赛车比赛,该比赛为培养电动汽车的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于电动方程式赛车而言,如何根据传感器数据、电池和电机的数据反馈来完成整车动力学控制、整车能量管理以及整车错误状态处理对于赛车以及车手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这就对整车控制器的可靠性提出了要求。同时,由于赛车有可能在雨天中进行比赛,因此对于整车控制器的防水处理也同样提出了要求。目前,国内不少电动赛车采用了用于工业控制的工控机来作为整车控制器,这种控制器体积庞大、重量较大、导致空间利用率较低,而且工控机的接口多且外露,不方便进行防水设计,此外,工控机在修改程序时较为麻烦,开发难度大,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整车控制模块,解决了试验型电动赛车整车控制器体积庞大、重量较大、空间利用率低、不便于做防水设计、线束繁多的问题。提高了整车控制器的可靠性以及可开发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整车控制模块,包括集成电路板、铝制外壳、GPS通讯天线、12P接插件母头、第一P接插件母头和第二6P接插件母头,所述铝制外壳包括外壳主体、外壳上盖和外壳下盖,所述集成电路板安装在铝制外壳内,通过外壳主体支撑,所述外壳上盖和外壳下盖分别安装在外壳主体上下部,固定集成电路板,所述GPS通讯天线与集成电路板连接,穿过外壳下盖上通孔向外延伸,所述12P接插件母头穿过外壳下盖与集成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P接插件母头和第二6P接插件母头穿过外壳上盖与集成电路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安装有散热风扇驱动芯片、散热水泵驱动芯片、低压安全回路继电器驱动芯片、制动指示灯驱动芯片、5V稳压芯片、3.3V稳压芯片、隔离CAN模块芯片、GPS通讯模块、SMA接头、微控制器、加速度计陀螺仪传感器、12P接插件工头、第一6P接插件工头和第二6P接插件工头,所述散热风扇驱动芯片、散热水泵驱动芯片、低压安全回路继电器驱动芯片、制动指示灯驱动芯片、隔离CAN模块芯片、GPS通讯模块和加速度计陀螺仪传感器均与微控制器电路连接,所述5V稳压芯片用于将外部12V电源稳压成5V电源给隔离CAN模块芯片供电,所述3.3V稳压芯片将5V稳压芯片输出的5V电源稳压成3.3V电源给GPS通讯模块、微控制器和加速度计陀螺仪传感器供电,所述微控制器通过隔离CAN模块芯片实现与整车的CAN通讯。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盖与外壳下盖通过紧固螺栓安装在外壳主体上;所述外壳主体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导线至试验性电动车的车架上。进一步地,所述12P接插件母头、第一P接插件母头和第二6P接插件母头通过端子和导线与整车电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通过12P接插件工头、第一6P接插件工头、第二6P接插件工头与12P接插件母头、第一P接插件母头、第二6P接插件母头对应连接与整车电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主体内设有集成电路板安装滑轨,用于让集成电路板固定安装在外壳主体内部。进一步地,所述GPS通讯天线通过SMA接头与集成电路板连接。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一种整车控制模块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整车控制器模块具有易于布置、便于防水、可靠性高、空间利用率高、开发容易等优点,能极大地改善电动赛车整车控制器空间利用率低、防水性能差、开发成本高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基于试验型电动车整车控制模块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集成电路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壳主体正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关键是对结构部分提出的技术方案,以下实施例若有涉及需要软件实现的,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现有技术实现的。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整车控制模块,包括集成电路板5、铝制外壳、GPS通讯天线、12P接插件母头4、第一P接插件母头8和第二6P接插件母头7,所述铝制外壳包括外壳主体1、外壳上盖6和外壳下盖3,所述集成电路板5安装在铝制外壳内,通过外壳主体1支撑,所述外壳上盖6和外壳下盖3分别安装在外壳主体1上下部,固定集成电路板5,所述GPS通讯天线与集成电路板5连接,穿过外壳下盖3上通孔向外延伸,所述12P接插件母头4穿过外壳下盖3与集成电路板5连接,所述第一P接插件母头8和第二6P接插件母头7穿过外壳上盖6与集成电路板5连接。优选的,所述集成电路板5上安装有散热风扇驱动芯片9、散热水泵驱动芯片20、低压安全回路继电器驱动芯片19、制动指示灯驱动芯片18、5V稳压芯片16、3.3V稳压芯片15、隔离CAN模块芯片17、GPS通讯模块13、SMA接头14、微控制器11、加速度计陀螺仪传感器10、12P接插件工头12、第一6P接插件工头22和第二6P接插件工头21,所述散热风扇驱动芯片9、散热水泵驱动芯片20、低压安全回路继电器驱动芯片19、制动指示灯驱动芯片18、隔离CAN模块芯片17、GPS通讯模块13和加速度计陀螺仪传感器10均与微控制器11电路连接,所述5V稳压芯片16用于将外部12V电源稳压成5V电源给隔离CAN模块芯片17供电,所述3.3V稳压芯片15将5V稳压芯片16输出的5V电源稳压成3.3V电源给GPS通讯模块13、微控制器11和加速度计陀螺仪传感器10供电,所述微控制器11通过隔离CAN模块芯片17实现与整车的CAN通讯。优选的,所述外壳上盖6与外壳下盖3通过紧固螺栓2安装在外壳主体1上;所述外壳主体1通过紧固螺栓2连接导线至试验性电动车的车架上,实现了铝制外壳的可靠接地,保证外壳主体1的干扰屏蔽效果。优选的,所述12P接插件母头4、第一P接插件母头8和第二6P接插件母头7通过端子和导线与整车电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5通过12P接插件工头12、第一6P接插件工头22、第二6P接插件工头21与12P接插件母头4、第一P接插件母头8、第二6P接插件母头7对应连接与整车电路相连。优选的,为了满足紧凑性设计要求,所述外壳主体1内设置有保证集成电路板5可靠地安装在外壳主体1内的集成电路板安装滑轨23,所述的集成电路板5上的GPS通讯模块13通过SMA接头14实现与外部GPS通讯天线的连接,大大减少了控制器所占的体积,方便进行防水设计。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控制器11通过CAN收发器实现与整车CAN的通讯,微控制器11根据从整车CAN总线中获取的信息通过散热风扇驱动芯片9、散热水泵驱动芯片20、低压安全回路继电器驱动芯片19、制动指示灯驱动芯片18对相应的散热风扇、散热水泵、低压安全回路继电器、制动指示灯进行控制,同时所述加速度计陀螺仪传感器10、GPS通讯模块13均由微控制器11进行控制,并通过微控制器11实现与整车的通讯,以简化线束,避免线束繁多。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整车控制模块具有易于布置、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车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电路板(5)、铝制外壳、GPS通讯天线、12P接插件母头(4)、第一P接插件母头(8)和第二6P接插件母头(7),所述铝制外壳包括外壳主体(1)、外壳上盖(6)和外壳下盖(3),所述集成电路板(5)安装在铝制外壳内,通过外壳主体(1)支撑,所述外壳上盖(6)和外壳下盖(3)分别安装在外壳主体(1)上下部,固定集成电路板(5),所述GPS通讯天线与集成电路板(5)连接,穿过外壳下盖(3)上通孔向外延伸,所述12P接插件母头(4)穿过外壳下盖(3)与集成电路板(5)连接,所述第一P接插件母头(8)和第二6P接插件母头(7)穿过外壳上盖(6)与集成电路板(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车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电路板(5)、铝制外壳、GPS通讯天线、12P接插件母头(4)、第一P接插件母头(8)和第二6P接插件母头(7),所述铝制外壳包括外壳主体(1)、外壳上盖(6)和外壳下盖(3),所述集成电路板(5)安装在铝制外壳内,通过外壳主体(1)支撑,所述外壳上盖(6)和外壳下盖(3)分别安装在外壳主体(1)上下部,固定集成电路板(5),所述GPS通讯天线与集成电路板(5)连接,穿过外壳下盖(3)上通孔向外延伸,所述12P接插件母头(4)穿过外壳下盖(3)与集成电路板(5)连接,所述第一P接插件母头(8)和第二6P接插件母头(7)穿过外壳上盖(6)与集成电路板(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车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板(5)上安装有散热风扇驱动芯片(9)、散热水泵驱动芯片(20)、低压安全回路继电器驱动芯片(19)、制动指示灯驱动芯片(18)、5V稳压芯片(16)、3.3V稳压芯片(15)、隔离CAN模块芯片(17)、GPS通讯模块(13)、SMA接头(14)、微控制器(11)、加速度计陀螺仪传感器(10)、12P接插件工头(12)、第一6P接插件工头(22)和第二6P接插件工头(21),所述散热风扇驱动芯片(9)、散热水泵驱动芯片(20)、低压安全回路继电器驱动芯片(19)、制动指示灯驱动芯片(18)、隔离CAN模块芯片(17)、GPS通讯模块(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益元李巍华林宏彬杨尚东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