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油压缸冷却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9406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回转油压缸冷却散热装置,包含有一油箱,其内具有一储液空间,该油箱的顶部设有一抽油泵浦,该油箱的底部侧边开设有一集油孔;一散热装置,其顶部开设有一油冷口,底部开设有一回油通道与该集油孔相接;一回转油压缸,其高度高于该散热装置,其上预定位置开设有一进油口及一出油口,该油箱的抽油泵浦以排油管道连接该回转油压缸的进油口,该出油口并接设有一出油管,较高端与该出油口相接,较低端与该散热器的油冷口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使液压油本身的重力由高至低的逐层流向散热装置后进入该油箱内,使该液压油不会回堵于该回转油压缸内,且经由该散热装置得到一良好的散热效果,而提升该液压油的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油压缸冷却散热装置技术压缸领域本技术涉及液压装置,特别是指一种 回油散热效果的回转油压缸冷却散热装置提高回转油北旦 冃牙、箱2 由一 相连 管5 用后 箱2技术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的液压回转油压缸l 内的液压油由一抽油泵浦3抽取,该液压回 进油管4及一排油管5分别与该抽油泵浦3 接,该油箱2内的油会由该抽油泵浦3加压排至该液压回转油压缸1内,并经液压回转 ,液压油会成为无压力状态经由该排油管5,其由该油 转油压缸1 及该油箱2 抽取经排油 油压缸1作 直接流入油内 现有的所以会 油压缸 的损坏 直接流 降低液1内 ,而 入油压回转油压缸1 ,苴 z 作用后的油因不具压力,该排油管5流入油箱2内,以防止该液压回转压油产生回堵而造成工件及液压回转油压缸1压回转油压缸1作用完的液压油是呈高温状态箱2 ,使得油箱2内的液压油温度降温效果不l圭压油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液压油温度降温效果不佳,降低了 液压油的工作效率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 转油压缸冷却散热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回转油压缸冷却散热装置,其包含 有一油箱、 一散热装置及一回转油压缸,该油箱内具有一储 液空间可供储置液压油,该油箱的顶部设有一抽油泵浦可将储液空间内的液压箱的底部侧边并开 有 一 油冷口 ,底部回转油压缸,其上 油箱的抽油泵浦是 该回转油压缸后由 并接设有一出油管 低端与该散热装置 无压力的液压油可 所述的回转油 含有一散热器及一 底部并开设有该回 冷口与该回油通道所述的回转油 该油箱相连结。所述的回转油 该油箱分离。所述的回转油 侧是设有 一 加压装所述的回转油 一泵浦所构成。所述的回转油 一泵浦及一储液筒所述的回转油 于该油冷口上。所述的回转油 于该回油通道上。所述的回转油设有 一 辅助油管,油抽出至预定的排油管道内 设有一集油孔,该散热装置 并开设有一回油通道与该集 预定位置开设有一进油口及 将液压油经排油管道输入至 该出油口排出无压力的液压 ,该出油管的较高端与该出 的油冷口相接,以使该回转 经由散热装置后留至油箱内 压缸冷却散热装置,其中, 风扇,该散热器的顶部开设 油通道,且该散热器内设有 ,该风扇装设于该散热器的 压缸冷却散热装置,其中,,同时,该 ,其顶部开 油孔相接, 一出油口 , 该进油口并经 油,该出油口 油口相接,较 油压缸作用后该散热装置包 有该油冷口 ,管路连接开油 该散热装置与压缸冷却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装置与压缸冷却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装置外 置。压缸冷却散热装置,其中,该加压装置为压缸冷却散热装置,其中,该加压装置为 所构成。压缸冷却散热装置,其中,该加压装置设压缸冷却散热装置,其中,该加压装置设压缸冷却散热装置,其中,该抽油泵浦上 该辅助油管与该油冷口相连。油设该该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所提供的回转油压缸冷却散 热装置,其回转油压缸内作用完成的液压油为无压力流出, 以使液压油本身的重力由高至低的逐层流向散热装置后进入 该油箱内,使该液压油不会回堵于该回转油压缸内,且可经 由该散热装置得到一 良好的散热效果,而可提升该液压油的 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回转油压缸 冷却散热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主要包含有;一油箱1 o ,其内具有一储液空间1 1可供储置液压油, 该油箱1 Q的顶部设有一抽油泵浦1 2可将储液空间1 1内 的液压油抽出至排油管道l3内,同时,该油箱的底部侧边 并开设有一集油孔1 4 ;一散热装置2 0连结设置于该油箱1 0的一侧,该散热 装置2 Q由一散热器2 l及一风扇2 2所组成,该散热器2 1的顶部开设有一油冷口 2 11,且底部开设有一回油通道 2 1 2与该集油孔1 4相接,同时,该散热器2 1内设有流 道2 1 3使该油冷口 2 1 1与回油通道2 1 2相连,该风扇 2 2装设于该散热器2 1的一侧,该风扇2 2作动时会带动 空气流经该流道2 1 3的周围,使该流道2 1 3内的液压油 温度可以下降;一回转油压缸3 Q,其高度高于该散热装置2 Q的顶端,其上开设有 一 进油口 3 1及 一 出油口 3 2 ,该油箱1 0的抽油泵浦l2将液压油加压后经排油管道13输入至该进油口 3 1并流经该回转油压缸3 0作用后形成高温无压力的液压油由该出油口 3 2排出,该出油口 3 2位置高于该油冷口 2 1 1 ,该出油口 3 2与该油冷口 2 1 1接设有 一 出油管3 3 ,使该出油管3 3的较高端与该出油口 3 2相接,较低端与该散热器2 1的油冷口 2 1 1相接。为供进一步了解本技术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技术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可由此而对本技术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 请参阅2至4图所示,本技术的回转油压缸3 0其作用完成的液压油会形成无压力且高温的状态,经由该出油 口 3 2因自重而向下流入该出油管3 3 ,并经油冷口 2 1 1 进入散热器2 0的通道2 1 3内,流入该通道2 1 3的液压 油可经由外部的风扇2 2产生一散热的效果,以降低液压油 温度,接着该液压油会经由该散热器2l底部的回油通道2 1 2流至集油孔1 4进入油箱1 0 ,使该回转油压缸3 0内 的液压油可受其自重而逐层流至散热装置2 0经散热后回到 油箱1 0内。请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回转油压缸冷 却散热装置的另 一 实施例,其主要结构与前 一 实施例相同, 故不再赘述,其中,该散热装置2 0与该油箱1 Q分离设置, 该散热装置2 0与该油箱1 0间并间隔有 一 预定距离,使该 散热装置2Q周边的环境较空旷,空气流通散热的效果更提 升,该散热装置20外侧并组接有一加压装置4Q,该加压 装置4 0包含有一泵浦4 l及一储液筒4 2,该加压装置4 组设于该出油管3 3与该油冷口 2 1 1之间,该储液筒4 2内可预先储置液压油,待内部的液压油储置预定时间或预 定量后,可由该泵浦4l进行一加压排出至该散热器2l内, 以确保该回转油压缸3 Q的畅通及该散热装置2 0的效率,另外,该抽油泵浦1 2上并外接有一辅助油管1 2 1 ,该辅 助油管1 2 1是供抽油泵浦1 2内的润滑作用后的高温油,该辅助油管1 2 1并与该油冷口 2 1 1相连,使该辅助油管 1 2 1流出的高温油亦可经由该散热装置2 0产生一散热的效用,同时,该加压装置4 0亦可设置于该散热器2 1底部的回油通道2 1 2 ,亦可具有同样的效果,且该加压装置4 0亦可仅设至有一泵浦4 1或其它类似的加压设备以产生压力。兹,再将本技术的特征及其可达成的预期功效陈述 如下1 .本技术的回转油压缸冷却散热装置,该回转油 压缸作用后的高温无压力液压油,经由自重而逐层流经该散 热装置后进入油箱内,其可产生一散热的效果而可降低液压 油进入油箱的温度,而可提升该液压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油压缸冷却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油箱,其内具有一储液空间,该油箱的顶部设有一抽油泵浦,该油箱的底部侧边开设有一集油孔;一散热装置,其顶部开设有一油冷口,底部开设有一回油通道与该集油孔相接;一回转油压缸,其高度高于该散热装置,其上预定位置开设有一进油口及一出油口,该油箱的抽油泵浦以排油管道连接该回转油压缸的进油口,该出油口并接设有一出油管,较高端与该出油口相接,较低端与该散热器的油冷口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守任
申请(专利权)人:鸿吉精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