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移动粉尘吸收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73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移动粉尘吸收车,包括车体,车体顶端通过支撑杆连接有空心板体,空心板体上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空心板体内部相通,空心板体右端连接进风管,进风管中部设有用于吸气的轴流风机,进风管出风端与降尘箱的入口连接,降尘箱的内部设有喷水管,喷水管的侧壁设有喷水龙头,喷水管右端通过第一进水管和进水腔与抽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抽水泵的入水口能够伸入到蓄水池内部;所述降尘箱与集尘箱内部相通,集尘箱下端设有排污组件;所述降尘箱排气口与吸尘箱进气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隧道移动粉尘吸收车,适用于隧道内施工时粉尘量较大时快速降尘,快速排污,同时能够对空气进行过滤的粉尘吸收车。

A Tunnel Mobile Dust Absorbing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移动粉尘吸收车
本技术涉及粉尘吸收
,特别涉及一种隧道移动粉尘吸收车。
技术介绍
隧道施工作业面产生的粉尘量很大,会对劳动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隧道工程的施工数量是巨大的,所以必须将粉尘防治这方面的隧道施工作业安全保护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隧道工作粉尘的主要来源可分为,原始粉尘,在开采前因地质作用和地质变化等原因而生成的粉尘,存在于岩体的层理、节理和裂缝中;爆破产尘,在炸药爆炸的压力作用下,岩石中伴随大量裂隙的出现而产生的粉尘;工艺产尘,岩体在钻孔、弃喳装运等过程中受摩擦、碰撞、挤、压等作用而产生的粉尘;另外,在喷射混凝土施工中,高压气流吹出水泥和细沙也产生大量的粉尘;因此,需要推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除尘效果好,能够应用于隧道内,具有较好的粉尘吸收效果的一种隧道移动粉尘吸收车,来吸收隧道内的粉尘,给劳动者提供一个安全干净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除尘效果好,能够应用于隧道内,具有较好的粉尘吸收效果的一种隧道移动粉尘吸收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移动粉尘吸收车,包括车体,车体顶端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固定有空心板体,空心板体上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空心板体内部相通,空心板体的右端与进风管进风端连接,进风管中部设有用于吸气的轴流风机,进风管的出风端与位于车体内部的降尘箱的入口连接,降尘箱的内部设有喷水管,喷水管的侧壁设有喷水龙头,喷水管的右端与第一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第一进水管的进水端与进水腔出水口连接,进水腔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抽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抽水泵的入水口与固定在车体底部的蓄水池内部相通;所述喷水管的左端通过支撑架固定在降尘箱的内壁,所述降尘箱内壁固定有水位传感器,降尘箱与固定在车体底部的集尘箱内部相通,集尘箱的下端设有排污组件;所述降尘箱上端的排气口通过连接管与吸尘箱上端的进气口连接,吸尘箱的下端设有排气口,吸尘箱的内部设有粉尘吸收层。上述粉尘吸收层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有内部设有尼龙网和无纺布吸收层,下层设有合成纤维毡吸收层,粉尘吸收层上下两层内部空气流通。上述排污组件包括与集尘箱固定连接的排污管,排污管的中部设有用于控制污水排放的碟阀。上述水位传感器固定在降尘箱内壁,位于喷水管的下方。上述空心板体的形状为弧形,进风口呈三排三列设于空心板体的上弧面。上述支撑架的形状为“十”字型,喷水管的数量为5个,固定在支撑架的中心和端部。上述轴流风机,抽水泵,碟阀,水位传感器与电源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移动粉尘吸收车,车体顶端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固定有空心板体,空心板体上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空心板体内部相通,空心板体的右端与进风管进风端连接,进风管中部设有用于吸气的轴流风机,同时空心板体的形状为弧形,进风口呈三排三列设于空心板体的上弧面,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用轴流风机作为吸气动力,进风口数量多,能够快速吸气,同时空心板体的形状为弧形更适合对隧道内上空全方位吸气;进风管的出风端与位于车体内部的降尘箱的入口连接,降尘箱的内部设有喷水管,喷水管的侧壁设有喷水龙头,喷水管的右端通过第一进水管和进水腔与抽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抽水泵的入水口与固定在车体底部的蓄水池内部相通,喷水管的左端通过支撑架固定在降尘箱的内壁,支撑架的形状为“十”字型,喷水管的数量为5个,固定在支撑架的中心和端部,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喷水管数量多,与空气接触范围大,可以加大喷水效果,能够快速的降尘;降尘箱与固定在车体底部的集尘箱内部相通,集尘箱的下端设有排污组件,采用集尘箱的结构设计,空气污染物沉淀到集尘箱内部,便于排污,集尘箱的下端设有碟阀,同时降尘箱内壁位于喷水管的下方固定有水位传感器,通过水位传感器检测水位,当水位较高时,就需要启动碟阀进行排污;同时降尘箱上端的排气口通过连接管与吸尘箱上端的进气口连接,吸尘箱的下端设有排气口,吸尘箱的内部设有粉尘吸收层,粉尘吸收层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有内部设有尼龙网和无纺布吸收层,下层设有合成纤维毡吸收层,通过粉尘吸收层对空气粉尘进行二次吸收后将空气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进风口在空心板体上排布的示意图;图3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2、支撑杆;3、空心板体;4、进风口;5、进风管;6、轴流风机;7、降尘箱;8、喷水管;9、喷水龙头;10、第一进水管;11、进水腔;12、第二进水管;13、抽水泵;14、蓄水池;15、支撑架;16、水位传感器;17、集尘箱;18、碟阀;19、连接管;20、吸尘箱;21、尼龙网;22、无纺布;23、合成纤维毡吸收层;24、排气口;25、排污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参见图1、图2、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移动粉尘吸收车,包括车体1,车体1顶端固定有支撑杆2,支撑杆2上端固定有空心板体3,空心板体3上端设有进风口4,进风口4与空心板体3内部相通,空心板体3的右端与进风管5进风端连接,进风管5中部设有用于吸气的轴流风机6,进风管5的出风端与位于车体1内部的降尘箱7的入口连接,降尘箱7的内部设有喷水管8,喷水管8的侧壁设有喷水龙头9,喷水管8的右端与第一进水管10的出水端连接,第一进水管10的进水端与进水腔11出水口连接,进水腔11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12与抽水泵13的出水口连接,抽水泵13的入水口与固定在车体1底部的蓄水池14内部相通;所述喷水管8的左端通过支撑架15固定在降尘箱7的内壁,所述降尘箱7内壁固定有水位传感器16,降尘箱7与固定在车体1底部的集尘箱17内部相通,集尘箱17的下端设有排污组件;所述降尘箱7上端的排气口通过连接管19与吸尘箱20上端的进气口连接,吸尘箱20的下端设有排气口24,吸尘箱20的内部设有粉尘吸收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一种隧道移动粉尘吸收车,在粉尘吸收前,先检查蓄水池14内水是否充足,启动轴流风机6,外部含有大量粉尘的气体从进风口4进入到空心板体3内部,通过进风管5将气体排放到降尘箱7内部,启动抽水泵13,抽水泵13将蓄水池14内的水通过喷水管8的下端的一排喷水龙头9以雾状形式排出进行降尘,降尘后水先流进集尘箱17内部,不断进行沉淀,所以下层水质较浑浊,上层水质较清,当水量较多,接触到水位传感器16时,水位传感器16发送信号,这时打开碟阀18,通过与外部连接排污管,将浑浊的污水和污泥排出,排出后关闭碟阀18;经过降尘箱7大量的粉尘已经被吸收,这时空气再次进入到吸尘箱20内部,经过尼龙网21,无纺布22,和合成纤维毡吸收层23二次对粉尘进行吸收后将空气排出。进一步地,所述粉尘吸收层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有内部设有尼龙网21和无纺布22吸收层,下层设有合成纤维毡吸收层23,粉尘吸收层上下两层内部空气流通。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组件包括与集尘箱17固定连接的排污管25,排污管25的中部设有用于控制污水排放的碟阀18。进一步地,所述水位传感器16固定在降尘箱7内壁,位于喷水管8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板体3的形状为弧形,进风口4呈三排三列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移动粉尘吸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车体(1)顶端固定有支撑杆(2),支撑杆(2)上端固定有空心板体(3),空心板体(3)上端设有进风口(4),进风口(4)与空心板体(3)内部相通,空心板体(3)的右端与进风管(5)进风端连接,进风管(5)中部设有用于吸气的轴流风机(6),进风管(5)的出风端与位于车体(1)内部的降尘箱(7)的入口连接,降尘箱(7)的内部设有喷水管(8),喷水管(8)的侧壁设有喷水龙头(9),喷水管(8)的右端与第一进水管(10)的出水端连接,第一进水管(10)的进水端与进水腔(11)出水口连接,进水腔(11)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12)与抽水泵(13)的出水口连接,抽水泵(13)的入水口与固定在车体(1)底部的蓄水池(14)内部相通;所述喷水管(8)的左端通过支撑架(15)固定在降尘箱(7)的内壁,所述降尘箱(7)内壁固定有水位传感器(16),降尘箱(7)与固定在车体(1)底部的集尘箱(17)内部相通,集尘箱(17)的下端设有排污组件;所述降尘箱(7)上端的排气口通过连接管(19)与吸尘箱(20)上端的进气口连接,吸尘箱(20)的下端设有排气口(24),吸尘箱(20)的内部设有粉尘吸收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移动粉尘吸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车体(1)顶端固定有支撑杆(2),支撑杆(2)上端固定有空心板体(3),空心板体(3)上端设有进风口(4),进风口(4)与空心板体(3)内部相通,空心板体(3)的右端与进风管(5)进风端连接,进风管(5)中部设有用于吸气的轴流风机(6),进风管(5)的出风端与位于车体(1)内部的降尘箱(7)的入口连接,降尘箱(7)的内部设有喷水管(8),喷水管(8)的侧壁设有喷水龙头(9),喷水管(8)的右端与第一进水管(10)的出水端连接,第一进水管(10)的进水端与进水腔(11)出水口连接,进水腔(11)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12)与抽水泵(13)的出水口连接,抽水泵(13)的入水口与固定在车体(1)底部的蓄水池(14)内部相通;所述喷水管(8)的左端通过支撑架(15)固定在降尘箱(7)的内壁,所述降尘箱(7)内壁固定有水位传感器(16),降尘箱(7)与固定在车体(1)底部的集尘箱(17)内部相通,集尘箱(17)的下端设有排污组件;所述降尘箱(7)上端的排气口通过连接管(19)与吸尘箱(20)上端的进气口连接,吸尘箱(20)的下端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忠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