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式气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404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为开铁口机提供行走动力源的活塞式气动马达,包括轴线重合呈中心对称布置的循环配气机构、活塞曲轴连杆机构、行星轮减速机构和链轮输出机构及对称安装在链轮输出机构两侧的支架,循环配气机构与活塞曲轴连杆机构的曲轴通过定位销连接,行星轮减速机构的输入中心轮轴与曲轴连接,输出齿轮与链轮输出机构的输出链轮同轴联接,具有换向调速方便灵活、运行平稳、节能、开口质量可靠的特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与钢铁治炼生产中开铁口设备配套使用并为开铁口设备提供行走动力源的活塞式气动马达
技术介绍
为延长开铁口机钻杆的冲击行程,加快钻杆冲击速度,使铁口开启速度和质量得到提高,通常采用马达做为开铁口机的行走动力源,但是目前常见的一般为电动马达或液动马达,提供开铁口机行走动力的方式均为钢性给进,易发生停转、电机烧毁、开口为畸形孔等现象,运行安全和铁口开启质量均无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向调速方便灵活、运行平稳、节约能源、开口质量可靠的活塞式气动马达。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活塞式气动马达,包括循环配气机构1、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行星轮减速机构3、链轮输出机构4和支架5,为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分配压缩空气的循环配气机构1与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的曲轴9左曲柄10通过定位销连接,行星轮减速机构3的输入中心轮轴12与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的曲轴9右曲柄11相连接,链轮输出机构2的输出链轮14与行星轮减速机构3的输出齿轮13相连接且与行星减速机构3的输出齿轮13同轴安装,支架5对称安装于链轮输出机构4两侧,循环配气机构1、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行星轮减速机构3和链轮输出机构4以轴线重合且中心对称方式安装,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的气缸6绕曲轴9呈星形分布且中心对称,连杆8一端与气缸6中的活塞7连接,另一端与曲轴9的右曲柄11相连接,链轮输出机构4由输出链轮14、压链轮15和链条16组成,压链轮15沿链条16方向分布,与开铁口机相连接的链条16绕输出链轮14和压链轮15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循环配气机构中的气动控制元件调整压缩空气各气路的通断,可实现不同运动方向的转换,同时通过调整压缩空气的压力及流量可使曲轴转速方便调节;又由于循环配气机构与活塞曲轴连杆机构的曲轴左曲柄用定位销连接,二者同步运转,压缩空气通过循环配气机构激发曲轴运转,曲轴运转又带动循环配气机构运转,实现循环配气,使曲轴不停运转;又由于本技术的各部分机构和支架均以轴线重合且中心对称方式安装,使得本技术重量分布均匀,具备优异的运行平稳性和良好的安装稳定性;又由于链轮输出机构的输出链轮与沿链条方向分布的压链轮配合可实现大轴距的回转传动,可以很方便地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并可以进一步调节输出速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B向剖视图。图中1、循环配气机构,2、活塞曲轴连杆机构,3、行星轮减速机构,4、链轮输出机构,5、支架,6、气缸,7、活塞,8、连杆,9、曲轴,10、左曲柄,11、右曲柄,12、输入中心轮轴,13、输出齿轮,14、输出链轮,15、压链轮,16、链条。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活塞式气动马达,一种活塞式气动马达,包括循环配气机构1、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行星轮减速机构3、链轮输出机构4和支架5,为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分配压缩空气的循环配气机构1与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的曲轴9左曲柄10通过定位销连接,行星轮减速机构3的输入中心轮轴12与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的曲轴9右曲柄11相连接,链轮输出机构2的输出链轮14与行星轮减速机构3的输出齿轮13相连接且与行星减速机构3的输出齿轮13同轴安装,支架5对称安装于链轮输出机构4两侧,循环配气机构1、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行星轮减速机构3和链轮输出机构4以轴线重合且中心对称方式安装,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的气缸6绕曲轴9呈星形分布且中心对称,连杆8一端与气缸6中的活塞7连接,另一端与曲轴9的右曲柄11相连接,链轮输出机构4由输出链轮14、压链轮15和链条16组成,压链轮15沿链条16方向分布,与开铁口机相连接的链条16绕输出链轮14和压链轮15设置。压缩空气通过输气管道进入循环配气机构1,依次周期性地分配给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的5个星形分布的气缸6活塞7的工作腔,各工作腔实际容积随气流而周期性变化,带动与各活塞7连接的连杆8驱动曲轴9持续旋转以获得初级转速;曲轴9旋转的同时,与曲轴9左曲柄10通过定位销连接的循环配气机构1中的配流轴同步转动,实现循环配气,循环配气驱动曲轴9旋转,曲轴9旋转又为循环配气提供动力,循环配气机构1和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互相作用,使曲轴9持续旋转;曲轴9持续旋转获得的初级转速通过与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的曲轴9右曲柄11相连接的行星轮减速机构3的输入中心轮轴12传递至行星轮减速机构3的输入中心轮,行星轮减速机构3将输入的曲轴9转速按比例减小,通过行星轮减速机构3的输出齿轮13传递至与行星轮减速机构3的输出齿轮3同轴联接的链轮输出机构4的输出链轮14,配合链轮输出机构4中的沿链条16方向分布的压链轮15将终极旋转运动转化为链条16的直线运动,而带动开铁口机行走,输出链轮14的分度圆线速度即为所带动的链条16的线速度,使得本技术具有换向调整方便灵活,运行平稳,节能、开口质量可靠的特点。权利要求1.一种活塞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配气机构(1)、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行星轮减速机构(3)、链轮输出机构(4)和支架(5),为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分配压缩空气的循环配气机构(1)与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的曲轴(9)左曲柄(10)通过定位销连接,行星轮减速机构(3)的输入中心轮轴(12)与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的曲轴(9)右曲柄(11)相连接,链轮输出机构(4)的输出链轮(14)与行星轮减速机构(3)的输出齿轮(13)相连接且与行星轮减速机构(3)的输出齿轮(13)同轴安装,支架(5)对称安装于链轮输出机构(4)两侧,循环配气机构(1)、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行星轮减速机构(3)和链轮输出机构(4)以轴线重合且中心对称方式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的气缸(6)绕曲轴(9)呈星形分布且中心对称,连杆(8)一端与气缸(6)中的活塞(7)连接,另一端与曲轴(9)的右曲柄(11)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链轮输出机构(4)由输出链轮(14)、压链轮(15)和链条(16)组成,压链轮(15)沿链条(16)方向分布,与开铁口机相连接的链条(16)绕输出链轮(14)和压链轮(15)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为开铁口机提供行走动力源的活塞式气动马达,包括轴线重合呈中心对称布置的循环配气机构、活塞曲轴连杆机构、行星轮减速机构和链轮输出机构及对称安装在链轮输出机构两侧的支架,循环配气机构与活塞曲轴连杆机构的曲轴通过定位销连接,行星轮减速机构的输入中心轮轴与曲轴连接,输出齿轮与链轮输出机构的输出链轮同轴联接,具有换向调速方便灵活、运行平稳、节能、开口质量可靠的特点。文档编号F15B15/08GK2491640SQ0125013公开日2002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燕相彪 申请人:宜昌市燕狮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塞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配气机构(1)、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行星轮减速机构(3)、链轮输出机构(4)和支架(5),为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分配压缩空气的循环配气机构(1)与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的曲轴(9)左曲柄(10)通过定位销连接,行星轮减速机构(3)的输入中心轮轴(12)与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的曲轴(9)右曲柄(11)相连接,链轮输出机构(4)的输出链轮(14)与行星轮减速机构(3)的输出齿轮(13)相连接且与行星轮减速机构(3)的输出齿轮(13)同轴安装,支架(5)对称安装于链轮输出机构(4)两侧,循环配气机构(1)、活塞曲轴连杆机构(2)、行星轮减速机构(3)和链轮输出机构(4)以轴线重合且中心对称方式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相彪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燕狮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