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及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974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旨在解决承载式底盘减震器与车身连接,车身承载能力有限,与独立车架连接,乘坐舒适性差的问题,提供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及车,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安装头、过渡件和连接头;安装头横向设置且设置有贯穿上下面的减震器安装过孔;连接头竖向设置且位于安装头的侧下方,连接头设置有贯穿左右侧面的车架安装孔;安装头和连接头之间通过过渡件过渡连接,使得在安装头的底侧、过渡件和连接头朝向安装头的一侧之间共同形成安装容纳空间。车包括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及车能够满足较大的减震器承载力,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安装结构简单,维修性好,同时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Bearing chassis shock absorber mounting bracket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及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及车。
技术介绍
前独立悬架微型货车多数为承载式车身,前减震器直接与车身连接,整车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性,但车身承载能力有限,对车身设计、制造要求高,成本控制难度大。多数微型货车承载式底盘系统带有独立车架,弹性元件、减震器与车架连接,该类型底盘承载能力好,结构简单、设计制造成本低,但缺点是乘坐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以解决承载式底盘减震器与车身连接,车身承载能力有限,与独立车架连接,乘坐舒适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的车。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安装头、过渡件和连接头;安装头横向设置且设置有贯穿上下面的减震器安装过孔;连接头竖向设置且位于安装头的侧下方,连接头设置有贯穿左右侧面的车架安装孔;安装头和连接头之间通过过渡件过渡连接,使得在安装头的底侧、过渡件和连接头朝向安装头的一侧之间共同形成安装容纳空间。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头、过渡件和连接头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过渡件包括中部板和对称位于中部板两侧的侧板;两个侧板均沿着中部板朝向安装容纳空间的一侧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中部板和两个侧板从安装头到连接头依次分为第一板面、过渡板面和第二板面;第一板面从安装头的底侧向下延伸形成,过渡板面与第一板面平滑过渡连接且转向连接头的一侧延伸形成,第二板面与过渡板面平滑过渡连接并横向延伸连接于连接头。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中部板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减重孔。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侧板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二减重孔。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侧板的过渡板面均设置有第三减重孔;第三减重孔包括两个近似梯形且相对设置的镂空孔,两个镂空孔对应梯形的上底相对设置且均沿着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个镂空孔对应梯形的下底分别设置有加强筋。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头的中部设置有第四减重孔。一种车,车包括车架和独立悬架;独立悬架包括减震器和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减震器的顶端安装于减震器安装过孔,连接头与车架的侧面通过车架安装孔安装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易提高刚强度,从而增强整车承载能力,相比直接安装于车身,能够满足较大的减震器承载力,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具有一定的冲击韧性;减震器顶端安装于安装头,底端安装于转向节,安装支架的连接头安装于车架,安装结构简单,维修性好,同时提高乘客的舒适性。车,包括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其有效效果与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产生的有益效果一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与减震器和车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标:010-车架;020-支架本体;100-安装头;110-减震器安装过孔;200-过渡件;210-中部板;211-第一减重孔;220-侧板;221-第二减重孔;222-第三减重孔;223-镂空孔;224-加强筋;230-第一板面;240-过渡板面;250-第二板面;300-连接头;310-车架安装孔;320-第四减重孔;400-安装容纳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承载式车身车型,车身跟底盘一体,减震器的安装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减震器直接与车身连接,车身直接支撑于减震器的顶端,乘客舒适性较好,但是车身承载能力有限,由于车身设计、制造要求高,要提高承载强度,成本控制难度大;二,带有独立车架010,弹性元件、减震器与车架010连接,车架010支撑于减震器,车架010承载能力好,但是这种方式乘客舒适性较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如图1所示,连接于车架010,并支撑于减震器,安装支架的整体强度高,具有较大的减震器承载力,相比与车身直接连接,解决了车身承载能力差的问题;通过该安装支架,减震器的设置方式延续了车身直接连接的方式,具有较好的乘客舒适性的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包括车架010和独立悬架;独立悬架包括减震器和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020,支架本体020包括安装头100、过渡件200和连接头300;安装头100横向设置且设置有贯穿上下面的减震器安装过孔110;连接头300竖向设置且位于安装头100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安装头、过渡件和连接头;所述安装头横向设置且设置有贯穿上下面的减震器安装过孔;所述连接头竖向设置且位于所述安装头的侧下方,所述连接头设置有贯穿左右侧面的车架安装孔;所述安装头和所述连接头之间通过过渡件过渡连接,使得在所述安装头的底侧、所述过渡件和所述连接头朝向所述安装头的一侧之间共同形成安装容纳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安装头、过渡件和连接头;所述安装头横向设置且设置有贯穿上下面的减震器安装过孔;所述连接头竖向设置且位于所述安装头的侧下方,所述连接头设置有贯穿左右侧面的车架安装孔;所述安装头和所述连接头之间通过过渡件过渡连接,使得在所述安装头的底侧、所述过渡件和所述连接头朝向所述安装头的一侧之间共同形成安装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头、所述过渡件和所述连接头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件包括中部板和对称位于所述中部板两侧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均沿着所述中部板朝向所述安装容纳空间的一侧延伸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式底盘减震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板和两个侧板从所述安装头到所述连接头依次分为第一板面、过渡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从所述安装头的底侧向下延伸形成,所述过渡板面与所述第一板面平滑过渡连接且转向所述连接头的一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板面与所述过渡板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剑兰兴欣周云茂汪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