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758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及装置。所述前下防护结构包括防撞梁和过渡支架,防撞梁沿横向延伸设置;过渡支架与所述防撞梁可拆卸连接;过渡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部,过渡支架通过第一安装部与防撞梁连接,且第一安装部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安装部分别设于所述过渡支架上至少两个不共面的表面上,以用以分别与所述防撞梁相连接。通过将过渡支架与防撞梁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过渡支架或是防撞梁进行更换,以节约成本,且安装部设置在不共面的多个表面上,以使过渡支架与防撞梁的连接形成多角支撑,使安装更牢靠,可提高承载力,同时也可提高防撞梁的抗冲击力。

A front-down protective structure 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混合交通模式为主的交通环境中,许多二级公路和乡村公路都没有设置中央隔离带,小型车辆逆行超车很容易造成小型车辆钻入商用车前下部的恶性事故。为了防止小型车辆钻入商用车前下部的恶性事故发生,我国制定了GB26511-2011《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的强制性法规,该法规规定了前下防护结构的设计要求和碰撞试验方法。但现有的前下防护结构一般成本高,结构复杂且抗冲击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及装置,旨在提高现有的前下防护结构的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包括:防撞梁,沿横向延伸设置;以及,过渡支架,与所述防撞梁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过渡支架具有多个安装面,多个所述安装面呈夹角设置,所述过渡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别对应设于多个所述安装面上,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以用以分别与所述防撞梁相连接。可选地,所述防撞梁具有呈夹角邻接设置的两个配合面,各所述配合面上设有第一安装配合部,所述过渡支架具有呈夹角邻接设置的两个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与所述配合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相配合。可选地,所述过渡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呈相对设置的两端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呈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呈拆弯设置,以在其一侧形成两个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共同围合形成盒体状的过渡支架。可选地,所述盒体状的过渡支架具有多个外壁,所述多个外壁中的至少一个呈镂空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分别为呈相对应设置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和/或,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过渡支架之间还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分别与所述配合面呈贴合设置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自所述第一加强板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法向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加强板、以及自所述第二加强板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法向方向延伸设置的第四加强板,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前下防护装置,包括:前下防护结构,所述前下防护结构的所述过渡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部;以及,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配合部和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相互配合,以将所述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前下防护结构上,所述第三安装部设有多个,以分别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上呈夹角邻接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多个所述第三安装部用于与车身连接;其中,所述前下防护结构包括:防撞梁,沿横向延伸设置;以及,过渡支架,与所述防撞梁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过渡支架具有多个安装面,多个所述安装面不共面,所述过渡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别对应设于多个所述安装面上。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沿上下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自所述第一支撑板向外横向延伸设置,多个所述第三安装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沿上下向的两端。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设置为呈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所述第二安装部为与多个所述通孔呈相对应设置的多个螺纹孔。可选地,多个所述通孔至少沿两条线排布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三安装部为多个呈间隔设置的安装孔;和/或,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夹角处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过渡支架与防撞梁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过渡支架或是防撞梁进行更换,以节约成本,且将安装部设置在不共面的多个表面上,以使过渡支架与防撞梁的连接形成多角支撑,使安装更牢靠,可提高承载力,同时也可提高防撞梁的抗冲击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前下防护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述前下防护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述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述过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所述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目前,在我国混合交通模式为主的交通环境中,许多二级公路和乡村公路都没有设置中央隔离带,小型车辆逆行超车很容易造成小型车辆钻入商用车前下部的恶性事故。为了防止小型车辆钻入商用车前下部的恶性事故发生,我国制定了GB26511-2011《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的强制性法规,该法规规定了前下防护结构的设计要求和碰撞试验方法。但现有的前下防护结构一般只能适配于一种车型,换一种车型就需要更换整个前下防护结构,造成通用性差,资源严重浪费。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及装置,图1至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前下防护装置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下防护结构,包括防撞梁1和过渡支架2,所述防撞梁1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过渡支架2与所述防撞梁1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过渡支架2具有多个安装面,且多个所述安装面呈夹角设置,即多个所述安装面不共面,所述过渡支架2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部25,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25分别对应设于多个所述安装面上,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25以用以分别与所述防撞梁1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过渡支架2与防撞梁1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过渡支架2或是防撞梁1进行更换,以节约成本,且将安装部设置在不共面的多个表面上,以使过渡支架2与防撞梁1的连接形成多角支撑,使安装更牢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沿横向延伸设置;以及,过渡支架,与所述防撞梁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过渡支架具有多个安装面,多个所述安装面呈夹角设置,所述过渡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别对应设于多个所述安装面上,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以用以分别与所述防撞梁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沿横向延伸设置;以及,过渡支架,与所述防撞梁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过渡支架具有多个安装面,多个所述安装面呈夹角设置,所述过渡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别对应设于多个所述安装面上,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以用以分别与所述防撞梁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具有呈夹角邻接设置的两个配合面,各所述配合面上设有第一安装配合部,所述过渡支架具有呈夹角邻接设置的两个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与所述配合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相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呈相对设置的两端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呈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呈拆弯设置,以在其一侧形成两个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共同围合形成盒体状的过渡支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状的过渡支架具有多个外壁,所述多个外壁中的至少一个呈镂空设置。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分别为呈相对应设置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和/或,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过渡支架之间还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分别与所述配合面呈贴合设置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宏银乔鹏杜昕蔚浦倍雷冯荣君李航李国伟刘政韩寅李先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蓝恩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