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吸能式后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689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吸能式后防护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离地高度探测机构、两个“4字形”支架、传动机构、日字形横梁和吸能单元,两个“4字形”支架对称安装在商用车尾部的两个纵梁外侧面上,两个“4字形”支架之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在一起,“4字形”支架朝向车尾的端面上通过吸能单元连接日字形横梁;在商用车尾部的两个纵梁内侧分别通过连接销连接两个离地高度探测机构;每个离地高度探测机构均包括连接头、连接杆、带万向轮的板子,所述连接头通过连接销安装于商用车尾部的纵梁内侧上,连接头能绕连接销转动。该装置具有跨越障碍能力、能逐级平稳吸收碰撞能量、在高度方向上刚度梯度分布,且能有效防止追尾汽车钻入卡车底部。

An Energy Absorbing Rear Protection Device with Automatic Height Adjus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吸能式后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商用车后防护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吸能式后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混合交通模式为主的交通方式中,轿车追尾卡车的事故发生率较高,且由于二者相容性极为恶劣,碰撞后果较严重,由于小型乘用车前端高度相比商用车要低,一旦发生追尾碰撞事故,小型乘用车非常容易钻入商用车底部,追尾轿车往往是车毁人亡。现有商用车后下部防护装置多为固定式,直接与车架刚性连接,车辆通过性较差;有些是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保证碰撞时后方车辆安全的基础上,又可以提高车辆本身的通过性,保障了车辆正常行驶时其后防护装置不被破坏。目前已研制出的基于机电一体化的可调后防护装置,其成本高,重量大,不适宜于大范围普及和推广;同时现有后防护装置刚度较大,碰撞过程中能量几乎完全被轿车吸收,造成轿车变形,车内生存率较低。因此我们研发了机械结构简单,同时吸能量大可自动调节高度的吸能式后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商用车后防护装置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吸能式后防护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重复利用性良好、具有跨越障碍能力、能逐级平稳吸收碰撞能量、在高度方向上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吸能式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两个离地高度探测机构、两个“4字形”支架、传动机构、日字形横梁和吸能单元,两个“4字形”支架对称安装在商用车尾部的两个纵梁外侧面上,两个“4字形”支架之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在一起,“4字形”支架朝向车尾的端面上通过吸能单元连接日字形横梁;在商用车尾部的两个纵梁内侧分别通过连接销连接两个离地高度探测机构;每个离地高度探测机构均包括连接头、连接杆、带万向轮的板子,所述连接头通过连接销安装于商用车尾部的纵梁内侧上,连接头能绕连接销转动,所述连接杆一端与连接头通过螺纹连接,一端通过锁止销与带万向轮的板子连接;所述锁止销固定于带万向轮的板子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吸能式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两个离地高度探测机构、两个“4字形”支架、传动机构、日字形横梁和吸能单元,两个“4字形”支架对称安装在商用车尾部的两个纵梁外侧面上,两个“4字形”支架之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在一起,“4字形”支架朝向车尾的端面上通过吸能单元连接日字形横梁;在商用车尾部的两个纵梁内侧分别通过连接销连接两个离地高度探测机构;每个离地高度探测机构均包括连接头、连接杆、带万向轮的板子,所述连接头通过连接销安装于商用车尾部的纵梁内侧上,连接头能绕连接销转动,所述连接杆一端与连接头通过螺纹连接,一端通过锁止销与带万向轮的板子连接;所述锁止销固定于带万向轮的板子上,带万向轮的板子上的万向轮与地面接触;安装时连接杆与水平面夹角为不大于60°;每个“4字形”支架包括斜支架管、竖直支架管和垂直支架,垂直支架一端与斜支架管垂直连接,垂直支架的另一端连接竖直支架管的上部,竖直支架管的下部连接斜支架管的下部,且斜支架管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刚张建坤陈光杨耀东王智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