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新型应用于吸收有害的物体的动能。冲击的能量的吸收装置,尤其较高冲击能量的吸收装置,体积很大,而且通常使用的弹簧吸收器会造成反弹,能量吸收缓慢。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充气式液力减振器,体积小、吸收能力强、反弹小、改变了以往液力减振器由于活塞杆出入缸筒引起的容积变化的补偿方式,加强缸筒的内压承载能力,但其缸筒的内压承载能力仍难以满足较大冲击能量吸收的要求。本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改进液力减振器提高液力减振器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本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俄国科学院院士伽道林对厚壁筒的强度计算,厚壁筒的弹性承载能力,可以通过预加初应力的办法来提高,即把缸筒制成双层,使内、外层之间处于过盈配合状态,使内层缸筒受到一个初始压应力的作用,在工作缸受内压时,在内层缸筒上产生拉应力,其中拉应力的一部分与初始压应力相抵消,从而提高缸筒的内压承载能力,也就提高了吸收器的吸收能力。本新型由于采用了液力吸收和浮动活塞补偿容积变化,并隔绝工作油液和气体接触,因而体积小、吸收能力强、反弹小,可以在任何方向上使用,消除了工作油液的乳化现象。图1是充气式吸收器,图2是自动补偿式吸收器,图3是稳定杆自 ...
【技术保护点】
冲击能量吸收器,特别是液力吸收器,利用活塞在液体中运动,液体流经活塞上节流孔或边缘缝隙产生阻尼力阻止活塞运动,同时吸收器缸筒受到内压,其特征是吸收器缸筒由双层套筒组成,内外层套筒处于过盈配合状态使内层筒受到一初始压应力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