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叉组件研磨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5484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摆叉组件研磨修复装置,包括底座、传动杆、电机、导杆、下零件、上零件和支架,所述电机安装在底座上,传动杆一端与电机连接,所述支架竖直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支架有两个支撑臂分别为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位于支架同一侧,所述导杆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传动杆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与下零件底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下零件与支架的下支撑臂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上零件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支架的上支撑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研磨修复效果好,研磨修复效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A Grinding Repair Device for Swing Fork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摆叉组件研磨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是一种摆叉组件研磨修理装置。
技术介绍
摆叉组件是我国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控制着发动机进入加力状态燃油供油量和推力稳定,对发动机工作状态的控制精度高、影响大,并直接关系发动机整体工作状态调节和飞机动力供给,对保证飞行安全和飞行任务完成具有重要作用。其装配于加力喷口调节器内部,感受涡轮前经空气减压器减压后的空气压力,使得膜盒膨胀和回缩,由此调节摆动活门的运动以使得发动机进入和退出加力状态。由于所述摆叉组件工作频率高,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摆叉组件两配合面形变甚至其中某一贴合面塌边,造成发动机状态控制不灵敏,严重时出现控制失控的情况。摆叉组件现有的修复技术是通过手工研磨摆叉组件两型面以恢复配合精度。但是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是:1、手工研磨难以保证研磨面型面尺寸。手工研磨时,由于待修组件的受力不均匀,待修组件研磨后容易出现偏磨、配合型面尺寸偏差大。2、手工研磨效率较低。手工研磨单人单次只能拿一套活门在手上研磨,在待修组件受力不均时,待修组件两配合面的间隙会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随压力的减小而增大,随间隙的大小变化,待修组件的研磨形面发生改变,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摆叉组件研磨修复装置,包括底座(1)、传动杆(2)、电机(3)、导杆(5)、下零件(7)、上零件(8)和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安装在底座(1)上,传动杆(2)一端与电机(3)连接,所述支架(10)竖直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支架(10)有两个支撑臂分别为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位于支架(10)同一侧,所述导杆(5)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传动杆(2)连接,所述导杆(5)的另一端与下零件(7)底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下零件(7)与支架(10)的下支撑臂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上零件(8)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支架(10)的上支撑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叉组件研磨修复装置,包括底座(1)、传动杆(2)、电机(3)、导杆(5)、下零件(7)、上零件(8)和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安装在底座(1)上,传动杆(2)一端与电机(3)连接,所述支架(10)竖直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支架(10)有两个支撑臂分别为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位于支架(10)同一侧,所述导杆(5)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传动杆(2)连接,所述导杆(5)的另一端与下零件(7)底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下零件(7)与支架(10)的下支撑臂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上零件(8)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支架(10)的上支撑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叉组件研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零件(8)两侧各由一件导向螺栓(9)定位在支架(10)的上支撑臂上,所述上零件(8)顶部中间位置有由调节旋钮(12)控制紧度的调节弹簧(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叉组件研磨修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德均卓伟伟代德智李子豪冷鑫凌曦钟友鹏刘小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