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位移操纵单元装置及功能平台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操控系统、运动或加工制造操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紧凑结构简单电信号控制的直线位移操纵单元装置及整合多维运动操控或加工平台系统。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生物医学领域,微创技术的需求,或多维运动加工平台,都需要一种紧凑结构简单电信号控制的直线位移操纵单元装置及整合多维运动操控装置或平台系统。而目前这类系统多数为电机加速器为单元的整合系统,结构复杂,驱动效率和精度均存在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协同变形驱动的方法来实现紧凑结构下,微变形累积大变形,通知控制环节和信号简单的直接将变形转化成运动的新型装置。虽然基于材料变形可以研发高性能驱动运动装置。但是基于材料变形研制的运动装置,特别是对于单步累积大行程于东,由于没有性能匹配的结构简捷的变形与箝位协调机构,而使的这类变形驱动输出力和输出位移精度优势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致使这类电机不能用于实现紧凑结构的大行程驱动、传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直线位移操纵单元装置及整合多维运动操控和加工平台系统的装置和实现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位移操纵单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形变致动件(100)与驱动变形结构(200);所述位移操纵单元装置,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所述形变致动件(100)上设置有通行孔(110)与张合槽(120);所述通行孔(110)沿形变致动件(100)轴向方向延伸,通行孔(110)贯穿形变致动件(100)沿轴向方向两个端面中的一个端面或全部两个端面;多个张合槽(120)沿形变致动件(100)轴向方向布置,多个所述张合槽(120)中包含箝位槽(121)与驱动槽(122);驱动变形结构(200)驱动张合槽(120)的两个槽壁面之间相互靠拢和/或远离;或者,在驱动变形结构(200)的驱动作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移操纵单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形变致动件(100)与驱动变形结构(200);所述位移操纵单元装置,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所述形变致动件(100)上设置有通行孔(110)与张合槽(120);所述通行孔(110)沿形变致动件(100)轴向方向延伸,通行孔(110)贯穿形变致动件(100)沿轴向方向两个端面中的一个端面或全部两个端面;多个张合槽(120)沿形变致动件(100)轴向方向布置,多个所述张合槽(120)中包含箝位槽(121)与驱动槽(122);驱动变形结构(200)驱动张合槽(120)的两个槽壁面之间相互靠拢和/或远离;或者,在驱动变形结构(200)的驱动作用下,利用多个形变致动件(100)所构成结构的可伸缩变形的特性,使得成对的形变致动件(100)能够进行驱动或箝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移操纵单元装置,其特征在于,张合槽(120)与通行孔(110)相互连通,所述箝位槽(121)贯穿或不贯穿形变致动件(100)的侧面;所述驱动槽(122)贯穿形变致动件(100)的侧面;形变致动件(100)包含运动部(131)和/或箝位部(132);箝位槽(121)、驱动槽(122)分别位于箝位部(132)、运动部(131)上;槽口在形变致动件(100)周向方向上的位置相反的两个驱动槽(122)形成一个驱动组(123),运动部(131)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驱动组(1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移操纵单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外壳与限位块(311);所述驱动变形结构(200)包含驱动电磁体(210)与动作磁体(220);驱动电磁体(210)安装在外壳上,动作磁体(220)安装在形变致动件(100)上;形变致动件(100)通过所述限位块(311)轴向固定在外壳上;动作磁体(220)布置在张合槽(120)的一侧或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位移操纵单元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中安装有多个形变致动件(100);多个所述形变致动件(100)中包含有第一动向致动件(141)与第二动向致动件(142);或者,多个所述形变致动件(100)中包含有依次相连的第一箝位致动件(151)、伸缩致动件(152)以及第二箝位致动件(153);多个形变致动件(100)均配有独立的驱动电磁体(210);或者,多个形变致动件(100)共用一个驱动电磁体(2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位移操纵单元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行孔(110)在沿轴向延伸方向上内径存在变化;第一箝位致动件(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