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方位镜片自动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2649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13:47
一种多方位镜片自动调整装置属于光电探测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满足单一方位或者手动调整要求,对于需要多方位实时调整镜片时,其应用受到限制。包括传动机构、定子、转子、套筒、主弹性元件、镜片座、镜片、主运动杆、副运动杆、反馈元件、副弹性元件、控制器等。反馈元件将镜片与光学系统其他元件之间的实时位移参数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转子转动,同时带动副运动杆在镜片座的螺旋线槽内转动以实现镜片的角位移。控制器控制传动机构工作使主运动杆沿自身轴向移动以实现镜片的直线位移。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被测镜片的角位移,还可以实现镜片的直线位移,并通过反馈元件和控制器对镜片进行实时控制,实现了光学系统中镜片的多方位实时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电探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方位镜片自动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光电探测领域中,对于不同的目标对象,为获得较高的成像质量和较高的跟踪精度,常常需要在工作过程中调整光学系统中某些镜片的角度和镜片之间的距离。目前,光电探测领域光学系统中常用的镜片调整方式主要有:1)垫片调整。即在初始安装调试过程中,根据确定的参数通过调整垫片的厚度来调整镜片的角度和间距,调整完成后不再变动,这种方式属于一次性调整。在工作过程中,光学系统由于受环境和振动等的影响而失调时,需要停机检查然后再对镜片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方式工作量大,且调整精度不高。2)机械调整。即通过手动调整机械机构调整镜片的角度和间距。这种调整方式虽能提高调整效率和调整精度,但在光学系统工作时仍不能对其进行实时调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单自由度镜片自动调整装置,但只能满足单一方位的调整要求,对于需要多方位调整镜片时,其应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方位镜片自动调整装置,以实现镜片角度和间距的实时调整。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方位镜片自动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方位镜片自动调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方位镜片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传动机构、电机、主弹性元件、镜片座、主运动杆、副运动杆、反馈元件、副弹性元件和控制器;所述主运动杆上安装传动机构和电机,由传动机构控制主运动杆轴向方向上的运动;所述主运动杆上端设置球头,镜片座下端设置与球头配合的球槽;所述电机的静止部分上均布设置主弹性元件,所述主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均布设置在镜片座的下端,消除镜片座和主运动杆的间隙;所述副弹性元件设置在电机的转动部分上,支撑副运动杆,消除副运动杆与镜片座之间的间隙;所述副运动杆的球头在镜片座下的螺旋线槽内运动,根据螺旋线槽的深度变化调整主运动杆的主轴与镜片光轴的夹角;所述镜片座上设置反馈元件,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方位镜片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传动机构、电机、主弹性元件、镜片座、主运动杆、副运动杆、反馈元件、副弹性元件和控制器;所述主运动杆上安装传动机构和电机,由传动机构控制主运动杆轴向方向上的运动;所述主运动杆上端设置球头,镜片座下端设置与球头配合的球槽;所述电机的静止部分上均布设置主弹性元件,所述主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均布设置在镜片座的下端,消除镜片座和主运动杆的间隙;所述副弹性元件设置在电机的转动部分上,支撑副运动杆,消除副运动杆与镜片座之间的间隙;所述副运动杆的球头在镜片座下的螺旋线槽内运动,根据螺旋线槽的深度变化调整主运动杆的主轴与镜片光轴的夹角;所述镜片座上设置反馈元件,由控制器控制传动机构、电机和反馈元件。当被测镜片放置在所述镜片座时,由控制器控制传动机构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明振刘立生汤伟王卫兵李远洋陈飞王挺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