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捷液压集成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09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回路用简捷集成块,准确地说是一种新的液压回路(管路)集成块体,尤其指的是一种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加工费用低的简捷油路功能集成块,为液压工程快捷施工、降低成本、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是一种新的液压系统部件总成,该集成块为安装于齿轮泵(4)、电磁换向阀(8)与执行缸(1)之间的集成管路块,该集成块为集成块本体(10)内集成节流阀(7)、溢流阀(9)以及多根管路为一体结构,集成块本体(10)一端面与齿轮泵(4)相连,另一端面与电磁换向阀(8)相连,集成块本体(10)侧面开有两个分别接执行缸(1)两侧的第一、二油路孔(C、C′)。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广泛地推广液压系统集成化提供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回路用简捷集成块,准确地说是一种新的液压回路(管路)集成块体,尤其指的是一种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加工费用低的简捷油路功能集成块,为液压工程快捷施工、降低成本、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是一种新的液压系统部件总成。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液压系统油路往返繁杂、装配不便、体积大、重量大、难于维修、成本高,从元件结构上制约了液压油路(液路)的集成化进程,因市场没有简化液压系统工程元件,无法降低工程成本而影响了集成化油路的推广和应用。如何简化液压工程结构,降低液压工程成本,也是目前国际液压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液压系统工程的简捷优化设计——简捷集成块,为解决上述难题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液压集成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而设计的一种体积小、成本低的简捷液压集成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捷液压集成块,该集成块为安装于齿轮泵、电磁换向阀与执行缸之间的集成管路块,该集成块为集成块本体内集成节流阀、溢流阀以及多根管路为一体结构,集成块本体一端面与齿轮泵相连,另一端面与电磁换向阀相连,该端面上开有第一、二接换向阀孔,执行缸为往复式油缸,集成块本体侧面开有两个分别接执行缸两侧工作腔和返回腔的第一、二油路孔,第一接换向阀孔、第一油路孔分别与节流阀连通,通过节流阀调解流量,第二油路孔与第二接换向阀孔连通,集成块本体上开设接齿轮泵输出口的泵输出流道以及装有活动隔板的通孔,隔板一侧为与进油孔连通的吸油孔,隔板另一侧为与接油箱口连通的排油孔,泵输出流道分两路与溢流阀连通,一路与溢流阀中部连通,另一路与溢流阀前端连通。所述集成块与齿轮泵通过集成块一端面上的螺纹孔紧固组合;所述集成块与电磁换向阀通过集成块另一端面上的螺纹孔紧固组合。所述齿轮泵可以采用叶片泵、柱塞泵或离心泵等代替。所述执行缸可以采用执行器、液动开关或液压马达等代替。所述电磁换向阀可以采用手动换向阀、机械换向阀或延时换向阀等代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简捷液压集成块是一种应用于常见液压系统中齿轮泵、换向阀(电磁换向阀)与执行缸之间的集成管路块。集成块本体加工有溢流阀和节流阀(流量调解),本专利技术简捷的将齿轮泵、电磁换向阀等部件用该集成块方便快捷的联成完整回路,使整个液压系统更加小巧、精湛,节省了占有空间(体积小)和大幅度降低成本。2、本专利技术为广泛地推广液压系统集成化提供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装配示意图,其中1为执行缸(往复油缸,按实际需要选用缸型);2为电机(单相或三相电动机);3为联轴器;4为齿轮泵(也可以用其它同型号泵替代);5为支座(用于支撑齿轮泵);6为油管(从集成块管接头分别接入执行缸的工作腔和返回腔);7为节流阀(用旋钮调解流量,控制速度);8为电磁换向阀(本实施例为二位四通电磁控制阀,依可用机构控制换向;或者用机械、手动换向阀);9为溢流阀(溢流稳压);10为集成块本体(集成多根管路和部分液压元件节流阀和溢流阀为一体结构)。如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往返油路及部分液压部件(本体结构),其各部结构说明如下A为螺纹孔,用于齿轮泵与集成块紧固组合,6个;B为螺纹孔,用于集成块与电磁换向阀紧固组合,4个;C、C′为接执行缸的第一、二油路孔(油管接头);D、D′分别第一、二接换向阀孔;E为接油箱口(经过滤器为系统供油);F为溢流阀泄流孔;71为节流调速旋钮;91为溢流调解旋钮;10为集成块本体;P为泵输出流道(接齿轮泵输出口);O、如图3所示左侧为吸油孔(经过滤后为齿轮泵供油),右侧接换向阀的排油孔;H为设在O孔中的隔板,使齿轮泵(油泵)吸油和电磁换向阀排油分开,确保返回油箱冷却后再用;G为O孔的齿轮泵一侧进油孔(经过滤后由此路进入齿轮泵加压后输至各部)。该集成块为安装于齿轮泵4、电磁换向阀8与执行缸1之间的集成管路块,该集成块为集成块本体10内集成节流阀7、溢流阀9以及多根管路为一体结构,集成块本体10一端面与齿轮泵4相连,另一端面与电磁换向阀8相连,该端面上开有第一、二接换向阀孔D、D′,执行缸1为往复式油缸,集成块本体10侧面开有两个分别接执行缸1两侧的第一、二油路孔C、C′,第一接换向阀孔D、第一油路孔C分别与节流阀7连通,通过节流阀7调解流量,第二油路孔C′与第二接换向阀孔D′连通,集成块本体10上开设接齿轮泵输出口的泵输出流道P以及装有活动隔板H的通孔O,隔板H一侧为与进油孔G连通的吸油孔,隔板H另一侧为与接油箱口E连通的排油孔,泵输出流道P分两路与溢流阀9连通,一路与溢流阀9中部连通,另一路与溢流阀9前端连通。溢流阀9包括溢流阀调解旋钮91、外套92、阀芯93、油腔94,外套92与阀芯93通过螺纹连接;正常工作时,通过溢流调解旋钮91调解阀芯93堵住溢流阀泄流孔F;当压力较高时,油通过管路进入阀芯93前端,从而推动阀芯93后退,当阀芯93退至管路与油腔94对应时,开始溢流。所述集成块与齿轮泵4通过集成块一端面上的螺纹孔A紧固组合;所述集成块与电磁换向阀8通过集成块另一端面上的螺纹孔B紧固组合;本专利技术简捷集成块可以用铸件、板块件加工,也可以用非金属件完成,以满足技术要求为准。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实施例是常规的液压系统,是齿轮泵4在电机的带动下,流体通过过滤后由齿轮泵4的入口吸入,经加压后由排出口排出。泵输出流道P先接通稳压溢流后输给电磁换向阀8的第一、二接换向阀孔D、D′(在齿轮泵4与集成块之间及电磁换向阀8之间密封面装有密封片和密封圈以防泄漏),后经过换向控制从电磁换向阀的第一、二接换向阀孔D或D′输出,第一、二接换向阀孔D、D′分别接到执行缸1的工作腔和返回腔,回油则通过电磁换向阀8的回油口(接油箱口E)流经集成块返回油箱,使执行缸1按控制指令工作,完成系统控制。以上所述液压系统所涉回管路(油路)均加工在集成块本体10上,执行缸1的调速可通过节流调速旋钮71调解节流阀7,工作压力通过溢流调解旋钮91调解溢流阀9,使整个液压系统适应工作要求(设计要求)。本专利技术齿轮泵可以采用叶片泵、柱塞泵或离心泵代替;执行缸可以采用执行器、液动开关或液压马达代替;电磁换向阀可以采用手动换向阀、机械换向阀或延时换向阀代替。权利要求1.一种简捷液压集成块,其特征在于该集成块为安装于齿轮泵(4)、电磁换向阀(8)与执行缸(1)之间的集成管路块,该集成块为集成块本体(10)内集成节流阀(7)、溢流阀(9)以及多根管路为一体结构,集成块本体(10)一端面与齿轮泵(4)相连,另一端面与电磁换向阀(8)相连,该端面上开有第一、二接换向阀孔(D、D′),执行缸(1)为往复式油缸,集成块本体(10)侧面开有两个分别接执行缸(1)两侧工作腔和返回腔的第一、二油路孔(C、C′),第一接换向阀孔(D)、第一油路孔(C)分别与节流阀(7)连通,通过节流阀(7)调解流量,第二油路孔(C′)与第二接换向阀孔(D′)连通,集成块本体(10)上开设接齿轮泵输出口的泵输出流道(P)以及装有活动隔板(H)的通孔(O),隔板(H)一侧为与进油孔(G)连通的吸油孔,隔板(H)另一侧为与接油箱口(E)连通的排油孔,泵输出流道(P)分两路与溢流阀(9)连通,一路与溢流阀(9)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捷液压集成块,其特征在于:该集成块为安装于齿轮泵(4)、电磁换向阀(8)与执行缸(1)之间的集成管路块,该集成块为集成块本体(10)内集成节流阀(7)、溢流阀(9)以及多根管路为一体结构,集成块本体(10)一端面与齿轮泵(4)相连,另一端面与电磁换向阀(8)相连,该端面上开有第一、二接换向阀孔(D、D′),执行缸(1)为往复式油缸,集成块本体(10)侧面开有两个分别接执行缸(1)两侧工作腔和返回腔的第一、二油路孔(C、C′),第一接换向阀孔(D)、第一油路孔(C)分别与节流阀(7)连通,通过节流阀(7)调解流量,第二油路孔(C′)与第二接换向阀孔(D′)连通,集成块本体(10)上开设接齿轮泵输出口的泵输出流道(P)以及装有活动隔板(H)的通孔(O),隔板(H)一侧为与进油孔(G)连通的吸油孔,隔板(H)另一侧为与接油箱口(E)连通的排油孔,泵输出流道(P)分两路与溢流阀(9)连通,一路与溢流阀(9)中部连通,另一路与溢流阀(9)前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维常殿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