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式随动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76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歇式随动液压缸,缸体上设有四个油口,缸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法兰盘、右法兰盘,缸体内安装有活塞,活塞的外壁与缸体内壁形成有多个外腔、内腔A,阀芯的壳体上设有多外台阶。本发明专利技术间歇式随动液压缸通过在活塞内部设置一个阀芯,阀芯上的台阶可以控制活塞内腔之间的通断,进而通过活塞上的通孔实现活塞外腔的通断,从而也实现阀芯与活塞之间的间歇式随动。这样,只要用很小的力操作阀芯移动,便可以使活塞在大压差的作用下快速移动,助力效果远强于无阀芯的传统液压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缸,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阀芯在受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使活塞跟随阀芯作间歇式运动的间歇式随动液压缸
技术介绍
液压缸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实现往复直线运动或往复摆动的执行元件。传统的液压缸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容易制造等优点。但是传统的液压缸在工作中存在两个缺点,迄今为止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一是在传统液压缸用于助力时,是依靠活塞两侧工作面的差异实现的,由于尺寸的限制,助力效果非常有限;二是当液压缸活塞运动速度较高且驱动具有较大质量的部件时,其惯性很大,活塞在运动到液压缸终端停止时,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和噪声,甚至与端盖发生机械碰撞,对液压缸和系统危害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间歇式随动液压缸,该液压缸设计了一阀芯,所述阀芯的外体上设有多个台阶结构,有利于在运动时液压缸中的多个腔路导通和/或封闭,实现了阀芯带动活塞作间歇式运动的过程。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间歇式随动液压缸,缸体上设有四个油口,缸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法兰盘、右法兰盘。缸体内从左至右安装有左活塞、中活塞、右活塞,左活塞的外壁与缸体内壁形成有外腔A,中活塞的外壁与缸体内壁从左至右形成有外腔B、外腔C,右活塞的外壁与缸体内壁形成有外腔D;左活塞的内壁设有内腔A,中活塞的内壁从左至右设有内腔B、内腔C、内腔D、内腔E,右活塞的内壁设有内腔F;右活塞的左端面上安装有活塞盖。本专利技术阀芯的外壳体上设有六个台阶,从左至右为A台阶、B台阶、C台阶、D台阶、E台阶、F台阶。本专利技术间歇式随动液压缸的优点通过在活塞内部设置一个阀芯,阀芯上的台阶可以控制活塞内腔之间的通断,进而通过活塞上的通孔实现活塞外腔的通断,从而实现阀芯与活塞之间的间歇式随动。这种随动是相互的,即如果阀芯先动,活塞跟随阀芯动;活塞先动,阀芯跟随活塞动。这样,可以使液压缸工作在两种模式下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在手动模式下,用于液压助力利用该液压缸的随动原理,只要用很小的力操作阀芯移动,便可以使活塞在大压差的作用下快速移动,所实现的助力效果远强于无阀芯的传统液压缸;在自动模式下,直接利用电磁阀控制活塞运动,实现自动化而由于阀芯的多个台阶结构,可以控制活塞运动过程中活塞内腔与活塞外腔的通断,而使活塞的运动是间歇式的,所以任意时刻关闭电磁阀,活塞会快速停止运动,即可实现活塞在任意时刻都能快速停在任意位置,避免了活塞在快速运动过程中对缸体的冲击及由此引起的噪声,提高了液压缸的使用寿命,有助于达到对噪声的指标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间歇式随动液压缸的外部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间歇式随动液压缸的A-A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间歇式随动液压缸的多腔结构示意图。图中1.缸体 2.左活塞 3.中活塞 4.右法兰盘5.左法兰盘6.右活塞 7.阀芯 71.A台阶 72.B台阶73.C台阶 74.D台阶 75.E台阶 76.F台阶 8.活塞盖9.弹簧10.螺钉 11.左垫片12.右垫片13.端部101.外腔A 102.外腔B103.外腔C104.外腔D111.内腔A112.内腔B 113.内腔C114.内腔D115.内腔E116.内腔F121.A通孔 122.B通孔123.C通孔124.D通孔125.E通孔126.F通孔 21.油口A 22.油口B 23.油口C 24.油口D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间歇式随动液压缸,(参见图1所示)缸体1上设有四个油口,即油口A 21、油口B 22、油口C 23、油口D 24。缸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法兰盘5、右法兰盘4。(参见图2所示)缸体1内从左至右安装有左活塞2、中活塞3、右活塞6,左活塞2的外壁与缸体1内壁形成有外腔A 101,中活塞3的外壁与缸体1内壁从左至右形成有外腔B 102、外腔C 103,右活塞6的外壁与缸体1内壁形成有外腔D 104;左活塞2的内壁设有内腔A 111,中活塞3的内壁从左至右设有内腔B 112、内腔C 113、内腔D 114、内腔E 115,右活塞6的内壁设有内腔F 116;右活塞6的左端面上安装有活塞盖8。阀芯7一端从左至右顺次穿过左活塞2、中活塞3、右活塞6的中心孔后,再在阀芯端部13套接有左垫片11、弹簧9、右垫片12后采用螺钉10固连在阀芯端面上。在本专利技术中,阀芯7的外壳体上设有六个台阶,从左至右为A台阶71、B台阶72、C台阶73、D台阶74、E台阶75、F台阶76。本专利技术的间歇式随动液压缸,可进行手动与自动两种操作模式。一、手动操作模式(参见图2、图3所示)在手动操作状态下,油口A 21接高压,油口D 24接低压,油口B 22、油口C23关闭。四个外腔(外腔A 101、外腔B 102、外腔C 103、外腔D 104)之间相互封闭,三个活塞(左活塞2、中活塞3、右活塞6)处于平衡状态。当人工操纵阀芯7向右行进1.0~6.0mm时,内腔A 111与内腔B 112连通,从而通过左活塞2上的A通孔121、中活塞3上的B通孔122使得外腔A 101与外腔B 102连通,并同时处于高压状态;内腔A115与内腔F116连通,从而通过中活塞5上的C通孔123、右活塞6上的D通孔124使外腔C 103与外腔D 104连通,并同时处于低压状态。因此,三个活塞在压差的作用下快速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当阀芯7上的B台阶72使内腔A 111和内腔B 112相互封闭,以及阀芯7上的F台阶76使内腔E 115和内腔F 116又相互封闭的时候,三个活塞停止运动,即完成了手动操作模式下的液压缸向右运动。此时若继续推动阀芯7向右运动,三个活塞将重复上述运动过程。如果阀芯7在外力作用下持续向右运动,三个活塞将跟随阀芯7作间歇式的向右运动,如果阀芯7停止则三个活塞也停止。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间歇式随动液压缸也能够进行手动操作向左运动,其向左运动时的状态与向右运动时的状态有不同之处,不同在于阀芯7向左运动时,内腔B 112与内腔C 113连通,从而通过B通孔122、F通孔126、D通孔124,使外腔B 102与外腔D 104连通,并同时处于高压状态;内腔D 114与内腔E 115连通,从而通过C通孔123、E通孔125、A通孔121,使外腔A 101与外腔C 103连通,并同时处于低压状态。因此,三个活塞在压差的作用下快速向左移动一定距离。其他与向右运动过程类似。二.自动操作模式(参见图2、图3所示)在自动操作状态下,油口A 21接高压,油口D 24接低压。油口C 23与油口B 22通过控制电磁阀改变其高低压状态。当油口C 23接高压,油口B 22接低压时,三个活塞在压差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当行进距离为1.0~6.0mm时,内腔B 112与内腔C 113连通,从而通过B通孔122、F通孔126、D通孔124,使外腔B 102与外腔D 104连通,即高压腔与低压腔连通;内腔D 114与内腔E 115连通,从而通过C通孔123、E通孔125、A通孔121,使外腔A 101与外腔C 103连通,即高压腔与低压腔连通;此时,三个活塞停止运动。三个活塞向右运动时,弹簧9被压缩,从而带动活塞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当阀芯7上的C台阶73使内腔B 112和内腔C 113相互封闭,以及阀芯7上的E台阶75使内腔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间歇式随动液压缸,其特征在于:缸体(1)上设有油口A(21)、油口B(22)、油口C(23)、油口D(24),缸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法兰盘(5)、右法兰盘(4),缸体(1)内从左至右安装有左活塞(2)、中活塞(3)、右活塞(6),左活塞(2)的外壁与缸体(1)内壁形成有外腔A(101),中活塞(3)的外壁与缸体(1)内壁从左至右形成有外腔B(102)、外腔C(103),右活塞(6)的外壁与缸体(1)内壁形成有外腔D(104);左活塞(2)的内壁设有内腔A(111),中活塞(3)的内壁从左至右设有内腔B(112)、内腔C(113)、内腔D(114)、内腔E(115),右活塞(6)的内壁设有内腔F(116);右活塞(6)的左端面上安装有活塞盖(8);阀芯(7)一端从左至右顺次穿过左活塞(2)、中活塞(3)、右活塞(6)的中心孔后,再在阀芯端部(13)套接有左垫片(11)、弹簧(9)、右垫片(12)后采用螺钉(10)固连在阀芯端面上;所述阀芯(7)的外壳体上设有六个台阶,从左至右为A台阶(71)、B台阶(72)、C台阶(73)、D台阶(74)、E台阶(75)、F台阶(7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发荣张玉良肖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