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行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4375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往复行程装置,其包含一壳体、一活塞、一温控单元及一传输组件。该活塞可活动的容置于该壳体内部,以此使该壳体内部分别于该活塞两侧形成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该第一腔室充填一气体,该传输组件对应该第二腔室设置于该壳体的另一侧,该温控单元用于反复加热及致冷该第一腔室内的气体,以便驱动该活塞在该壳体内部往复作动,进而配合该传输组件实现往复行程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往复行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一温控单元对充 填于 一 壳体内部的气体反复进;^亍加热及致冷作业,用以驱动该壳体内部 的一活塞进行往复动作的往复行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往复行程装置如液压缸或气压缸等,其通常必须配合如泵等 驱动组件,才能实现预定的往复行程动作。另外,目前常见泵普遍需通 过一驱动马达组接一鼓室,该驱动马达具有一转轴,该转轴伸入至该鼓 室内结合一叶轮。这样,该驱动马达的转轴可用以致动该叶轮进行高速 旋转,以利用该叶轮所产生的涡流作用,达到抽送液体或气体的功能, 进而可驱动该液压缸或气压缸的 一作动杆进行往复动作。一般而言,上述现有往复行程装置具有下列*夹点,例如不论是液 压缸或气压缸等往复行程装置,其通常仍须配合该泵所具有的可抽送液体或气体的功能,才能实现预定的往复行程动作。然而,该泵的驱动马 达于运转过程中,容易产生极大的噪音,而造成其周围的工作环境过于 吵杂。进一步,由于该泵一般仍必须配备该驱动马达,因而还具有体积 较为庞大且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等诸多问题。整体而言,现有的往复行程 装置(含泵等构件),并不适用于空间较为狭窄及噪音量不可过大的工作 地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往复行程装置,其通过一温控单元对 一壳体的 一 第 一腔室的气体反复进行加热及致冷作业,以便驱动动 一活 塞配合一传输组件实现一往复行程功能,从而可以省略一般常用的往复行程装置的驱动马达,使本专利技术具有可减少噪音及大幅缩减其整体结构 体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往复行程装置,其通过该传输组件设 置一导通管,以供连接一液压缸或一气压缸,用以控制该液压缸或气压 缸的 一作动杆进行往复行程动作,使得本专利技术能4是高产品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往复行程装置,其通过该传输组件设 置一第一连接管及一第二连接管,该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分别对应 结合一第一单向阀及一第二单向阀,以供配合该活塞的往复行程动作达 到抽送气体的作用,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可供输送气体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往复行程装置,其通过该传输组件于 该活塞相对于该第 一腔室的另 一侧设置 一作动杆,使得本专利技术可以利用 该活塞直接驱动该作动杆进行往复行程动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往复行程装置,其包含一壳体、 一活塞、 一温控单元及一传输组件。该活塞可活动的容 置于该壳体内部,使该壳体内部分别于该活塞两侧形成一第一腔室及一 第二腔室,该第一腔室充填一气体,该传输组件对应该第二腔室设置于 该壳体的另一侧,该温控单元用以反复加热及致冷该第一腔室的气体, 以便驱动该活塞于该壳体内部往复作动,进而配合该传输组件实现往复 行程。本专利技术改进了上述现有往复行程装置的缺点,其于一壳体内部的一 第一腔室充填气体,并利用 一温控单元对该第一腔室内部的气体反复进 行加热及致冷作业,以便驱动该壳体内部的一活塞进行往复动作,进而 配合一传输组件实现往复行程。这样就解决了现有往复行程装置必须配 备一驱动马达才能实现往复行程功能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可有效防止过 大噪音的产生,并且可以大幅缩减其整体结构体积。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往复行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往复行程装置的组合剖视图(一)。 图3: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往复行程装置的组合剖视图(二)。 图4: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往复行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往复行程装置的组合剖视图(一)。 图6: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往复行程装置的组合剖视图(二)。 图7: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往复行程装置的组合剖视图。主要零部件符号说明1 壳体11 套筒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 密封垫片13 外套件131导温部132定位部14 穿孔 2 活塞21密封环3 温控单元31 散热构件4 传输组件41 导通管42 第一连接管43 第二连接管 44 第一单向阀45 第二单向阀 46 作动杆a 第一腔室b 第二腔室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通 过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i兌明如下请参照图l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往复行程装置包含一壳体1、一活塞2、 一温控单元3及一传输组件4。该壳体1的内部可供容置该活 塞2,且该壳体1内部相对于该活塞2的一侧充i真一气体,该温控单元3 设置于该壳体1的一侧,用以对该壳体1内部的气体反复进行加热及致 冷作业,以便利用该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控制该活塞2的往复动作,进 而配合该传输组件4实现预定的往复行程功能。请参照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壳体1设有一套筒11、 一 密封垫片12及一外套件13。该套筒ll具有一第一端lll及一第二端112, 该第一端111形成一开口状,第二端112则形成一封闭状,其中该第二端 112也可选择形成一开口状,再通过组装一封盖(未绘示)来形成一封闭 状。该密封垫片12结合于该套筒ll的第一端111的开口端缘。该外套件 13结合于该套筒11的第一端111的开口内侧部位,使该密封垫片12可 被夹持于该套筒11的第一端111与该外套件13之间。另外,该外套件 13相对于该套筒11的另一端端面设有一导温部131,该导温部131具有 可传导温度的功能,且该外套件13对应该导温部131的一侧形成一定位 部132,以供结合该温控单元3。请再参照图第l、 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活塞2的外侧周面设 有至少一密封环21,该活塞2可活动的容置于该壳体1的套筒11内部, 这样可以使该壳体1内部于该第一端111及该活塞2之间形成一第一腔室 a,该第二端112及该活塞2之间形成一第二腔室b。该第一腔室a可于 该外套件13尚未进行组装前充填一气体,该气体优先选自如二氧化碳等 气体,且也可搭配充填部分酒精,以便对该气体进行加热或致冷作业。 另外,还可利用该活塞2的密封环21使该第一腔室a及第二腔室b之间 形成较好的密封隔离作用。请再参照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温控单元3为可受控制 进行加热或致冷作业的电子芯片组件,例如利用一电热偶器或一致冷芯片等组件达到加热或致冷功能。该温控单元3结合于该外套件13的定 位部132,这样就可以使该温控单元3可相对位于该第一腔室a的一侧, 以便通过该外套件13的导温部131对充填于该第一腔室a内部的气体反 复进行加热及致冷作业,并可精确控制其加热及致冷时机,进而驱动该 活塞2于该壳体11内部往复作动。进一步,该温控单元3相对于该第一 腔室a的另一侧优选设置一散热构件31,以供确4呆该温控单元3的正常 工作。请再参照图i、 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传输组件4设置于该壳 体1的套筒11的第二端112,且对应该第二腔室b的位置,该传输组件4 为对应该活塞2的往复动作,用以配合达成一预定往复行程功能的构件。 如图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传输组件4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一导通管41,该 壳体1的套筒11的第二端112则配合设置一穿孔14,该导通管41结合 该穿孔14,以便对应该活塞2的往复动作,进而实现可抽送液体或气体 的往复行程功能。请参照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往复行程装置可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往复行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壳体;一个活塞,其可活动的容置于该壳体内部,并将该壳体内部分别于该活塞两侧形成一个第一腔室及一个第二腔室,且该第一腔室充填气体;一个温控单元,其对应该第一腔室设置于该壳体的一侧,用以加热及致冷该第一腔室的气体,以供驱动该活塞往复作动;及 一个传输组件,其对应该第二腔室设置于该壳体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静诚
申请(专利权)人:天展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