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稳定和比活提高的植酸酶ECAPPA突变体及其基因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703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热稳定和比活提高的植酸酶ECAPPA突变体及其基因和应用,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的植酸酶的第74,82,97,159,179,376,389,402位氨基酸被突变。相对于原始植酸酶ECAPPA的21%的保留率,突变后植酸酶在80℃处理5分钟,酶活保留率提高到34%‑89%。

ECAPPA Mutant of Phytase with Heat Stability and Specific Activity Improvement and Its Gene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稳定和比活提高的植酸酶ECAPPA突变体及其基因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热稳定和比活提高的植酸酶ECAPPA突变体及其基因和应用。
技术介绍
植酸(Phytate,Phyticacid,IP6)又称肌醇六磷酸脂,含有6个磷酸基团,带有丰富的磷,是饲料中磷的重要贮存形式。磷是动物体内必须的矿物元素,由于单胃动物体内缺乏分解植酸酶,植酸不能直接被单胃动物利用吸收。植酸酶(Phytase)能够催化植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或磷酸盐)。饲料中添加植酸酶,不仅可以提高动物对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减少磷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降低植酸磷的抗营养作用。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目前市场上商品化的植酸酶均来源与微生物。研究表明来源于大肠杆菌的植酸酶(ECAPPA)是迄今所知的分解植酸能力最强的植酸酶,其pH特性较好,但其热稳定性较差,在制粒高温过程中其活性损失大,使得大肠杆菌植酸酶ECAPPA在颗粒饲料应用受到抑制。颗粒饲料生产过程中有一段短暂的80℃-90℃的喷粉过程,植酸酶的热稳定性使其在颗粒饲料的应用受到抑制。因此怎样提高植酸酶热稳定性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关注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对来源于大肠杆菌的植酸酶(ECAPPA)进行分子改造,使改造后的植酸酶具有更高的比活,降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提高比活的植酸酶ECAPPA突变体及其基因。本专利技术采用定点饱和突变的方法对SEQIDNO.10所示的ECAPPA的植酸酶的第74位,第82位,第97位,第159位,第179位,第376位,第389位和第402位进行分子改造,经过高通量筛选得到一系列提高比活的植酸酶突变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稳定性提高的植酸酶突变体为氨基酸例如SEQIDNO.1所示的植酸酶在以下突变位点发生突变而得,所述突变位点为:(1)G74A,H82S,K97D,N159C,G179Q,F376W,S389Y,G402P;(2)G74C,H82D,K97C,N159Q,G179S,F376W,S389Y,G402P;(3)G74Y,H82Q,K97D,N159Q,G179P,F376Y,S389D,G402Y;(4)G74C,H82Q,K97P,N159P,G179R,F376A,S389Y,G402P;(5)G74A,H82S,K97E,N159P,G179S,F376N,S389Y,G402A;(6)G74C,H82Q,K97Q,N159P,G179Q,F376W,S389Y,G402P;(7)G74Y,H82D,K97E,N159C,G179Q,F376Y,S389D,G402Y;或(8)G74A,H82S,K97P,N159C,G179Q,F376W,S389Y,G402P。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编码上述热稳定性提高的植酸酶突变体的基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饲料添加剂,其包含上述热稳定性提高的植酸酶突变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含上述突变体基因的重组载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表达所述植酸酶突变体的表达载体是pPICZαA和pPIC9K。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含上述突变体基因的重组菌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所述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是毕赤酵母X33和GS1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制备上述高热稳定性植酸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上述重组载体转化宿主细胞,获得重组菌株;2)对重组菌株进行发酵,诱导重组植酸酶的表达。本专利技术植酸酶的氨基酸进行定点饱和突变,再将突变点组合从而得到更优的酶蛋白,一共筛选到8中热稳定性比原始植酸酶高的突变体。相对于原始植酸酶ECAPPA的21%的保留率,突变后植酸酶在80℃处理5分钟,酶活保留率提高到34%-8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中未作具体说明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均参照《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J.萨姆布鲁克一书中所列的具体方法进行,或者按照试剂盒和产品说明书进行;所述试剂和生物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实验材料和试剂:1、菌株与载体大肠杆菌菌株Topl0、大肠杆菌菌株OrigamiB、pET-22b(+)。2、酶与试剂盒Q5高保真PCR扩增酶、限制性内切酶购自NEB(北京)有限公司;质粒提取、DNA胶回收纯化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3、培养基大肠杆菌培养基为LB(1%蛋白胨,0.5%酵母提取物,1%NaCl,pH7.0)。LB-Amp为LB培养基加100ug/mL氨苄青霉素。实施例1、植酸酶基因的合成及克隆以大肠杆菌来源的植酸酶EcAPPA的氨基酸序列作为参考(如SEQIDNO.2所示),人工合成该基因(核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根据基因5'端设计PCR引物含有NdeI内切酶位点,3'端设计PCR引物含EcoRI内切酶位点,引物序列如下:5'端引物NdeI-PHd-F1:GGATTACCATATGATGTCAGATATGAAAAGCGGAAACA3'端引物EcoRI-PHd-R1:CGGAATTCTTATTTGTCTTGATGGAGAGCGCAC以合成基因ECECAPPA为模板,用上述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片段切胶回收,用NdeI和EcoRI双酶切,连接到pET-22b(+)载体的NdeI和EcoRI位点,转化Top10大肠杆菌,LB-Amp平板培养获得pET-22b-PHd阳性菌落。实施例2、基因定点饱和突变对植酸酶ECAPPA的氨基酸进行定点饱和突变,分别为第47位,第74位,第82位,第97位,第159位,第179位,第201位,第225位,第253位,第298位,第299位,第376位,第389位和第402位。针对性的设计了14对饱和突变引物,目的基因突变位点统一为NNS,NNS左右各取15个碱基构成正向引物;反向引物与正向引物完全互补,其中,N代表A,T,C,G等四种碱基,S代表C,G两种碱基。以重组载体pET-22b-ECAPPA为模板,加入突变位点的正反向引物,Q5高保真PCR酶进行PCR扩增,产物经DpnI酶切处理后电击转化OrigamiB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在LB-Amp平板筛选阳性突变重组克隆。每个突变位点挑取186个单克隆接种到96孔深孔板。每个平板挑选3个未突变的克隆为对照。每孔含500uL培养基LB-Amp。37℃摇床200rpm培养5小时,转移50uL菌液到新的96孔平板保种后,平板每孔剩余菌液添加含有IPTG的50uLLB-Amp培养基,并使每孔的IPTG终浓度为0.5mM,37℃摇床200rpm过夜诱导表达植酸酶。含有过夜培养诱导表达植酸酶的酶液在80℃水浴锅加热处理5分钟后,检测培养液中存留植酸酶活性。植酸酶初步耐热活性检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634-2002》进行。根据植酸酶活性检测结果,植酸酶耐温性高于对照克隆组挑选为阳性克隆。从保种板上挑选阳性克隆集中到96孔平板重复上述的培养、诱导表达、酶活测定筛选试验。确定耐温性提高的为阳性突变克隆,提取阳性克隆质粒DNA进行基因测序。实施例3、组合突变第74位:G74A,G74C,G74Y;第82位:H82D,H82Q,H82S;第97位:K97D,K97C,K97Q,K97E,K97P;第159位:N159C,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热稳定性提高的植酸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体为氨基酸例如SEQ ID NO.1所示的植酸酶在以下突变位点发生突变而得,所述突变位点为:(1)G74A,H82S,K97D,N159C,G179Q,F376W,S389Y,G402P;(2)G74C,H82D,K97C,N159Q,G179S,F376W,S389Y,G402P;(3)G74Y,H82Q,K97D,N159Q,G179P,F376Y,S389D,G402Y;(4)G74C,H82Q,K97P,N159P,G179R,F376A,S389Y,G402P;(5)G74A,H82S,K97E,N159P,G179S,F376N,S389Y,G402A;(6)G74C,H82Q,K97Q,N159P,G179Q,F376W,S389Y,G402P;(7)G74Y,H82D,K97E,N159C,G179Q,F376Y,S389D,G402Y;或(8)G74A,H82S,K97P,N159C,G179Q,F376W,S389Y,G402P。

【技术特征摘要】
1.热稳定性提高的植酸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体为氨基酸例如SEQIDNO.1所示的植酸酶在以下突变位点发生突变而得,所述突变位点为:(1)G74A,H82S,K97D,N159C,G179Q,F376W,S389Y,G402P;(2)G74C,H82D,K97C,N159Q,G179S,F376W,S389Y,G402P;(3)G74Y,H82Q,K97D,N159Q,G179P,F376Y,S389D,G402Y;(4)G74C,H82Q,K97P,N159P,G179R,F376A,S389Y,G402P;(5)G74A,H82S,K97E,N159P,G179S,F376N,S389Y,G402A;(6)G74C,H82Q,K97Q,N159P,G179Q,F376W,S389Y,G402P;(7)G74Y,H82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源黄江何小梅江民华陈丽芝高芝刘金山唐业王勇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