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涂慧燕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间种育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4309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水稻间种育秧方法,通过制备营养土、选种、浸种、播种、育秧管理,培育水稻秧苗。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营养土的制备方法,包括褐藻、锯末、鸟粪石、风干土、秸秆粉、麦麸、堆肥发酵剂、营养添加剂和水,其中,营养添加剂为钾长石粉、磷矿粉、天青石粉、氯化锌粉、锂云母粉、麦饭石粉、螯合镁、螯合锰、螯合硒和螯合铁。按重量比计算,其比例为50‑80:30‑50:5‑10:5‑10:5‑10:5‑10:2‑5:2‑5:2‑5:2‑5。

A Method of Raising Rice Seedlings by Intercrop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间种育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育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间种育秧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水稻属于禾本科稻属,是一个极其古老的作物。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专利技术的。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目前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骤: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和收成。
技术实现思路
鉴以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稻间种育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稻间种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秸秆粉和麦麸按照重量比1:1-3混合,加水润湿,并加入堆肥发酵剂混合均匀,堆肥发酵剂的用量为秸秆粉和麦麸总重量的3-7%wt,制备菌种混合物;步骤2:将褐藻、锯末、鸟粪石、风干土、营养添加剂和水混合均匀,加入步骤1所得菌种混合物,混合均匀,堆肥发酵,发酵腐熟后降温散热,制备营养土;步骤3:选取饱满,颗粒较大、形状规整将的水稻种子,在阳光下暴晒2-3天后,采用次氯酸钠水溶液浸泡,浸泡后用清水洗涤至中性,然后用赤霉素浸泡,浸泡后取出晾干;步骤4:选取饱满、形状规整将的紫云英种子,在阳光下暴晒1-2天后,用加入细沙,互相摩擦,将紫云英种子表面蜡质擦除,然后用磷酸二氢钾和赤霉素的水溶液浸泡,浸泡后取出晾干;步骤5:将步骤2所得营养土加水润湿,平铺在育秧盘中,营养土厚度为1-3cm,上方播撒步骤3所得水稻种子,每隔10-15cm间种紫云英种子1-3cm,然后在两种种子上方覆盖1cm厚的营养土,完成播种;步骤6:将步骤5所得育秧盘放入培育室中,进行育秧管理;步骤7:待秧苗生长至10-18cm高时,转移入水稻田中培育。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营养添加剂包括钾长石粉、磷矿粉、天青石粉、氯化锌粉、锂云母粉、麦饭石粉、螯合镁、螯合锰、螯合硒和螯合铁,按重量份计算,其用量比50-80:30-50:5-10:5-10:5-10:5-10:2-5:2-5:2-5:2-5;按重量份计算,褐藻、锯末、鸟粪石、风干土、营养添加剂和水的用量比为:100-300:100-200:100-150:800-1000:50-300:500-200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堆肥发酵时间为7-15天,堆肥温度为50-7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菌种混合物的用量为营养土总重量的1-3%wt。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3%wt,浸泡时间为1-3min,浸泡温度为20-22℃;赤霉素溶液的浓度为30-40ppm,浸泡时间为20-30h,浸泡温度为20-2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水稻种子的播种密度为2-10万粒/m2;紫云英种子的播种密度为2000-4000粒/m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育秧管理时,培育室的湿度在50-70%,土壤湿度为20-30%,光照时间为12-16h/天,光照时间温度为15-25℃,黑暗时间温度为1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育秧方法出芽率高,秧苗生长快,秧苗长度整齐;2)本专利技术培育得到的秧苗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转移入普通大田后,收获的大米中也含有丰富的硒、锌等微量元素;3)本专利技术将水稻和紫云英间种,转移入大田后,能增强水稻田固氮效果,使收获的大米颗粒更加饱满。具体实施方式为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专利技术人结合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营养土的制备:营养土制备方案1-6:一种水稻间种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秸秆粉和麦麸按照重量比1:1-3混合,加水润湿,并加入堆肥发酵剂混合均匀,堆肥发酵剂的用量为秸秆粉和麦麸总重量的3-7%wt,制备菌种混合物;步骤2:将褐藻、锯末、鸟粪石、风干土、营养添加剂和水混合均匀,加入步骤1所得菌种混合物,混合均匀,堆肥发酵,发酵腐熟后降温散热,制备营养土;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营养添加剂包括钾长石粉、磷矿粉、天青石粉、氯化锌粉、锂云母粉、麦饭石粉、螯合镁、螯合锰、螯合硒和螯合铁,按重量份计算,其用量比50-80:30-50:5-10:5-10:5-10:5-10:2-5:2-5:2-5:2-5;按重量份计算,褐藻、锯末、鸟粪石、风干土、营养添加剂和水的用量比为:100-300:100-200:100-150:800-1000:50-300:500-200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堆肥发酵时间为7-15天,堆肥温度为50-7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菌种混合物的用量为营养土总重量的1-3%wt。通过表1-3所述的配方,以上步骤,制备营养土。表1、菌种混合物:重量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方案5方案6秸秆粉份100100100100100100麦麸份100200300400——200堆肥发酵剂份6152845115表2、营养土:重量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方案5方案6钾长石粉份506080904060磷矿粉份304050205070天青石粉份105813——5氯化锌粉份58101510——锂云母粉份8510——515麦饭石粉份105815——10螯合镁份53238——螯合锰份2458——3螯合硒份425——38螯合铁份25483——表3、营养土混合物:重量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方案5方案6褐藻份100200300400——200锯末份20015010015050250鸟粪石份10012515017575——风干土份800900100060010001300营养添加剂份30020050——400300水份2000100050020020003000菌种混合物份10552216118103通过以下方案进行水稻育秧,具体为育秧方法A-F,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选取饱满,颗粒较大、形状规整将的水稻种子,在阳光下暴晒2-3天后,采用次氯酸钠水溶液浸泡,浸泡后用清水洗涤至中性,然后用赤霉素浸泡,浸泡后取出晾干;步骤2:选取饱满、形状规整将的紫云英种子,在阳光下暴晒1-2天后,用加入细沙,互相摩擦,将紫云英种子表面蜡质擦除,然后用磷酸二氢钾和赤霉素的水溶液浸泡,浸泡后取出晾干;步骤3:将营养土加水润湿,平铺在育秧盘中,营养土厚度为1-3cm,上方播撒步骤1所得水稻种子,每隔10-15cm间种紫云英种子1-3cm,然后在两种种子上方覆盖1cm厚的营养土,完成播种;步骤4:将步骤3所得育秧盘放入培育室中,进行育秧管理;步骤5:待秧苗生长至10-18cm高时,转移入水稻田中培育。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3%wt,浸泡时间为1-3min,浸泡温度为20-22℃;赤霉素溶液的浓度为30-40ppm,浸泡时间为20-30h,浸泡温度为20-2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水稻种子的播种密度为2-10万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间种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秸秆粉和麦麸按照重量比1:1‑3混合,加水润湿,并加入堆肥发酵剂混合均匀,堆肥发酵剂的用量为秸秆粉和麦麸总重量的3‑7%wt,制备菌种混合物;步骤2:将褐藻、锯末、鸟粪石、风干土、营养添加剂和水混合均匀,加入步骤1所得菌种混合物,混合均匀,堆肥发酵,发酵腐熟后降温散热,制备营养土;步骤3:选取饱满,颗粒较大、形状规整将的水稻种子,在阳光下暴晒2‑3天后,采用次氯酸钠水溶液浸泡,浸泡后用清水洗涤至中性,然后用赤霉素浸泡,浸泡后取出晾干;步骤4:选取饱满、形状规整将的紫云英种子,在阳光下暴晒1‑2天后,用加入细沙,互相摩擦,将紫云英种子表面蜡质擦除,然后用磷酸二氢钾和赤霉素的水溶液浸泡,浸泡后取出晾干;步骤5:将步骤2所得营养土加水润湿,平铺在育秧盘中,营养土厚度为1‑3cm,上方播撒步骤3所得水稻种子,每隔10‑15cm间种紫云英种子1‑3cm,然后在两种种子上方覆盖1cm厚的营养土,完成播种;步骤6:将步骤5所得育秧盘放入培育室中,进行育秧管理;步骤7:待秧苗生长至10‑18cm高时,转移入水稻田中培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间种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秸秆粉和麦麸按照重量比1:1-3混合,加水润湿,并加入堆肥发酵剂混合均匀,堆肥发酵剂的用量为秸秆粉和麦麸总重量的3-7%wt,制备菌种混合物;步骤2:将褐藻、锯末、鸟粪石、风干土、营养添加剂和水混合均匀,加入步骤1所得菌种混合物,混合均匀,堆肥发酵,发酵腐熟后降温散热,制备营养土;步骤3:选取饱满,颗粒较大、形状规整将的水稻种子,在阳光下暴晒2-3天后,采用次氯酸钠水溶液浸泡,浸泡后用清水洗涤至中性,然后用赤霉素浸泡,浸泡后取出晾干;步骤4:选取饱满、形状规整将的紫云英种子,在阳光下暴晒1-2天后,用加入细沙,互相摩擦,将紫云英种子表面蜡质擦除,然后用磷酸二氢钾和赤霉素的水溶液浸泡,浸泡后取出晾干;步骤5:将步骤2所得营养土加水润湿,平铺在育秧盘中,营养土厚度为1-3cm,上方播撒步骤3所得水稻种子,每隔10-15cm间种紫云英种子1-3cm,然后在两种种子上方覆盖1cm厚的营养土,完成播种;步骤6:将步骤5所得育秧盘放入培育室中,进行育秧管理;步骤7:待秧苗生长至10-18cm高时,转移入水稻田中培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间种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营养添加剂包括钾长石粉、磷矿粉、天青石粉、氯化锌粉、锂云母粉、麦饭石粉、螯合镁、螯合锰、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慧燕
申请(专利权)人:涂慧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