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再生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1409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再生繁殖方法,该方法先将稻桩内的休眠芽催发成水稻幼苗,再将水稻幼苗移栽到秧厢上,并连续喷施多效唑溶液,以限制水稻幼苗长高,而促进其分蘖;将分蘖后的水稻幼苗分蔸成分蔸苗,并反复培养分蔸苗直至得到足够数量的秧苗;对移栽前的秧苗进行送嫁处理,并将移栽秧苗置于杀菌剂中浸苗,然后将浸苗后的移栽秧苗栽植到大田中,按水稻种植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水稻成熟后,收获稻谷籽粒。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方法,可充分利用稻桩内休眠芽的再生能力,能够有效解决再生稻不能扩大生生产以及产量低下的的技术问题。

A Method of Rice Re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再生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水稻再生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再生繁殖是指采用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茎秆上的休眠芽在水稻收割后萌发生长成穗的一种方法。再生稻具有不需要再次播种育苗、省种省工、生育期短以及效益好等优点,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再生稻是我国南方稻区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两季水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有效提高复种指数、秋季温光和稻田资源利用率,增加稻谷单产和种稻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再生稻多限于在田间直接利用稻桩再生,不仅没有充分利用稻桩内休眠芽的再生能力,而且不能扩大生产,严重制约再生稻的产量。另外,直接从稻桩上长出的再生稻的株高、分蘖、穗长、谷粒数等性状与头季稻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导致平均单产水平不高,产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稻再生繁殖方法,以充分利用稻桩内休眠芽的再生能力来解决再生稻不能扩大生生产以及产量低下的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稻再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目标稻桩的获取和培育:收割成熟的水稻,留下占水稻高度的茎秆,将稻桩移栽到方便管理的秧田中,按10~15kg/亩的用量撒施氮肥,同时喷施杀虫剂;在稻桩培育过程中,保持田间湿润;(2)稻桩的分蔸:待茎秆内的水稻幼苗长至2~3片叶后,将稻桩和水稻幼苗连根拔起,并分蔸成若干苗簇,每个苗簇包含1~3根茎苗,且苗簇具有完整的根系;(3)分蔸苗的培育: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苗簇按15~18×23~28cm的规格移栽到经过杀菌、杀虫处理的秧厢上;移栽3~4天后,每隔5~7天喷施一次立枯净,总共喷施2~3次;苗簇返青后,按15~20kg/亩的用量撒施苗肥,并每隔3~4天喷施一次浓度为0.75~1g/L的多效唑溶液,连续喷施2~3次;待苗簇分蘖出8~12茎的秧苗后,将苗从离地5厘米处割去上部茎叶,待其再生苗长至2~3叶时分蔸成若干分蔸苗,每个苗簇包含1~3个茎苗,且分蔸苗具有完整的根系;将分蔸苗按照前述方法重复培育N次,以得到足够数量的分蔸苗;在分蔸苗培育过程中,保持秧厢厢面湿润;(4)移栽到本田的秧苗培育:将步骤(3)得到的分蔸苗按15~18×23~28cm的规格移栽到经过杀菌、杀虫处理的秧厢上,移栽3~4天后,每隔5~7天喷施一次立枯净,总共喷施2~3次;待分蔸苗分蘖出8~12根茎苗后,按10~15kg/亩的用量撒施送嫁肥,同时喷施送嫁药,送嫁处理3~4天后,将苗簇连根拔起,并分蔸成若干移栽秧苗,每个移栽秧苗包含1~3茎苗,且移栽秧苗具有完整的根系;将移栽秧苗置于杀菌剂中浸苗后备栽;(5)大田种子生产:将浸苗后的移栽秧苗栽植到大田中,栽植密度为10000~15000窝/亩,并按水稻种植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水稻成熟后,收获稻谷籽粒。本专利技术中预留一定高度的水稻茎秆,水稻茎秆中存在休眠芽,对其施用对芽的生长具有存进作用的氮肥后,休眠芽能够快速出苗,休眠芽长出的秧苗与上一季水稻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虽经无数次的休眠芽成苗但仍可以保证得到的水稻幼苗遗传型一致,保证所结实种子的基因型一致,是一种理想的种子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将水稻幼苗移栽到秧厢上后,对其施用苗肥,保证其在秧厢上正常生长及分蘖。在水稻幼苗生长过程中,连续对其喷施多效唑溶液,以避免水稻茎秆伸长,促进水稻低位休眠芽尽快成苗,使水稻幼苗分蘖出数个到数十个的茎苗或苗簇,以快速获得栽植数量的秧苗;而且在水稻幼苗成活后,喷施立枯净,能够有效防止水稻幼苗发生病变,保证秧苗的栽植质量。本专利技术在移栽秧苗分蔸前先进行送嫁处理,可对移栽秧苗进行补肥以及病虫害防治,能够促进移栽后的水稻幼苗快速发育、返青及分蘖。分蔸苗在分蔸时,每个移栽秧苗包含1~3个茎苗,且要保证每个移栽秧苗具有完整的根系,以提高大田栽植时水稻的成活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步骤(1)中稻桩移栽时稻桩根系表面包覆有厚度为3~5cm的旧土。本专利技术中的稻桩在移栽时,稻桩根系被旧土包覆,旧土中含有对稻桩生长有益的微生物等物质,稻桩与旧土一起移栽,可促进倒桩的成活率。进一步,步骤(1)中所用杀虫剂为10%噻嗪酮乳油的1000倍液。进一步,步骤(3)中所用苗肥为氮肥,其用量为10kg/亩;或者是苗肥为复合肥,其用量为15kg/亩。进一步,步骤(3)中所用多效唑溶液的浓度为0.8g/L。进一步,步骤(3)和步骤(4)中所喷施的立枯净为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的1200倍液。进一步,步骤(3)中分蔸苗的培育次数N的范围为2≤N≤15,且在分蔸苗培育过程中,人工摘除苗簇中长出的幼穗。进一步,步骤(4)中所用送嫁肥为氮肥;所用送嫁药包括三环唑、杀虫双、三唑磷和吡蚜酮,用量分别为100g/亩、100g/亩、200mL/亩和20g/亩,兑水50kg后喷施。本专利技术中的送嫁肥采用氮肥,可对水稻幼苗补充氮元素,避免水稻幼苗移栽后出现叶片发黄、早衰、植株矮小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所用送嫁药中的三环唑对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杀虫双是一种神经毒剂,具有很强的內吸作用,能被作物的叶、根等吸收和传导,其对沙蚕类害虫有好的防止效果;三唑磷主要用于鳞翅目害虫、害螨、蝇类幼虫及地下害虫等的防治;而吡蚜酮则主要用于杀死刺吸式口器害虫;四者相互配合,能够对常见的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保证移栽后的水稻正常生长,成活率大大提高。进一步,步骤(4)中浸苗时所用杀菌剂为50%多菌灵的1000倍液或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的1000倍液或25%线虫清乳油的1000倍液。本专利技术中移栽秧苗在栽植前,先在杀菌液中浸泡0.5~1h,可降低稻株本身所带病菌减轻秧苗因分蔸造成的新伤口的病菌为害,促进水稻幼苗快速成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特殊的田间管理方法,促使水稻茎秆内的休眠芽反复多次出苗并生长成水稻幼苗,能够有效保证水稻幼苗的遗传型一致。2.本专利技术中将水稻幼苗移栽到秧厢上后,适量喷施多效唑,促使水稻幼苗分蘖而不会长高,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数量的秧苗,满足生产需求。3.本专利技术的水稻幼苗在分蔸前经过送嫁处理,可对水稻幼苗进行补肥以及病虫害防治,能够促进移栽后的水稻幼苗快速发育、返青及分蘖。4.本专利技术的水稻幼苗在分蔸后,幼苗在杀菌液中浸泡一端时间,杀菌液能显著减少病菌对分蔸工作产生的伤口的为害,能够保证苗簇栽植到大田后快速成活,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一种水稻再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目标稻桩的获取和培育:收割成熟的水稻,留下占水稻高度的茎秆,然后将稻桩连同稻桩周围的土壤一起挖出,保证挖出的稻桩根系包覆有厚度为3~5cm的旧土,将带有旧土的稻桩按15~20cm的间距移栽到方便管理的秧田中,并按15kg/亩的用量撒施氮肥,同时喷施杀虫剂,所用杀虫剂为10%噻嗪酮乳油的1000倍液;在稻桩培育过程中,保持田间湿润;(2)稻桩的分蔸:待茎秆内的水稻幼苗长至2~3片叶且苗高10cm以上后,将稻桩和水稻幼苗连根拔起,并分蔸成若干苗簇,每个苗簇包含2根秧苗,且苗簇的至少一个节位上具有完整的根系;(3)分蔸苗的培育:将苗簇按18×23cm的规格移栽到经过杀虫处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再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目标稻桩的获取和培育:收割成熟的水稻,留下占水稻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再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目标稻桩的获取和培育:收割成熟的水稻,留下占水稻高度的茎秆,将稻桩移栽到方便管理的秧田中,按10~15kg/亩的用量撒施氮肥,同时喷施杀虫剂;在稻桩培育过程中,保持田间湿润;(2)稻桩的分蔸:待茎秆内的水稻幼苗长至2~3片叶后,将稻桩和水稻幼苗连根拔起,并分蔸成若干苗簇,每个苗簇包含1~3根茎苗,且苗簇具有完整的根系;(3)分蔸苗的培育: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苗簇按15~18×23~28cm的规格移栽到经过杀菌、杀虫处理的秧厢上;移栽3~4天后,每隔5~7天喷施一次立枯净,总共喷施2~3次;苗簇返青后,按15~20kg/亩的用量撒施苗肥,并每隔3~4天喷施一次浓度为0.75~1g/L的多效唑溶液,连续喷施2~3次;待苗簇分蘖出8~12茎的秧苗后,将苗从离地5厘米处割去上部茎叶,待其再生苗长至2~3叶时分蔸成若干分蔸苗,每个苗簇包含1~3个茎苗,且分蔸苗具有完整的根系;将分蔸苗按照前述方法重复培育N次,以得到足够数量的分蔸苗;在分蔸苗培育过程中,保持秧厢厢面湿润;(4)移栽到本田的秧苗培育:将步骤(3)得到的分蔸苗按15~18×23~28cm的规格移栽到经过杀菌、杀虫处理的秧厢上,移栽3~4天后,每隔5~7天喷施一次立枯净,总共喷施2~3次;待分蔸苗分蘖出8~12根茎苗后,按10~15kg/亩的用量撒施送嫁肥,同时喷施送嫁药,送嫁处理3~4天后,将苗簇连根拔起,并分蔸成若干移栽秧苗,每个移栽秧苗包含1~3茎苗,且移栽秧苗具有完整的根系;将移栽秧苗置于杀菌剂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路李文泽刘太清
申请(专利权)人:雅安雨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