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靴、电机和交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155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靴(2)、一种包括这种极靴(2)的电机和一种交通工具。用于限定能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转子的绕组面(10)的极靴(2)与该转子的极接片(4)连接,该转子尤其是电机的转子。所述极靴(2)的在连接状态中背离所述极接片(4)的外侧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基本上正弦形的轮廓走向,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二轮廓走向。第二轮廓走向与第一轮廓走向不同并且构造为使得:相对于具有仅仅基本上正弦形延伸的外侧的极靴(2)的绕组面(10)而言,所述绕组面(10)沿该转子的周向延长。

Pole boots, motor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极靴、电机和交通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限定能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转子的绕组面的极靴、尤其用于电机,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这种极靴的电机以及涉及包括这种电机的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电机可在所谓的发电机运行中由动能(例如轴的转动)产生电能。在包括内燃机的交通工具中,也称为“发电机(Lichtmaschine)”的电机例如用于为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电网产生或提供电能。但相反地,电机也可用于由电能产生动能(例如轴转动)。关于限定的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性,例如开发电驱动的交通工具,其核心件是代替传统内燃机的电机。对这样使用电机的要求例如涉及存储的电能的高效利用以及高且恒定的功率输出,以便能与传统内燃机竞争或甚至超过传统内燃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极靴。尤其是任务在于,在绕组面增大的情况下使在电机中的磁通的(尤其是从极靴发出的)杂散损失(Streuverlust)最小化。该任务通过按照各独立权利要求的一种极靴、一种包括这样的极靴的电机以及一种包括这样的电机的交通工具解决。有利的构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极靴,其用于限定能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转子的绕组面,所述转子尤其是电机的转子,其中,所述极靴与所述转子的极接片能连接或连接。所述极靴的在连接状态中背离所述极接片的外侧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基本上正弦形的轮廓走向,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二轮廓走向。第二轮廓走向与第一轮廓走向不同并且构造为使得:相对于具有仅仅基本上正弦形延伸的外侧的极靴的绕组面而言,所述绕组面沿转子的周向延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是电激励式同步电机,其具有定子和转子。在此,所述转子具有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极靴。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尤其是机动车,其包括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机。在下文中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和其有利构型说明的特征和优点在技术上合适的情况下也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以及其有利构型,并且反之亦然。正弦形的轮廓走向或者说按照正弦形的走向,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中理解为尤其是构件和/或间隙的按照数学函数f(x)=1/sin(x)的走向。如果例如间隙(如空气隙)由两个部件限定(例如由电机的极靴和定子限定),并且这些部件之一(例如极靴)以这样的正弦形的轮廓走向构造,则所述间隙在预定的位置上(尤其该是在极靴的对称轴上)具有最小的间距,所述间距沿着该间隙增大。绕组面,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中理解为在电机的转子的极接片上或围绕极接片的如下区域,所述区域在径向内部优选由该转子的转子轴并且在径向外部优选由极靴限界。绕组面尤其是设计或构造用于接纳线圈线材的或者说线圈的绕组。方向或位置说明参照“径向”、“轴向”和“周向”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中按照转子的转动轴线,所述转子尤其是电机的转子。本专利技术尤其是基于如下措施:用于转子的极靴的外侧构型为使得由极靴(尤其是由极靴的与外侧相对置的内侧)限定的绕组面增大或要增大并且同时所述外侧构造或要构造为电磁优化的。为此,第一轮廓在所述外侧的、尤其是沿周向方向中央的第一区域中正弦形地构造或成形。此外,所述外侧的具有第二轮廓的、尤其是沿周向方向更外部的第二区域衔接到第一区域上,其中,第二轮廓的走向与电磁优化的正弦形不同并且设计用于将所述内侧沿周向延长,由此伴随所述绕组面的增大或延长。相对于通过具有仅正弦形的轮廓的极靴限定的绕组面而言,通过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极靴可设置在该绕组面的区域中缠绕的线圈的附加的绕组。由此,可在相同的能量耗费的情况下产生提高的磁通,所述提高的磁通使包括这样的极靴的电机的有效功率提高。尤其是,通过所述内侧或者说绕组面的延长,可减小在极靴和尤其是在该转子上相邻设置的另一极靴之间的间隙。因此,在两个相邻的极靴之间的附加的面或体积可借助围绕该极接片缠绕的线圈线材或者说线圈的附加的绕组来填充或占用。通过在所述外侧的第一区域中的正弦形的轮廓走向,相对于其他形状的轮廓走向而言,可同时使通过线圈的设置在绕组面的区域中的绕组产生的并且通过极靴的外侧发出的磁通的杂散损失最小化。由此,也可在包括这样的极靴的电机中实现磁通到包围转子的定子的极上的均匀耦合并且因此减少在产生的转矩中的波动。附加地,正弦形的轮廓走向也在这样的电机的运行中的噪声生成方面被证实为有利的。总体上,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高磁通的产生,其中,同时使该磁通在从该极靴发出的情况下的杂散损失最小化。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极靴与所述极接片的径向外端部能连接或连接。在此,所述绕组面优选由与所述外侧相对置的、即朝向所述极接片的内侧限界。所述极靴优选设计用于将线圈的设置在绕组面的区域中的绕组相对于在转子转动时作用的加速力进行支撑。此外,所述极靴尤其是设计用于将通过线圈产生的磁通尤其是引导到在该极靴和电机的定子之间的空气隙中或通过所述空气隙。为了改善用于磁通的传导率,所述极靴和所述极接片优选材料锁合地相互连接、优选一件式地构造。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极靴沿周向变细。尤其是,所述第二轮廓走向构造为使得所述极靴尤其是在所述外表面的第二区域中朝向该极靴的端部变细。由此实现,一方面所述极靴在第一区域中电磁优化地构造或成形,另一方面在所述极靴的与所述外侧相对置的内侧上提供附加的绕组面,从而线圈的数量多的绕组可设置在该绕组面的区域中。附加地,变细的极靴能够实现该极靴的有利的空气动力学的形状,从而可减少在包括这样的极靴的电机的运行中的空气摩擦损失。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极靴的外侧的总轮廓走向、尤其是在从第一区域至第二区域的过渡部中构造为基本上持续可微分。换句话说,在第一区域中的第一轮廓走向基本上切向地过渡到第二区域中的第二轮廓走向中。由此,所述极靴可在第二区域中沿周向加宽或延长,而不会在从第一轮廓走向到第二轮廓走向中的过渡部上出现由该极靴引导的磁通的附加的杂散损失。尤其是可实现,该磁通基本上均匀地在该极靴的整个外侧上发出。附加地,可利用这样的极靴抑制或至少减少在电机运行中的空气涡流,从而能够实现这样的电机的高效率。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区域具有基本上直线的第二轮廓走向。优选地,该直线的第二轮廓走向在此相对于极接片的对称轴或对称平面以预定的角度、优选15°和80°之间、特别优选25°和75°之间、尤其是50°和70°之间倾斜。由此,该极靴的宽度在第二区域中可沿周向简单地适配,尤其是与该极靴至另一相邻极靴的预定间距相适配。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轮廓走向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尤其是凹的弯曲部。由此,该极靴可在第二区域中沿周向加宽或延长基本上直至另一相邻极靴或至少直到另一相邻极靴之前的区域中,而不会同时低于用于该极靴的径向厚度或强度的预定最小值。这能够实现该极靴的足够机械稳定性,尤其是在作用到该极靴上的加速力方面,所述加速力在转子的转动时、即电机的运行中产生或作起用。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在所述外侧的宽度的至少2/3、尤其是3/4、4/5、5/6或6/7上沿周向延伸。由此可实现,该极靴的外侧的大部分以正弦形的第一轮廓走向构造并且因此具有在电磁方面有利的、即磁通杂散损失最小化的形状。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侧在该极靴的朝向与该极靴相邻的另一极靴的端部上具有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极靴(2),用于限定能围绕转动轴线(3)转动的转子(1)的绕组面(10),所述转子尤其是电机的转子,其中,所述极靴(2)与所述转子(1)的极接片(4)能连接或连接,并且所述极靴(2)的在连接状态中背离所述极接片(4)的外侧(9)具有第一区域(12)和第二区域(13),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基本上正弦形的轮廓走向,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二轮廓走向,所述第二轮廓走向与第一轮廓走向不同并且构造为使得:相对于具有仅仅基本上正弦形延伸的外表面的极靴的绕组面而言,所述绕组面(10)在周向(6)上延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24 DE 102017205021.71.极靴(2),用于限定能围绕转动轴线(3)转动的转子(1)的绕组面(10),所述转子尤其是电机的转子,其中,所述极靴(2)与所述转子(1)的极接片(4)能连接或连接,并且所述极靴(2)的在连接状态中背离所述极接片(4)的外侧(9)具有第一区域(12)和第二区域(13),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基本上正弦形的轮廓走向,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二轮廓走向,所述第二轮廓走向与第一轮廓走向不同并且构造为使得:相对于具有仅仅基本上正弦形延伸的外表面的极靴的绕组面而言,所述绕组面(10)在周向(6)上延长。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靴(2),其中,所述极靴(2)与所述极接片(4)的径向外端部能连接或连接。3.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极靴(2),其中,所述极靴(2)沿周向(6)变细。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极靴(2),其中,所述极靴的外侧(9)的总轮廓走向、尤其是在从所述第一区域(12)至所述第二区域(13)的过渡部上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默韦特D·杜里西克E·巴蒂Z·埃尔赫瓦利D·罗斯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