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博海专利>正文

一种减速机壳体模具的铸模防变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2298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速机壳体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减速机壳体模具的铸模防变形装置,包括前壳体模具、后壳体模具、夹持机构和稳固机构,前壳体模具位于后壳体模具的右侧,夹持机构位于前壳体模具和后壳体模具的背面,稳固机构位于夹持机构上,所述前壳体模具和后壳体模具相对的一侧分别与连通管的两端连通,所述连通管顶部的中间位置与浇铸管的底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圆形板与圆形凹槽的卡接,然后配合螺纹杆和锁紧螺母使夹持板将前置壳体模具和后置壳体模具形成并排固定,从而使两个模具在浇铸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避免了模具在浇铸时出现松动或者偏离现象的发生,进而防止机壳出现变形的现象。

An Anti-Deformation Device for Casting Die of Reducer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速机壳体模具的铸模防变形装置
本技术涉及减速机壳体模具
,具体为一种减速机壳体模具的铸模防变形装置。
技术介绍
在减速器壳体的生产过程中,机壳壳体是通过模具直接浇铸而成,而常用的浇铸方式便是消失模铸造工艺,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石蜡或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消失模铸造是一种近无余量、精确成型的新工艺,该工艺无需取模、无分型面、无砂芯,因而铸件没有飞边、毛刺和拔模斜度,并减少了由于型芯组合而造成的尺寸误差。铸件表面粗糙度可达Ra3.2至12.5μm;铸件尺寸精度可达CT7至9;加工余量最多为1.5至2mm,可大大减少机械加工的费用,和传统砂型铸造方法相比,可以减少40%至50%的机械加工时间。但是,在机壳壳体的铸造过程中,由于泡沫模具较为轻盈,在埋砂或者浇灌铁水时,两个模具之间受外界因素容易出现松动或者偏离的现象,从而导致浇铸的模型容易出现变形的现象,对于后续的加工处理带来极大的困扰,严重时,直接导致模型报废,从而提高了残次品的基数,浪费模型以及原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减速机壳体模具的铸模防变形装置,达到了防止两个模具之间受外界因素容易出现松动或者偏离现象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速机壳体模具的铸模防变形装置,包括前壳体模具、后壳体模具、夹持机构和稳固机构,前壳体模具位于后壳体模具的右侧,夹持机构位于前壳体模具和后壳体模具的背面,稳固机构位于夹持机构上,所述前壳体模具和后壳体模具相对的一侧分别与连通管的两端连通,所述连通管顶部的中间位置与浇铸管的底部连通,所述浇铸管的顶部与括边管口的底部连通,所述前壳体模具和后壳体模具背面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圆形板、螺纹杆、夹持板和锁紧螺母,所述圆形板位于圆形凹槽的内部,所述圆形板正面的圆心位置与螺纹杆背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夹持板上设置有圆孔,所述螺纹杆通过圆孔贯穿夹持板的正面,且夹持板的背面与前壳体模具和后壳体模具的背面搭接,所述螺纹杆上通过螺纹与锁紧螺母连接,且锁紧螺母的背面与夹持板的正面搭接。所述稳固机构包括滑槽、滑杆、两个滑块、弹性弹簧、两个连接杆和两个贴合板,所述滑槽位于圆形板的内部,且滑槽与圆形板的直径位于同一位置,所述滑槽内壁的两侧分别与滑杆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滑块与滑杆连接,所述滑杆的外表面与弹性弹簧的内部相设置,且两个滑块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弹性弹簧的两端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部与连接杆的底部连接,且连接杆的顶部通过通槽贯穿圆形板的顶部并与贴合板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优选的,所述括边管口的左侧通过销轴连接有防护盖,且防护盖的直径大于括边管口顶部的直径。优选的,所述锁紧螺母的两侧均连接有调整杆,且调整杆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套。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且夹持板的两端分别长于前壳体模具和后壳体模具相对的一侧。优选的,所述锁紧螺母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且锁紧螺母的外边缘直径大于圆孔的直径两公分。优选的,所述贴合板的形状为弧形,且两个贴合板相背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速机壳体模具的铸模防变形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由于夹持机构的设置,通过圆形板与圆形凹槽的卡接,然后配合螺纹杆和锁紧螺母使夹持板将前置壳体模具和后置壳体模具形成并排固定,从而使两个模具在浇铸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避免了模具在浇铸时出现松动或者偏离现象的发生,进而防止机壳出现变形的现象。(2)、本技术由于稳固机构的设置,通过两个弧形的贴合板能够使圆形板与圆形凹槽的卡接更加稳固,当需要将圆形板放入圆形凹槽内时,通过挤推两个贴合板,依靠滑块在滑杆上的滑动,将其放入圆形凹槽内,配合弹性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使贴合板的外侧壁与圆形凹槽的内侧壁进行紧密接触,从而至圆形板更加牢固的处于圆形凹槽内,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圆形板的俯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贴合板的正面示意图。图中:1前置壳体模具、2后置壳体模具、3连通管、4浇铸管、5括边管口、6圆形凹槽、7夹持机构、8稳固机构、9防护盖、71圆形板、72螺纹杆、73夹持板、74圆孔、75锁紧螺母、76调整杆、81滑槽、82滑杆、83滑块、84弹性弹簧、85连接杆、86贴合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速机壳体模具的铸模防变形装置,包括前壳体模具1、后壳体模具2、夹持机构7和稳固机构8,前壳体模具1位于后壳体模具2的右侧,夹持机构7位于前壳体模具1和后壳体模具2的背面,稳固机构8位于夹持机构7上,前壳体模具1和后壳体模具2相对的一侧分别与连通管3的两端连通,连通管3顶部的中间位置与浇铸管4的底部连通,浇铸管4的顶部与括边管口5的底部连通,前壳体模具1和后壳体模具2背面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圆形凹槽6,括边管口5的左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防护盖9,且防护盖9的直径大于括边管口5顶部的直径。夹持机构7包括圆形板71、螺纹杆72、夹持板73和锁紧螺母75,圆形板71位于圆形凹槽6的内部,圆形板71正面的圆心位置与螺纹杆72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夹持板73上开设有圆孔74,螺纹杆72通过圆孔74贯穿夹持板73的正面,且夹持板73的背面与前壳体模具1和后壳体模具2的背面搭接,螺纹杆72上通过螺纹与锁紧螺母75连接,且锁紧螺母75的背面与夹持板73的正面搭接,锁紧螺母7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调整杆76,且调整杆76的外表面套接有防护套,夹持板73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且夹持板73的两端分别长于前壳体模具1和后壳体模具2相对的一侧,锁紧螺母75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且锁紧螺母75的外边缘直径大于圆孔74的直径两公分。稳固机构8包括滑槽81、滑杆82、两个滑块83、弹性弹簧84、两个连接杆85和两个贴合板86,滑槽81位于圆形板71的内部,且滑槽81与圆形板71的直径位于同一位置,滑槽81内壁的两侧分别与滑杆82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滑块83与滑杆82滑动连接,滑杆82的外表面与弹性弹簧84的内部相套接,且两个滑块83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弹性弹簧84的两端固定连接,滑块83的顶部与连接杆85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杆85的顶部通过通槽贯穿圆形板71的顶部并与贴合板86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贴合板86的形状为弧形,且两个贴合板86相背一侧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本技术。在使用时,当需要将圆形板71放入圆形凹槽6内时,通过挤推两个贴合板86,依靠滑块83在滑杆82上的滑动,将其放入圆形凹槽6内,配合弹性弹簧84的弹性作用力,使贴合板86的外侧壁与圆形凹槽6的内侧壁进行紧密接触,然后通过圆形板71与圆形凹槽6的卡接,然后配合螺纹杆72和锁紧螺母75使夹持板73将前置壳体模具1和后置壳体模具2形成并排固定。综上可得:本技术由于稳固机构8的设置,通过两个弧形的贴合板86能够使圆形板71与圆形凹槽6的卡接更加稳固,当需要将圆形板71放入圆形凹槽6内时,通过挤推两个贴合板86,依靠滑块83在滑杆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速机壳体模具的铸模防变形装置,包括前壳体模具(1)、后壳体模具(2)、夹持机构(7)和稳固机构(8),前壳体模具(1)位于后壳体模具(2)的右侧,夹持机构(7)位于前壳体模具(1)和后壳体模具(2)的背面,稳固机构(8)位于夹持机构(7)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模具(1)和后壳体模具(2)相对的一侧分别与连通管(3)的两端连通,所述连通管(3)顶部的中间位置与浇铸管(4)的底部连通,所述浇铸管(4)的顶部与括边管口(5)的底部连通,所述前壳体模具(1)和后壳体模具(2)背面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圆形凹槽(6);所述夹持机构(7)包括圆形板(71)、螺纹杆(72)、夹持板(73)和锁紧螺母( 75 ),所述圆形板(71)位于圆形凹槽(6)的内部,所述圆形板(71)正面的圆心位置与螺纹杆(72)背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夹持板(73)上设置有圆孔(74),所述螺纹杆(72)通过圆孔(74)贯穿夹持板(73)的正面,且夹持板(73)的背面与前壳体模具(1)和后壳体模具(2)的背面搭接,所述螺纹杆(72)上通过螺纹与锁紧螺母(75)连接,且锁紧螺母(75)的背面与夹持板(73)的正面搭接;所述稳固机构(8)包括滑槽(81)、滑杆(82)、两个滑块(83)、弹性弹簧(84)、两个连接杆(85)和两个贴合板(86),所述滑槽(81)位于圆形板(71)的内部,且滑槽(81)与圆形板(71)的直径位于同一位置,所述滑槽(81)内壁的两侧分别与滑杆(82)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滑块(83)与滑杆(82)连接,所述滑杆(82)的外表面与弹性弹簧(84)的内部相设置,且两个滑块(83)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弹性弹簧(84)的两端连接,所述滑块(83)的顶部与连接杆(85)的底部连接,且连接杆(85)的顶部通过通槽贯穿圆形板(71)的顶部并与贴合板(86)底部的中间位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机壳体模具的铸模防变形装置,包括前壳体模具(1)、后壳体模具(2)、夹持机构(7)和稳固机构(8),前壳体模具(1)位于后壳体模具(2)的右侧,夹持机构(7)位于前壳体模具(1)和后壳体模具(2)的背面,稳固机构(8)位于夹持机构(7)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模具(1)和后壳体模具(2)相对的一侧分别与连通管(3)的两端连通,所述连通管(3)顶部的中间位置与浇铸管(4)的底部连通,所述浇铸管(4)的顶部与括边管口(5)的底部连通,所述前壳体模具(1)和后壳体模具(2)背面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圆形凹槽(6);所述夹持机构(7)包括圆形板(71)、螺纹杆(72)、夹持板(73)和锁紧螺母(75),所述圆形板(71)位于圆形凹槽(6)的内部,所述圆形板(71)正面的圆心位置与螺纹杆(72)背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夹持板(73)上设置有圆孔(74),所述螺纹杆(72)通过圆孔(74)贯穿夹持板(73)的正面,且夹持板(73)的背面与前壳体模具(1)和后壳体模具(2)的背面搭接,所述螺纹杆(72)上通过螺纹与锁紧螺母(75)连接,且锁紧螺母(75)的背面与夹持板(73)的正面搭接;所述稳固机构(8)包括滑槽(81)、滑杆(82)、两个滑块(83)、弹性弹簧(84)、两个连接杆(85)和两个贴合板(86),所述滑槽(81)位于圆形板(71)的内部,且滑槽(81)与圆形板(71)的直径位于同一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博海
申请(专利权)人:曹博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