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灭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1943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灭火系统,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包括灭火装置和控制器;灭火装置通过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连接有四条分别延伸至客车的加热器舱、缓速器舱、蓄电池舱和发动机舱的灭火剂分输送管。控制器与灭火装置、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相互连接通讯,并且客车的各舱室内均设有与控制器相连接通讯的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当客车的某一舱室发生火情或温度过高时,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自动启动灭火装置,同时将对应舱室的选择分配阀开启,将灭火剂经灭火剂分输送管输送到对应舱室进行灭火具有全天候多舱室同时探测,全自动且针对性灭火,响应快,灭火迅速等优点。

A Bus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灭火系统
本技术涉及消防
,尤其是指一种客车灭火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客车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的提高,对车辆安全性能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及国家标准法规表明,传统燃油客车发动机舱、蓄电池舱、燃油加热舱、缓速器区为客车火灾事故多发区域。客车发动机舱空间相对较大,机舱内存在各类高温热源及一系列可燃、易燃物,其中最为主要的高温热源是发动机排气管、涡轮增压器、三元催化器,这几部分正常工作时表面温度可达到400℃以上,当高温表面与发动机舱内意外进入杂物或存在泄漏的燃油及老化的电缆绝缘层等接触时,极易引发可燃物引燃并导致火灾发生。客车发动机舱火灾具有火势大、蔓延速度快、危害大并极有可能存在爆燃、爆炸现象。蓄电池舱、燃油加热舱一般均有电器设备放置及电器线束连接,该区域发生火灾的因素一般为电器线束的导线选择不合理、电器线束老化、车辆供电设备不稳定造成系统及连接件发生高温高热,进而导致火灾的发生,该区域正常布置在客车发动机舱附近,一旦发生火灾具备一定的连通性,若防控不及时,存在引燃其他区域的火灾,造成进一步损失。缓速器区一般为独立区域,直接与车辆底盘接触,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频繁的制动,缓速器容易产生高温,若有异物进入将直接危害车辆底盘上方的舱室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客车几个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灾火系统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客车灭火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客车灭火系统,包括灭火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上述灭火装置安装于客车内部,并且灭火装置的灭火剂主输送管通过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连接有四条灭火剂分输送管,四条上述灭火剂分输送管分别延伸至客车的加热器舱、缓速器舱、蓄电池舱和发动机舱,且设有至少一喷头;上述控制器与灭火装置、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相互连接通讯,并且客车的加热器舱、缓速器舱、蓄电池舱和发动机舱内均设有与控制器相连接通讯的上述温度传感器,上述控制器根据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和灭火装置动作,将灭火剂输送到对应舱室进行灭火。进一步,上述灭火装置包括干粉灭火器、安装箱和上述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上述干粉灭火器和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均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箱,并与上述控制器相连接通讯。进一步,上述控制器为LCD02控制器,安装于客车的驾驶区仪表台。进一步,上述温度传感器为缆式感温探测线。进一步,上述灭火剂分输送管为金属波纹管,通过固定件可拆卸地固定安装与客车的骨架。进一步,上述固定件包括C型铁片,C型铁片的两端均设有带螺孔的连接臂,C型铁片的外部套设有一横截面呈回字形的橡胶套筒,C型铁片扣于灭火剂分输送管,两连接臂通过螺栓锁固于客车的骨架,使橡胶套筒紧贴于灭火剂分输送管的外壁;上述橡胶套筒的表面固设于复数条沿橡胶套筒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与灭火剂分输送管相抵触的波纹状金属弹片。更进一步,上述橡胶套筒的表面固设于两条沿橡胶套筒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与灭火剂分输送管相抵触的橡胶条,上述灭火剂分输送管的外壁在设有两条与橡胶条相适配的环形凹槽;并且复数个上述波纹状金属弹片处于两上述橡胶条之间。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客车的加热器舱、缓速器舱、蓄电池舱和发动机舱中的某一舱室发生火情或温度超过缆式感温探测线温度时,对应缆式感温探测线由开路状态变为短路闭合状态,输出开关量、地址码信号给LCD02控制器,LCD02控制器自动输出信号启动灭火装置(LCD02控制器发送指令给干粉灭火器的电路板,有电路板打开干粉灭火器),同时将对应舱室的选择分配阀开启(LCD02控制器发送指令给对应分配阀驱动装置,由分配阀驱动装置打开对应分配阀),将灭火剂经灭火剂分输送管输送到对应舱室进行灭火。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全天候多舱室同时探测,只针对着火舱室进行灭火,干粉灭火器的总灭火剂量理论上只需满足最大舱室的需求量即可,灭火剂能被有效利用;其它小舱室着火时,有充足的灭火剂量,可提高灭火性能;采用超细干粉灭火剂,其表面积大,有利于扩散、分布、吸附,使得灭火系统响应快,灭火迅速等,效率高,达到全淹没灭火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灭火装置和灭火剂分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灭火装置、灭火剂分输送管与客车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一种客车灭火系统,包括灭火装置1、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画出)和控制器(图中未画出)。灭火装置1安装于客车内部,具体暗转于客车的加热器舱a1内。灭火装置1的灭火剂主输送管113通过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13连接有四条灭火剂分输送管2,四条灭火剂分输送管2分别延伸至客车的加热器舱a1、缓速器舱a2、蓄电池舱a3和发动机舱a4,且设有至少一喷头。上述控制器与灭火装置1、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13相互连接通讯。并且客车的加热器舱a1、缓速器舱a2、蓄电池舱a3和发动机舱a4内均设有与上述控制器相连接通讯的上述温度传感器,上述控制器根据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13和灭火装置1动作,将灭火剂输送到对应舱室进行灭火。参照图2和图4,具体地,灭火装置包括干粉灭火器11、安装箱12和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13,干粉灭火器11和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13均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箱12,并与上述控制器相连接通讯。更具体地,干粉灭火器11的电路板110固定安装于安装箱12,并且电路板110通过数据线111与干粉灭火器11相互连接通讯,通过数据线接口111与控制器相互连接通讯。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13包括四路分配阀131及各分配阀驱动装置132,干粉灭火器11的灭火剂主输送管113与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13的输入管路接口相连接,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13的各分配输出管路接口均连接有一条灭火剂分输送管2。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13的具体结构和控制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加赘述。参照图2和图4,作为优选方案:上述控制器为LCD02控制器,安装于客车的驾驶区仪表台。上述温度传感器为缆式感温探测线,布置于客车的各舱室内部,并与LCD02控制器相连接通讯,每个缆式感温探测线均设计有对应的唯一地址码供LCD02控制器识别。缆式感温探测线的具体结构及具体安装方式均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监测需要在各舱室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缆式感温探测线,在此不加赘述。采用缆式感温探测线的优点为:环境适应性强,耐老化特性好,工作时不发生明火、不会扩大火灾范围、不产生二次火灾;每个缆式感温探测线自身设计有一个地址码,与控制器连接,能有效识别保护区域,具有工作稳定、响应快速、探测精度高等优点。参照图2、图3和图4,灭火剂分输送管2为金属波纹管,通过固定件3可拆卸地固定安装与客车的骨架。采用金属波纹管的优点为:金属波纹管体积较小,耐热性好,便于管路布置及火场的自身保护。此外,灭火剂分输送管2在较大的舱室内还设有分叉管(分叉管同样为金属波纹管),设计多个喷头,保证多个喷头的喷射位置和喷射角度可全方位覆盖到舱室的每个角落,提供全方位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灭火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灭火装置安装于客车内部,并且灭火装置的灭火剂主输送管通过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连接有四条灭火剂分输送管,四条所述灭火剂分输送管分别延伸至客车的加热器舱、缓速器舱、蓄电池舱和发动机舱,且设有至少一喷头;所述控制器与灭火装置、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相互连接通讯,并且客车的加热器舱、缓速器舱、蓄电池舱和发动机舱内均设有与控制器相连接通讯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根据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和灭火装置动作,将灭火剂输送到对应舱室进行灭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灭火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灭火装置安装于客车内部,并且灭火装置的灭火剂主输送管通过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连接有四条灭火剂分输送管,四条所述灭火剂分输送管分别延伸至客车的加热器舱、缓速器舱、蓄电池舱和发动机舱,且设有至少一喷头;所述控制器与灭火装置、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相互连接通讯,并且客车的加热器舱、缓速器舱、蓄电池舱和发动机舱内均设有与控制器相连接通讯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根据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和灭火装置动作,将灭火剂输送到对应舱室进行灭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包括干粉灭火器、安装箱和所述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所述干粉灭火器和四路选择分配阀组件均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箱,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通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LCD02控制器,安装于客车的驾驶区仪表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福华李伟周小辉黄志明郑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