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行火炮发动机电控应急支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075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自行火炮发动机电控应急支援系统,包括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还包括频率转电压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油温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电位器、电磁驱动模块、电磁推杆和齿杆接入部,频率转电压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油温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和电位器分别通过信号调理模块与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连接,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通过电磁驱动模块与电磁推杆连接,齿杆接入部包括安装基座、转动轴和连接杆,电磁推杆设置在安装基座上,电磁推杆的伸缩端与连接杆一端铰接,连接杆中部与转动轴一端铰接,转动轴另一端与安装基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火炮发动机的进行实时控制,实现火炮发动机启动或转速实时控制。

New Electronic Control Emergency Support System for Self-propelled Gun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自行火炮发动机电控应急支援系统
本技术属于给火炮控制装置领域,具体涉及新型自行火炮发动机电控应急支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新型自行火炮装备大量列装部队,一大批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技术不断应用到新的武器装备当中去。其中新型自行火炮普遍采用了发动机电控系统,对发动机工作实施自动控制,有效提高了新型装备动力系统工作效能。然而,实际工作中,由于发动机工作必须依托发动机电控系统,一旦该系统出现故障,造成的后果往往是车辆失去动力,造成自行火炮无法启动或者失去控制,严重影响训练任务、演习任务和作战任务的开展。根据调研,部队训练、演习任务中,造成自行火炮发动机无法启动或不工作的原因,90%以上与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有关。由于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复杂,技术含量高,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分队往往无法判断故障部位,个别单位虽然判断出故障部位,却由于无相关配件。仍然无法及时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新型自行火炮发动机电控应急支援系统,可以替代自行火炮原有电控系统功能,控制发动机喷油系统进行喷油,完成对发动机的控制,实现自行火炮发动机启动或转速控制。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新型自行火炮发动机电控应急支援系统,包括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还包括频率转电压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油温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电位器、电磁驱动模块、电磁推杆和齿杆接入部,频率转电压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油温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和电位器分别通过信号调理模块与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连接,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通过电磁驱动模块与电磁推杆连接,齿杆接入部包括安装基座、转动轴和连接杆,电磁推杆设置在安装基座上,电磁推杆的伸缩端与连接杆一端铰接,连接杆中部与转动轴一端铰接,转动轴另一端与安装基座连接。如上所述的信号调理模块包括分压电路和电压隔离器,分压电路与电压隔离器连接,电压隔离器与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可靠对火炮发动机进行控制,保证火炮的机动能力,有效解决部队训练、演习、作战机动时面临的现实问题;2、可对火炮发动机的进行实时控制,实现火炮发动机启动或转速实时控制;3.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中信号调理模块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电磁驱动模块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图1中齿杆接入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齿杆接入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2-交流电源;3-AC/DC模块;4-信号调理模块;5-显示器;6-电磁驱动模块;7-电磁推杆;8-齿杆接入部;401-频率转电压传感器;402-油压传感器;403-油温传感器;404-水温传感器;405-电位器;406-第一分压电路;407-第二分压电路;408-第三分压电路;409-第四分压电路;410-第五分压电路;411-第一电压隔离器;412-第二电压隔离器;413-第三电压隔离器;414-第四电压隔离器;415-第五电压隔离器;601-光电隔离器;602-功率放大电路;801-安装基座;802-连接杆;803-新型自行火炮发动机喷油执行器件;804-转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5所示,新型自行火炮发动机电控应急支援系统,包括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还包括频率转电压传感器401、油压传感器402、油温传感器403、水温传感器404、电位器405、电磁驱动模块6、电磁推杆7和齿杆接入部8,频率转电压传感器401、油压传感器402、油温传感器403、水温传感器404和电位器405分别通过信号调理模块4与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连接,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通过电磁驱动模块6与电磁推杆7连接。信号调理模块4包括分压电路和电压隔离器,分压电路与电压隔离器连接,电压隔离器与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连接。AC/DC模块3将交流电源2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并输出到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和电磁驱动模块6进行供电。频率转电压传感器401、油压传感器402、油温传感器403、水温传感器404构成发动机仪表系统传感器,上述各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均分别通过信号调理模块4进行电压大小调制后输入到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中。电位器405为0~100K精密旋钮电位器,电位器405对接入的稳定电平进行分压,获得设定转速信号,设定转速信号经过信号调理模块4进行电压大小调制后输入到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中。操作者可以通过设定电位器405,将设定转速信号输送到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中,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根据电位器405获得的设定转速信号作为PID运算的输入,频率转电压传感器401获得的实际转速信号作为PID运算的反馈,通过PID运算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脉冲信号到电磁驱动模块6,具备PID运算功能的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为市购产品,只需要将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接入对应的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接口,既可以实现PID运算,不涉及到程序的改进,电磁驱动模块6对PWM脉冲信号进行功率放大驱动电磁推杆7的伸缩端的伸出长度。在本实施例中,频率转电压传感器401、油压传感器402、油温传感器403、水温传感器404输出的电压信号范围均为0~10V,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的ADC模块的输入信号不得大于3.3V,因此需要经过信号调理模块4比例调制为电压范围为0~3.3V的信号输入到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电磁驱动模块6包括电磁驱动光电隔离器601和功率放大电路602,光电隔离器601与功率放大电路602连接。光电隔离器601对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输出的PWM脉冲信号进行光电隔离,功率放大电路602对光电隔离器601隔离后的PWM脉冲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驱动电磁推杆7的伸缩端的伸出和收回。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还与显示器5连接,显示器5用于实时显示频率转电压传感器401、油压传感器402、油温传感器403、水温传感器404、电位器405获得的实际转速信号、油压信号、油温信号、水温信号和设定转速信号。优选的,当油压信号、油温信号和水温信号超出阈值时,可显示报警信号。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和电磁驱动模块6均由AC/DC模块3供电,AC/DC模块3与交流电源2连接。优选的,交流电源2可以是交流220V;AC/DC模块3包括开关电源LRS-350-24和LRS-50-12,提供24V和12V直流电源;频率转电压传感器401可以采用A11FV11;油压传感器402可以采用TE5534N;油温传感器403和水温传感器404均可以采用TR240PW;电压隔离器可以采用LM110J-8;电位器405可以采用3590S-2-104L;光电隔离器601可以采用MOC3051M。齿杆接入部8包括安装基座801、转动轴804和连接杆802,电磁推杆7的固定座设置在安装基座801上,电磁推杆7的伸缩端与连接杆802一端铰接,连接杆802中部与转动轴804一端铰接,转动轴804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自行火炮发动机电控应急支援系统,包括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频率转电压传感器(401)、油压传感器(402)、油温传感器(403)、水温传感器(404)、电位器(405)、电磁驱动模块(6)、电磁推杆(7)和齿杆接入部(8),频率转电压传感器(401)、油压传感器(402)、油温传感器(403)、水温传感器(404)和电位器(405)分别通过信号调理模块(4)与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连接, 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通过电磁驱动模块(6)与电磁推杆(7)连接,齿杆接入部(8)包括安装基座(801)、转动轴(804)和连接杆(802),电磁推杆(7)设置在安装基座(801)上,电磁推杆(7)的伸缩端与连接杆(802)一端铰接,连接杆(802)中部与转动轴(804)一端铰接,转动轴(804)另一端与安装基座(80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自行火炮发动机电控应急支援系统,包括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频率转电压传感器(401)、油压传感器(402)、油温传感器(403)、水温传感器(404)、电位器(405)、电磁驱动模块(6)、电磁推杆(7)和齿杆接入部(8),频率转电压传感器(401)、油压传感器(402)、油温传感器(403)、水温传感器(404)和电位器(405)分别通过信号调理模块(4)与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连接,STM32微处理器开发板(1)通过电磁驱动模块(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云飞龚长红黄林昊全振中邹先国吴建磊明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