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0198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1:14
一种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其中所述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栅极层、栅极绝缘层、有源层、源漏极层、N+掺杂层、绝缘保护层及钝化层。栅极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栅极层上。有源层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源漏极层设置在有源层上。N+掺杂层设置在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源漏极层之间。绝缘保护层设置在所述源漏极层上,其中沟道开设在所述源漏极层之间并贯穿所述N+掺杂层和所述绝缘保护层。钝化层覆盖所述沟道和所述绝缘保护层上,其中所述绝缘保护层与所述源漏极层在所述沟道内齐平设置。借此,通过绝缘保护层保护源漏极层避免干刻时遭到刻蚀而损伤。

Amorphous silico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显示领域,尤指一种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a-Si(非晶硅)TFT器件的底部栅极结构中,沟道有源层的干刻步骤一般安排在去光阻之前(ChannelEtch—Stripper),但近年来有发展先去光阻再进行沟道干刻的反向(reverse)工艺(Stripper—ChannelEtch)。该工艺的优势是可以完全消除沟道内的N+掺杂层(N+tail),在同等设备工艺水平下,可以将器件宽度进一步缩小,以实现窄边框和高透过率。然而此工艺的瓶颈在于Stripper—ChannelEtch工艺中,干刻沟道的有源层时,第二层电极金属(一般为铜或者铝)已经完全裸露在外,等离子体(电浆)在电场作用下会损伤其表面,如图1所示。图1所示的第二层电极金属通过等离子体的刻蚀后均已变色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通过绝缘保护层保护源漏极层避免干刻时遭到刻蚀而损伤。为达到本专利技术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栅极层、栅极绝缘层、有源层、源漏极层、N+掺杂层、绝缘保护层及钝化层。栅极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栅极层上。有源层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源漏极层设置在有源层上。N+掺杂层设置在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源漏极层之间。绝缘保护层设置在所述源漏极层上,其中沟道开设在所述源漏极层之间并贯穿所述N+掺杂层和所述绝缘保护层。钝化层覆盖所述沟道和所述绝缘保护层上,其中所述绝缘保护层与所述源漏极层在所述沟道内齐平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开设在所述钝化层的穿孔和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的像素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层通过所述穿孔电性连接所述源漏极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保护层通过铜酸刻蚀,使所述绝缘保护层与所述源漏极层在所述沟道内齐平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保护层为氮化硅(SiNx),且所述绝缘保护层的厚度介于500埃至1000埃之间。再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栅极层;S20、在所述栅极层上形成栅极绝缘层;S30、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形成有源层;S40、在所述有源层上形成源漏极层,其中所述源漏极层由含铜或铝金属制成;S50、在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源漏极层之间形成N+掺杂层;S60、在所述源漏极层上形成绝缘保护层,其中沟道还形成在所述源漏极层之间并贯穿所述N+掺杂层和所述绝缘保护层;及S70、在所述沟道和所述绝缘保护层上涂布钝化层,其中所述绝缘保护层与所述源漏极层在所述沟道内齐平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60中,在尚未形成所述沟道前,在所述源漏极层上涂布光阻,通过含有添加剂的铜酸蚀刻所述绝缘保护层和所述源漏极层,以形成所述沟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60后,将去除光阻的所述非晶硅薄膜晶体管进入干刻机干蚀刻,通过等离子气体刻蚀所述绝缘保护层和所述N+掺杂层,使所述绝缘保护层和所述N+掺杂层齐平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为氟离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等离子气体包括加入三氟化氮(NF3)及氦气(He),以刻蚀所述绝缘保护层至所述绝缘保护层厚度介于500埃至1000埃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S80、在所述钝化层形成穿孔;及S90、形成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的像素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层通过所述穿孔电性连接所述源漏极层。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以下功效,本专利技术避免干刻工艺中,使用等离子气体损伤源漏极层表面,从而使器件性能一致性、工艺简单、稳定性好,可见光透过率高,且不影响后续制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平面示意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横截面图;图4A至图4D是本专利技术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横截面图;及图5是本专利技术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的方块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提及“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不同位置出现的相同用语并非必然被限制为相同的实施方式,而应当理解为与其它实施例互为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启示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可具有其他符合本专利技术构思的技术方案结合或变化。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图2为本专利技术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横截面图。如图2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晶硅薄膜晶体管1(a-SiTFT),包括基板11、栅极层12、栅极绝缘层13、有源层14、源漏极层16、N+掺杂层15、绝缘保护层17及钝化层18。多个非晶硅薄膜晶体管1阵列排列构成显示基板(未标示),如图2所示。栅极层12形成显示基板的扫描线,源漏极层形成显示基板的信号线。基板11采用刚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其中刚性材料采用刚性玻璃和硅片中的一种;柔性材料则采用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中和柔性玻璃的一种。栅极层12设置在所述基板11上。有源层14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13上。栅极绝缘层13设置在所述栅极层12上。所述栅极绝缘层13采用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氧化铪、氧化钽、氧化锆和有机介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构成,且所述栅极绝缘层13的厚度范围介于5奈米(nm)~400奈米。源漏极层15设置在有源层14上,其中所述源漏极层由含铜或铝金属制成。N+掺杂层15设置在所述有源层14和所述源漏极层16之间,其中通过用高浓度的n型杂质掺杂的半导体而形成在所述有源层14上。绝缘保护层17设置在所述源漏极层16上,其中沟道181开设在所述源漏极层16之间并贯穿所述N+掺杂层15和所述绝缘保护层17。钝化层18覆盖所述沟道181和所述绝缘保护层17上,其中所述绝缘保护层17与所述源漏极层16在所述沟道181内齐平设置。在如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开设在所述钝化层18的穿孔182和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13上的像素电极层19,所述像素电极层19通过所述穿孔182电性连接所述源漏极层16。所述绝缘保护层17通过铜酸刻蚀,使所述绝缘保护层17与所述源漏极层16在所述沟道181内齐平设置。也就是说,通过绝缘保护层17保护源漏极层16避免进入干刻机台干刻时遭到刻蚀而损伤,达到更好的器件性能一致性、工艺简单、稳定性佳、可见光透过率高等优点,且不影响后续制程。所述绝缘保护层17为氮化硅(SiNx),且所述绝缘保护层17的厚度介于500埃至1000埃之间,其中米=0.1奈米。请一并参照图4A-4D及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非晶硅薄膜晶体管1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提供基板11,在所述基板11上形成栅极层12;S20、在所述栅极层12上形成栅极绝缘层13;S30、在所述栅极绝缘层13上形成有源层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栅极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栅极层上;有源层,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源漏极层,设置在有源层上;N+掺杂层,设置在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源漏极层之间;绝缘保护层,设置在所述源漏极层上,其中沟道开设在所述源漏极层之间并贯穿所述N+掺杂层和所述绝缘保护层;及钝化层,覆盖所述沟道和所述绝缘保护层上,其中所述绝缘保护层与所述源漏极层在所述沟道内齐平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栅极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栅极层上;有源层,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源漏极层,设置在有源层上;N+掺杂层,设置在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源漏极层之间;绝缘保护层,设置在所述源漏极层上,其中沟道开设在所述源漏极层之间并贯穿所述N+掺杂层和所述绝缘保护层;及钝化层,覆盖所述沟道和所述绝缘保护层上,其中所述绝缘保护层与所述源漏极层在所述沟道内齐平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在所述钝化层的穿孔和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的像素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层通过所述穿孔电性连接所述源漏极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保护层通过铜酸刻蚀,使所述绝缘保护层与所述源漏极层在所述沟道内齐平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保护层为氮化硅(SiNx),且所述绝缘保护层的厚度介于500埃至1000埃之间。5.一种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栅极层;S20、在所述栅极层上形成栅极绝缘层;S30、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形成有源层;S40、在所述有源层上形成源漏极层,其中所述源漏极层由含铜或铝金属制成;S50、在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源漏极层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