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捡球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90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捡球机器人,属于体育器材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行走转向机构、车体支撑减震机构、卷筒模块、减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坚固、功能齐全,通过卷筒模块与减速器的配合可以有效地用于卷球从而实现捡球,通过机械臂结构可以有效地拾取球放入回收框从而实现捡球。

A Ball Picking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捡球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一种捡球机器人,属于体育器材领域。
技术介绍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机器人逐渐从工厂的结构化走向各行各业,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已经愈来愈亲身地感受到机器人深入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坚实步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服务机器人也被运用于各个行业,用于协助、服务,医疗,教育,娱乐等多种环境。球类机器人作为一个服务娱乐类重要的研究对象,也逐渐成为各国所开发的热点。捡球机器人作为服务机器人的一大种类,近五年已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研制的机器人主要有高尔夫球、网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捡拾机器人。经过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分析可知,除研制出高尔夫专用收球机器人产品外,目前针对球类物体捡拾机器人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大部分仍处于初级研究和尝试阶段,综合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偏低。目前,球类回收机器人的市场正向不断发展,经过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分析可知,针对球类回收机器人研究成果较少,大多处于正在研究和尝试调试样机阶段,服务性能不好、工作性能一般。然而,随着服务机器人的自动化要求提高,服务机器人的自动化和无人化成为当今机器人发展的迫切需求,就球类回收机器人而言,当下多为人机结合,或控制与操作互相干扰,既增加了劳动成本投入,加大了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源匮乏情况下的人力资源负担,又加大了技术和资源成本的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捡球机器人,通过合理的构成及连接可以有效地用于捡球。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捡球机器人,包括行走转向机构1、车体支撑减震机构2、卷筒模块3、减速器5;所述行走转向机构1包括支撑架63、橡胶轮64、驱动电机一65,其行走转向机构1为四驱四轮式结构,支撑架63两侧分别布置有两个橡胶轮64,橡胶轮64与驱动电机一65的输出轴固连,驱动电机一65安装在车体支撑减震机构2的工形架电机座68上,通过四个驱动电机一65的转动带动橡胶轮64的转动从而带动车体6的转向以及进退;所述车体支撑减震机构2包括L形架14、弹簧15、上连杆16、工形架电机座68和下连杆69;其中L形架14与支撑架63连接,上连杆16、下连杆69和L形架14末端、工形架电机座68末端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支架,连接端点处均用铰链连接形成转动副,弹簧15通过铰链与四边形支架对角连接形成转动副;所述卷筒模块3固定在支撑架63下方,包括舱门26、舵机27、丝杆28、卷筒壳体29、滚筒30和驱动电机二31;其中驱动电机二31置于滚筒30内与滚筒30固连,驱动电机二31输出轴与卷筒壳体29固连,丝杆28通过丝杆连接器与卷筒壳体29固定,舵机27与卷筒壳体29固连,舵机27输出轴与舱门26固连,丝杆28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5中的小锥齿轮39连接,通过丝杆28使得卷筒模块3上下运动,通过驱动电机二31驱动滚筒30进行旋转卷动球进入卷筒壳体29里面,舵机27控制舱门26开启闭合,使卷筒壳体29内的球储存和放出;所述减速器5安装在卷筒模块3上方,包括箱体一36、联轴器一37、大锥齿轮38、小锥齿轮39、轴承一40、蜗轮41和蜗杆42;其中蜗杆42安装在箱体一36上,蜗轮41与蜗杆42啮合,蜗轮41轴两侧通过联轴器一37与大锥齿轮38连接,小锥齿轮39轴通过轴承一40安装在箱体一36上,小锥齿轮39与大锥齿轮38啮合,电机驱动蜗杆42带动蜗轮41,通过联轴器一37与大锥齿轮38相连,通过大锥齿轮38带动与小锥齿轮39连接的丝杆28,进而实现卷筒模块3上下运动。还包括车体6、回收框8、机械臂、机械手13;回收框8安装在车体6后侧,机械臂与机械手13连接,安装在车体6两侧;所述车体6包括上下壳体和减速装置,其中减速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三17、联轴器二18、小轴承19、小齿轮20、小轴承座21、大轴承座22、轴23、大齿轮24和大轴承25;其中下壳体内侧为支撑架63,下壳体上方为上壳体,驱动电机三17安装在上壳体上,驱动电机三17轴通过联轴器二18与小齿轮20轴相连,小齿轮20与大齿轮24啮合,小齿轮20通过小轴承19安装在小轴承座21上,小轴承座21安装在上壳体上,大齿轮24安装在轴23上,轴23通过大轴承25安装大轴承座22上,大轴承座22安装在上壳体上,轴23一端与主机械臂一9连接,驱动电机三17输出轴驱动小齿轮20从而驱动大齿轮24运动,通过轴23实现机械臂中主机械臂一9的运动;所述机械臂包括主机械臂一9、主机械臂二11、主机械臂三12、电机座一44、电机一45、轴承二43、电机座二52、电机二46、轴承三66、电机座三48、电机三49和轴承四50,手臂上47与手臂下5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成主机械臂三12;其中电机一45安装在电机座一44上,电机座一44安装在主机械臂一9上,电机一45输出轴与主机械臂二11固连,主机械臂一9与主机械臂二11通过轴承二43形成转动副;电机二46安装在电机座二52上,电机座二52安装在主机械臂二11上,电机二46输出轴与主机械臂三12固连,主机械臂二11与主机械臂三12通过轴承三66形成转动副;电机三49安装在电机座三48上,电机座三48安装在主机械臂三12上,电机三48输出轴与机械手13固连,主机械臂三12与机械手13通过轴承四50形成转动副;轴23带动主机械臂一9运动,电机一45输出轴驱动主机械臂二11运动,电机二46输出轴驱动主机械臂三12运动,电机三49输出轴驱动机械手13运动;所述机械手13包括连接关节53、支撑手腕54、旋转盘55、轴承五56、手爪连杆一57、手爪连杆二58、仿真手指一59、托盘60、仿真手指二61、旋转电机62;其中支撑手腕54一端安装在连接关节53上,支撑手腕54另一端安装在托盘60上,旋转电机62安装在托盘60上,旋转电机62主轴与旋转盘55固连,手爪连杆一57通过轴承五56与旋转盘55上的槽形成转动副,手爪连杆一57与手爪连杆二58通过铰链形成转动副,连杆二58通过铰链与仿真手指一59形成转动副,仿真手指一59与仿真手指二6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成仿真手指,手爪电机三49输出轴驱动整个机械手13的旋转运动,旋转电机62输出轴驱动旋转盘55转动,旋转盘55的转动会通过相连的手爪连杆一57、手爪连杆二58带动仿真手指一59、仿真手指二61进行捏合,将球夹起。还包括换框模块10;所述换框模块10包括箱体二35、光杆34、卡扣33、液压缸32;其中光杆34固连在箱体二35上,液压缸32通过铰链与卡扣33连接,箱体二35安装在车体6背面,卡扣33与回收框8连接,通过控制输出使液压缸32工作,推动卡扣33在光杆34上移动,放下回收框8。还包括避障模块4、捡球机器人视觉模块7、主控制器,避障模块4采用红外线避障传感器,捡球机器人视觉模块7采用PixyCmuCam5图像识别传感器67;红外线避障传感器用于机器人行走过程中进行避障,PixyCmuCam5图像识别传感器67用于将视觉采集捕捉到的球的位置信息传送给主控制器,控制行走转向机构1移动定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坚固、功能齐全,通过卷筒模块与减速器的配合可以有效地用于卷球从而实现捡球,通过机械臂结构可以有效地拾取球放入回收框从而实现捡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斜二侧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行走转向机构和车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捡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转向机构(1)、车体支撑减震机构(2)、卷筒模块(3)、减速器(5);所述行走转向机构(1)包括支撑架(63)、橡胶轮(64)、驱动电机一(65),其行走转向机构(1)为四驱四轮式结构,支撑架(63)两侧分别布置有两个橡胶轮(64),橡胶轮(64)与驱动电机一(65)的输出轴固连,驱动电机一(65)安装在车体支撑减震机构(2)的工形架电机座(68)上,通过四个驱动电机一(65)的转动带动橡胶轮(64)的转动从而带动车体(6)的转向以及进退;所述车体支撑减震机构(2)包括L形架(14)、弹簧(15)、上连杆(16)、工形架电机座(68)和下连杆(69);其中L形架(14)与支撑架(63)连接,上连杆(16)、下连杆(69)和L形架(14)末端、工形架电机座(68)末端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支架,连接端点处均用铰链连接形成转动副,弹簧(15)通过铰链与四边形支架对角连接形成转动副;所述卷筒模块(3)固定在支撑架(63)下方,包括舱门(26)、舵机(27)、丝杆(28)、卷筒壳体(29)、滚筒(30)和驱动电机二(31);其中驱动电机二(31)置于滚筒(30)内与滚筒(30)固连,驱动电机二(31)输出轴与卷筒壳体(29)固连,丝杆(28)通过丝杆连接器与卷筒壳体(29)固定,舵机(27)与卷筒壳体(29)固连,舵机(27)输出轴与舱门(26)固连,丝杆(28)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5)中的小锥齿轮(39)连接,通过丝杆(28)使得卷筒模块(3)上下运动,通过驱动电机二(31)驱动滚筒(30)进行旋转卷动球进入卷筒壳体(29)里面,舵机(27)控制舱门(26)开启闭合,使卷筒壳体(29)内的球储存和放出;所述减速器(5)安装在卷筒模块(3)上方,包括箱体一(36)、联轴器一(37)、大锥齿轮(38)、小锥齿轮(39)、轴承一(40)、蜗轮(41)和蜗杆(42);其中蜗杆(42)安装在箱体一(36)上,蜗轮(41)与蜗杆(42)啮合,蜗轮(41)轴两侧通过联轴器一(37)与大锥齿轮(38)连接,小锥齿轮(39)轴通过轴承一(40)安装在箱体一(36)上,小锥齿轮(39)与大锥齿轮(38)啮合,电机驱动蜗杆(42)带动蜗轮(41),通过联轴器一(37)与大锥齿轮(38)相连,通过大锥齿轮(38)带动与小锥齿轮(39)连接的丝杆(28),进而实现卷筒模块(3)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捡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转向机构(1)、车体支撑减震机构(2)、卷筒模块(3)、减速器(5);所述行走转向机构(1)包括支撑架(63)、橡胶轮(64)、驱动电机一(65),其行走转向机构(1)为四驱四轮式结构,支撑架(63)两侧分别布置有两个橡胶轮(64),橡胶轮(64)与驱动电机一(65)的输出轴固连,驱动电机一(65)安装在车体支撑减震机构(2)的工形架电机座(68)上,通过四个驱动电机一(65)的转动带动橡胶轮(64)的转动从而带动车体(6)的转向以及进退;所述车体支撑减震机构(2)包括L形架(14)、弹簧(15)、上连杆(16)、工形架电机座(68)和下连杆(69);其中L形架(14)与支撑架(63)连接,上连杆(16)、下连杆(69)和L形架(14)末端、工形架电机座(68)末端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支架,连接端点处均用铰链连接形成转动副,弹簧(15)通过铰链与四边形支架对角连接形成转动副;所述卷筒模块(3)固定在支撑架(63)下方,包括舱门(26)、舵机(27)、丝杆(28)、卷筒壳体(29)、滚筒(30)和驱动电机二(31);其中驱动电机二(31)置于滚筒(30)内与滚筒(30)固连,驱动电机二(31)输出轴与卷筒壳体(29)固连,丝杆(28)通过丝杆连接器与卷筒壳体(29)固定,舵机(27)与卷筒壳体(29)固连,舵机(27)输出轴与舱门(26)固连,丝杆(28)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5)中的小锥齿轮(39)连接,通过丝杆(28)使得卷筒模块(3)上下运动,通过驱动电机二(31)驱动滚筒(30)进行旋转卷动球进入卷筒壳体(29)里面,舵机(27)控制舱门(26)开启闭合,使卷筒壳体(29)内的球储存和放出;所述减速器(5)安装在卷筒模块(3)上方,包括箱体一(36)、联轴器一(37)、大锥齿轮(38)、小锥齿轮(39)、轴承一(40)、蜗轮(41)和蜗杆(42);其中蜗杆(42)安装在箱体一(36)上,蜗轮(41)与蜗杆(42)啮合,蜗轮(41)轴两侧通过联轴器一(37)与大锥齿轮(38)连接,小锥齿轮(39)轴通过轴承一(40)安装在箱体一(36)上,小锥齿轮(39)与大锥齿轮(38)啮合,电机驱动蜗杆(42)带动蜗轮(41),通过联轴器一(37)与大锥齿轮(38)相连,通过大锥齿轮(38)带动与小锥齿轮(39)连接的丝杆(28),进而实现卷筒模块(3)上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捡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体(6)、回收框(8)、机械臂、机械手(13);回收框(8)安装在车体(6)后侧,机械臂与机械手(13)连接,安装在车体(6)两侧;所述车体(6)包括上下壳体和减速装置,其中减速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三(17)、联轴器二(18)、小轴承(19)、小齿轮(20)、小轴承座(21)、大轴承座(22)、轴(23)、大齿轮(24)和大轴承(25);其中下壳体内侧为支撑架(63),下壳体上方为上壳体,驱动电机三(17)安装在上壳体上,驱动电机三(17)轴通过联轴器二(18)与小齿轮(20)轴相连,小齿轮(20)与大齿轮(24)啮合,小齿轮(20)通过小轴承(19)安装在小轴承座(21)上,小轴承座(21)安装在上壳体上,大齿轮(24)安装在轴(23)上,轴(23)通过大轴承(25)安装大轴承座(22)上,大轴承座(22)安装在上壳体上,轴(23)一端与主机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刚吴涛刁跃虎佘文壮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