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957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三轮车底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设有加固块,且所述加固块固定连接于底座的内部,所述加固块之间活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车轮,所述传动杆之间设有减震组件,且所述减震组件固定连接于底座的内部,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盘一与转盘二,且所述转盘一位于转盘二的前侧面,所述转盘一上固定连接有左固定板,所述转盘二上固定连接有右固定板,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分别设有距离传感器一与距离传感器二,结构合理,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底盘的减震性能,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侧翻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Tricycle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轮车底盘
本技术涉及三轮车底盘,属于三轮车底盘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驾驶车辆的技术日渐成熟,人们对车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要求主要体现在车辆驾驶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用性;而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车辆的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因为车辆的稳定性也是车辆安全性的一种表现;虽然现有的一些电动三轮上设有减震装置,但是功能在行驶过程中易出现侧翻的情况,造成人员受伤,非常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三轮车底盘,通过设置距离传感器一、距离传感器二、电机一、电机二、左固定板、右固定板、转盘一与转盘二,能够有效的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翻的情况,安全性更高,通过设置减震组件、缓冲弹簧与缓冲板,能够有效的进行减震,对底座与车体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三轮车底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设有加固块,且所述加固块固定连接于底座的内部,所述加固块之间活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车轮,所述传动杆之间设有减震组件,且所述减震组件固定连接于底座的内部,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盘一与转盘二,且所述转盘一位于转盘二的前侧面,所述转盘一上固定连接有左固定板,所述转盘二上固定连接有右固定板,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分别设有距离传感器一与距离传感器二,且所述距离传感器一位于距离传感器二的左侧,且所述距离传感器一与距离传感器二均固定连接于底座的底部,所述距离传感器一的一侧设有PLC控制器,且所述PLC控制器与底座固定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加固块与通孔相连通。进一步而言,所述安装座内固定连接有电机一与电机二,且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与转盘一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二的输出端与转盘二固定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距离传感器一通过PLC控制器与电机二电性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二通过PLC控制器与电机一电性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左固定板与右固定板的长度均小于底座宽度的一半。进一步而言,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缓冲板与缓冲弹簧,且所述缓冲弹簧固定连接于缓冲板之间,所述缓冲板与底座固定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左固定板与右固定板的底部均高于车轮的底部。本技术有益效果:三轮车底盘,通过设置距离传感器一、距离传感器二、电机一、电机二、左固定板、右固定板、转盘一与转盘二,能够有效的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翻的情况,安全性更高,通过设置减震组件、缓冲弹簧与缓冲板,能够有效的进行减震,对底座与车体起到保护作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三轮车底盘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三轮车底盘俯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三轮车底盘减震组件结构图。图中标号:1、底座;2、通孔;3、加固块;4、传动杆;5、车轮;6、减震组件;7、安装座;8、转盘一;9、转盘二;10、左固定板;11、右固定板;12、距离传感器一;13、距离传感器二;14、PLC控制器;15、电机一;16、电机二;17、缓冲板;18、缓冲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三轮车底盘,包括底座1,用来连接车轮5,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有通孔2,用来穿过传动杆4,所述通孔2的两端设有加固块3,起到保护的作用,且所述加固块3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内部,所述加固块3之间活动连接有传动杆4,用来连接车轮5,所述传动杆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车轮5,用来向前运动,所述传动杆4之间设有减震组件6,起到减震的作用,且所述减震组件6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内部,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7,用来安装转盘一8与转盘二9,所述安装座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盘一8与转盘二9,用来转动左固定板10与右固定板11,且所述转盘一8位于转盘二9的前侧面,所述转盘一8上固定连接有左固定板10,用来增加局部重量,所述转盘二9上固定连接有右固定板11,用来增加局部重量,所述安装座7的两侧分别设有距离传感器一12与距离传感器二13,用来检测距离地面的距离,且所述距离传感器一12位于距离传感器二13的左侧,且所述距离传感器一12与距离传感器二13均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底部,所述距离传感器左12的一侧设有PLC控制器14,用来处理信息,且所述PLC控制器14与底座1固定连接。更具体而言,所述加固块3与通孔2相连通,所述安装座7内固定连接有电机一15与电机二16,分别用来带动转盘一8与转盘二9转动,且所述电机一15的输出端与转盘一8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二16的输出端与转盘二9固定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一12通过PLC控制器14与电机二16电性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二13通过PLC控制器14与电机一15电性连接,所述左固定板10与右固定板11的长度均小于底座1宽度的一半,所述减震组件6包括缓冲板17与缓冲弹簧18,且所述缓冲弹簧18固定连接于缓冲板17之间,所述缓冲板17与底座1固定连接,均起到减震的作用所述左固定板10与右固定板11的底部均高于车轮5的底部。本技术改进于:三轮车底盘,在使用过程中,车轮5由车体内的制动组件带动并向前运动,减震组件6中的缓冲板17与缓冲弹簧18能够有效减少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颠簸造成的震动,当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侧翻的情况时,一侧的车轮5被腾空,此时带动一侧的底座1向上翻起,当左侧的底座1向上翻起时,距离感应器一检测到距离地面的高度较大,并将信号发送至PLC控制器14,此时PLC控制器14向电机二16发出工作指令,此时电机二16带动转盘二9转动,在转盘二9的带动下右固定板11向左侧旋转,直至移动到左固定板10的一侧,此时由于右固定板11与左固定板10均位于底座1的左侧,左侧的重量大于右侧,当右侧的底座1向上翻起时,距离感应器二检测到距离地面的高度较大,并将信号发送至PLC控制器14,此时PLC控制器14向电机一15发出工作指令,此时电机一15带动转盘一8转动,在转盘一8的带动下左固定板10向右侧旋转,直至移动到右固定板11的一侧,此时由于左固定板10与右固定板11均位于底座1的右侧,右侧的重量大于左侧,能够有效的避免侧翻的发生,安全性更高。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三轮车底盘,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的两端设有加固块(3),且所述加固块(3)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内部,所述加固块(3)之间活动连接有传动杆(4),所述传动杆(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车轮(5),所述传动杆(4)之间设有减震组件(6),且所述减震组件(6)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内部,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盘一(8)与转盘二(9),且所述转盘一(8)位于转盘二(9)的前侧面,所述转盘一(8)上固定连接有左固定板(10),所述转盘二(9)上固定连接有右固定板(11),所述安装座(7)的两侧分别设有距离传感器一(12)与距离传感器二(13),且所述距离传感器一(12)位于距离传感器二(13)的左侧,且所述距离传感器一(12)与距离传感器二(13)均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底部,所述距离传感器一(12)的一侧设有PLC控制器(14),且所述PLC控制器(14)与底座(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三轮车底盘,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的两端设有加固块(3),且所述加固块(3)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内部,所述加固块(3)之间活动连接有传动杆(4),所述传动杆(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车轮(5),所述传动杆(4)之间设有减震组件(6),且所述减震组件(6)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内部,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盘一(8)与转盘二(9),且所述转盘一(8)位于转盘二(9)的前侧面,所述转盘一(8)上固定连接有左固定板(10),所述转盘二(9)上固定连接有右固定板(11),所述安装座(7)的两侧分别设有距离传感器一(12)与距离传感器二(13),且所述距离传感器一(12)位于距离传感器二(13)的左侧,且所述距离传感器一(12)与距离传感器二(13)均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底部,所述距离传感器一(12)的一侧设有PLC控制器(14),且所述PLC控制器(14)与底座(1)固定连接。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门茂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万福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