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减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6721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液力减速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转轴、及集成在壳体内的转子叶轮、定子叶轮、第二转轴和调速机构,转子叶轮与定子叶轮之间形成工作腔,第二转轴与转子叶轮相连,第一转轴伸入壳体内并通过调速机构与第二转轴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液力减速装置的壳体内集成调速机构,通过调速机构调节转子叶轮的转速,可改变液力减速装置的制动力矩,使液力减速装置的制动性能更优越。

A Hydraulic Decele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力减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力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辅助车辆制动,并具有调速功能的液力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高速重载,及要求制动距离短、反应快速的车辆,仅仅依靠传统的机械摩擦式制动器已不能满足人们对车辆安全性的要求,而液力减速器可安全可靠地辅助车辆制动,使车辆满足安全性要求,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车辆中。液力减速器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液体热能且磨损较小的装置,其由转子叶轮、定子叶轮、快速充放液体机构等组成,转子叶轮与定子叶轮之间形成工作腔。工作时,转子叶轮由车辆的传动系统驱动,工作液流入工作腔后,转子叶轮驱动工作液向定子叶轮方向运动,定子叶轮对工作液产生反作用力,使工作液冲击转子叶轮,形成对转子叶轮的阻力矩,阻碍转子叶轮的转动,进而实现对车辆的减速制动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液力减速器不具有调速功能,也即转子叶轮的转速与车辆传动轴的转速保持一致,如中国专利CN105757214A公开了一种液力缓速器,其包括由转子叶轮和定子叶轮形成的工作腔、储油池、散热机构和传动轴,车辆通过传动轴驱动转子叶轮旋转,转子叶轮的转速与传动轴的转速保持一致,而液力减速器的制动力矩在制动力矩系数、工作液密度、重力加速度及循环圆有效直径保持一定的情况下,通常与转子叶轮的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当车辆爬坡需要产生较大的制动力矩时,由于此时车速较小,液力减速器产生的制动力矩也较小,使得液力减速器对车辆的减速制动效果变弱,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或者当车辆处于高速行驶时,由于转子叶轮的转速增大,使得液力减速器的空转损耗也相应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调速功能的液力减速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力减速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转轴、及集成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叶轮、定子叶轮、第二转轴和调速机构,所述转子叶轮与定子叶轮之间形成工作腔,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转子叶轮相连,所述第一转轴伸入所述壳体内并通过所述调速机构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优选地,所述调速机构包括第一变速齿轮和第二变速齿轮,所述第一转轴轴接所述第一变速齿轮,所述第二转轴轴接所述第二变速齿轮,且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与第二变速齿轮相啮合。优选地,所述调速机构包括第一变速齿轮、第二变速齿轮、第三变速齿轮、第四变速齿轮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轴接所述第三变速齿轮和第四变速齿轮,所述第一转轴轴接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且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与第三变速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转轴轴接所述第二变速齿轮,且所述第二变速齿轮与所述第四变速齿轮相啮合。优选地,所述调速机构包括第一变速齿轮、第二变速齿轮、第三变速齿轮、第四变速齿轮和离合器,所述第一转轴轴接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和第三变速齿轮,所述第二转轴轴接所述第二变速齿轮和第四变速齿轮,且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与第二变速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变速齿轮与第四变速齿轮相啮合,所述离合器装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且所述离合器与所述第二变速齿轮和第四变速齿轮中的任意一个相结合,或者所述离合器与所述第二变速齿轮和第四变速齿轮均相分离。优选地,所述转子叶轮与第一转轴的速比为0.25~4。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上设有用于测量转速的转速传感器。优选地,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用于测量转速的转速传感器。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存储工作液的储液池和用于对工作液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所述工作腔、储液池及散热机构之间形成使工作液循环利用的循环通路。优选地,所述工作腔具有工作液入口和工作液出口,所述工作液入口与所述储液池相连通,所述工作液出口与所述散热机构相连通,所述散热机构与所述储液池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储液池上设有供压缩空气进入或排出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控制压缩空气进入或排出的控制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液力减速装置通过在液力减速装置的壳体内集成调速机构,使液力减速装置具有调速功能,通过调速机构调节转子叶轮的转速,一方面可有效改变液力减速装置的制动力矩,改变液力减速装置的制动性能,使液力减速装置可以更好的对车辆进行减速制动,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液力减速装置的空转损耗。附图说明图1是液力减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液力减速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液力减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液力减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述液力减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壳体,11、工作腔,12、转速传感器,20、第一转轴,30、转子叶轮,40、定子叶轮,50、第二转轴,60、调速机构,61、第一变速齿轮,62、第二变速齿轮,63、第三变速齿轮,64、第四变速齿轮,65、第三转轴,66、离合器,70、储液池,80、散热机构,90、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液力减速装置,通过在壳体内集成调速机构,使转子叶轮在工作液的阻力下影响其转动速度(转动力矩)外,还进一步地通过调速机构调节转子叶轮的转速,使得液力减速装置在提供液力减速的同时还具有调速的功能。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液力减速装置,包括壳体10、第一转轴20,以及集成在壳体10内的转子叶轮30、定子叶轮40、第二转轴50和调速机构60。其中,转子叶轮30安装于第二转轴50上,定子叶轮40和转子叶轮30之间形成工作腔11,工作腔11内可填充液压油等工作液;第二转轴50与转子叶轮30相连,转子叶轮30随着第二转轴50的转动而转动;第一转轴20伸入壳体10内并通过调速机构60与第二转轴50相连。工作时,第一转轴20通过调速机构60调整第二转轴50的转速,从而进一步调整转子叶轮30的转速,使转子叶轮30的转速高于或低于第一转轴20转速,转子叶轮30驱动工作液向定子叶轮40方向运动,定子叶轮40对工作液产生反作用力,使工作液冲击转子叶轮30,形成对转子叶轮30的阻力矩,阻碍转子叶轮30的转动,最终改变液力减速装置的制动力矩,改变液力减速装置的制动性能,使液力减速装置可以更好地对车辆进行减速制动。本实施例中,转子叶轮30与第一转轴20的速比优选0.25~4,可有效提高传动效率。以下以三个实施例对液力减速装置中调速机构60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当然,实施时并不限于上述三种调速机构60,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调速机构60的结构,如根据实际速度的需要设置所需的变速齿轮的数量以及是否需要设置离合器。实施例一结合图2和图3所示,调速机构60包括第一变速齿轮61和第二变速齿轮62,其中,第一转轴20轴接第一变速齿轮61,第二转轴50轴接第二变速齿轮62,第一变速齿轮61与第二变速齿轮62相啮合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一转轴20驱动第一变速齿轮61转动,第一变速齿轮61进一步驱动与之相啮合的第二变速齿轮62转动;第二变速齿轮62带动第二转轴50转动,进而驱动转子叶轮30的旋转,使得转子叶轮30的转速在第一变速齿轮61和第二变速齿轮62的作用下得以改变,进而改变液力减速装置的制动力矩。本实施例中,第一变速齿轮61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装设在第一转轴20上,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装设在第一转轴20上,如键连接的方式等。同样地,第二变速齿轮62也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装设在第二转轴50上,也可以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转轴、以及集成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叶轮、定子叶轮、第二转轴和用于调节转子叶轮转速的调速机构,所述转子叶轮与定子叶轮之间形成工作腔,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转子叶轮相连,所述第一转轴伸入所述壳体内并通过所述调速机构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转轴、以及集成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叶轮、定子叶轮、第二转轴和用于调节转子叶轮转速的调速机构,所述转子叶轮与定子叶轮之间形成工作腔,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转子叶轮相连,所述第一转轴伸入所述壳体内并通过所述调速机构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机构包括第一变速齿轮和第二变速齿轮,所述第一转轴轴接所述第一变速齿轮,所述第二转轴轴接所述第二变速齿轮,且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与第二变速齿轮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机构包括第一变速齿轮、第二变速齿轮、第三变速齿轮、第四变速齿轮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轴接所述第三变速齿轮和第四变速齿轮,所述第一转轴轴接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且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与第三变速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转轴轴接所述第二变速齿轮,且所述第二变速齿轮与所述第四变速齿轮相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机构包括第一变速齿轮、第二变速齿轮、第三变速齿轮、第四变速齿轮和离合器,所述第一转轴轴接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和第三变速齿轮,所述第二转轴轴接所述第二变速齿轮和第四变速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凤吉刘永刚宋立涛乔亚松于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特速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