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冷却低压轮毂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450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冷却低压轮毂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边模,上模、下模和两个边模可共同围成铸造轮毂的铸造模型,边模内均设有轮辋水冷机构,轮辋水冷机构包括分流管、上导流管和下导流管,上导流管和下导流管通过三通管与分流管连通,下模的内部设有轮辐风冷机构、轮辐水冷机构及隔膜介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混合冷却低压轮毂模具,采用水冷和风冷混合的方式对轮毂模具进行冷却,冷却速度快,可获得的激冷效果更好,下模和边模内的排管结构对应轮毂各部分的厚度进行了整体规划,可使轮毂各部分的冷却速度更加接近,使得轮毂可以整体成型,避免了由于补缩不足轮辐与轮辋交界处有较大缩孔和轮辋缩松缺陷的现象。

A Hybrid Cooling Low Pressure Hub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冷却低压轮毂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压轮毂模具,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冷却低压轮毂模具,属于轮毂模具

技术介绍
低压铸造工艺是现在各大铝轮毂生产企业使用的主要生产工艺,它以诸多优点为众多厂家所普遍接受,而该工艺过程的核心部件——低压铸造模具的设计开发,则对企业产品的高效低成本生产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在充型过程的初始阶段,铸件的散热主要是热传导,即由模具本身吸收热量,模具升温吸热,铝液降温散热,最终两者达到热平衡,在这个阶段,由于热传导散热很快,而模具与铝液间有较大温差,铝液在凝固时有激冷效果,此时可在铸件外表层凝固成致密组织,机械性能好,上模及边模可成形车轮的轮辋,由于轮辋本身厚度较小,均匀加热会导致轮辋成型较快,会产生铸造缺陷,易发生轮辐与轮辋相接处有较大缩孔,以及产生轮辋缩松缺陷而引发气密性报废的严重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冷却低压轮毂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冷却低压轮毂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边模,所述上模、下模和两个边模可共同围成铸造轮毂的铸造模型,所述边模内均设有轮辋水冷机构,所述轮辋水冷机构包括分流管、上导流管和下导流管,所述上导流管和下导流管通过三通管与分流管连通,所述下模的内部设有轮辐风冷机构、轮辐水冷机构及隔膜介质,所述轮辐风冷机构包括引风管、出风管和换热风管,所述轮辐风冷机构内设有若干换热风管,所述换热风管的两端均焊接有引风管和出风管,所述轮辐水冷机构包括引水管、出水管和换热水管,所述轮辐水冷机构内设有若干换热水管,所述换热水管的两端均焊接有引水管和出水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导流管和下导流管在边模内均呈蛇形排列,所述分流管设置在边模的中部,所述上导流管在接近分流管处紧密排列,所述上导流管在接近分流管处排列稀疏,所述下导流管在接近分流管处紧密排列,所述下导流管在远离分流管处排列稀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风管和换热水管在下模内呈多角星状排列,所述换热风管的进风端与出风端紧邻,所述换热水管的进水端与出水端紧邻。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所述换热风管和若干换热水管在换热水管间隔分布,相邻所述换热风管和换热水管之间设有隔膜介质,所述隔膜介质为陶瓷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导流管、下导流管、换热水管和换热风管的截面均为圆形,所述换热风管的连接端位于轮毂轴承与轮辐交界处下方,所述换热水管的连接端位于轮辐与轮辋交界处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混合冷却低压轮毂模具,采用水冷和风冷混合的方式对轮毂模具进行冷却,冷却速度快,可获得的激冷效果更好,下模和边模内的排管结构对应轮毂各部分的厚度进行了整体规划,可使轮毂各部分的冷却速度更加接近,使得轮毂可以整体成型,避免了由于补缩不足轮辐与轮辋交界处有较大缩孔和轮辋缩松缺陷的现象,提高了轮毂的生产质量和整体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轮辐风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轮辐水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2、下模;3、边模;4、分流管;5、上导流管;6、下导流管;7、引风管;8、出风管;9、换热风管;10、引水管;11、出水管;12、换热水管;13、轮辐风冷机构;14、轮辐水冷机构;15、隔膜介质;16、轮辋水冷机构;17、三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混合冷却低压轮毂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和边模3,上模1、下模2和两个边模3可共同围成铸造轮毂的铸造模型,边模3内均设有轮辋水冷机构16,轮辋水冷机构16包括分流管4、上导流管5和下导流管6,上导流管5和下导流管6通过三通管17与分流管4连通,下模2的内部设有轮辐风冷机构13、轮辐水冷机构14及隔膜介质15,轮辐风冷机构13包括引风管7、出风管8和换热风管9,轮辐风冷机构13内设有若干换热风管9,换热风管9的两端均焊接有引风管7和出风管8,轮辐水冷机构14包括引水管10、出水管11和换热水管12,轮辐水冷机构14内设有若干换热水管12,换热水管12的两端均焊接有引水管10和出水管11。上导流管5和下导流管6在边模3内均呈蛇形排列,分流管4设置在边模3的中部,上导流管5在接近分流管4处紧密排列,上导流管5在接近分流管4处排列稀疏,下导流管6在接近分流管4处紧密排列,下导流管6在远离分流管4处排列稀疏,可加快轮辐与轮辋交界处的冷却速度,减缓轮辋的冷却速度,换热风管9和换热水管12在下模2内呈多角星状排列,换热风管9的进风端与出风端紧邻,换热水管12的进水端与出水端紧邻,形成流体环,便于换热,若干换热风管9和若干换热水管12在换热水管12间隔分布,相邻换热风管9和换热水管12之间设有隔膜介质15,隔膜介质15为陶瓷材料制成,可阻隔换热流体之间的热交换,上导流管5、下导流管6、换热水管12和换热风管9的截面均为圆形,换热风管9的连接端位于轮毂轴承与轮辐交界处下方,换热水管12的连接端位于轮辐与轮辋交界处的下方,可使交界处获得更好的激冷效果,有效提高轮毂质量。具体的,本技术使用时,外部设备通过高压水泵将冷水通入分流管4和引水管10,通过压缩机将冷风通入引风管7,边模3内冷风在三通管17处分流,分别进入上导流管5和下导流管6,分流管4设置在边模3的中部,该位置上导流管5和下导流管6均排列紧密,可加快轮辐与轮辋交界处的冷却速度,减缓轮辋的冷却速度,换热风管9和换热水管12在下模2内呈多角星状排列,可贴合轮辐结构,加快轮辐的冷却速度,冷流体流入轮毂模具内后,会逐步吸收模具热量,吸热能力会逐步降低,换热风管9的连接端位于轮毂轴承与轮辐交界处下方,换热水管12的连接端位于轮辐与轮辋交界处的下方,该结构可增大交界处的冷却速度,可使交界处获得更好的激冷效果,有效提高轮毂质量,相邻换热风管9和换热水管12之间设有隔膜介质15,可阻隔换热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换热风管9和换热水管12内的流体可共同作用于下模2模体。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冷却低压轮毂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和边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下模(2)和两个边模(3)可共同围成铸造轮毂的铸造模型,所述边模(3)内均设有轮辋水冷机构(16),所述轮辋水冷机构(16)包括分流管(4)、上导流管(5)和下导流管(6),所述上导流管(5)和下导流管(6)通过三通管(17)与分流管(4)连通,所述下模(2)的内部设有轮辐风冷机构(13)、轮辐水冷机构(14)及隔膜介质(15),所述轮辐风冷机构(13)包括引风管(7)、出风管(8)和换热风管(9),所述轮辐风冷机构(13)内设有若干换热风管(9),所述换热风管(9)的两端均焊接有引风管(7)和出风管(8),所述轮辐水冷机构(14)包括引水管(10)、出水管(11)和换热水管(12),所述轮辐水冷机构(14)内设有若干换热水管(12),所述换热水管(12)的两端均焊接有引水管(10)和出水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冷却低压轮毂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和边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下模(2)和两个边模(3)可共同围成铸造轮毂的铸造模型,所述边模(3)内均设有轮辋水冷机构(16),所述轮辋水冷机构(16)包括分流管(4)、上导流管(5)和下导流管(6),所述上导流管(5)和下导流管(6)通过三通管(17)与分流管(4)连通,所述下模(2)的内部设有轮辐风冷机构(13)、轮辐水冷机构(14)及隔膜介质(15),所述轮辐风冷机构(13)包括引风管(7)、出风管(8)和换热风管(9),所述轮辐风冷机构(13)内设有若干换热风管(9),所述换热风管(9)的两端均焊接有引风管(7)和出风管(8),所述轮辐水冷机构(14)包括引水管(10)、出水管(11)和换热水管(12),所述轮辐水冷机构(14)内设有若干换热水管(12),所述换热水管(12)的两端均焊接有引水管(10)和出水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冷却低压轮毂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流管(5)和下导流管(6)在边模(3)内均呈蛇形排列,所述分流管(4)设置在边模(3)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东高翔张传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众异特巧匠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