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731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14
一种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并且包括不产生水滴或水滴不会被送至下游侧的结构的、使用捕捉水的湿式单元。湿式单元从含尘空气中除去粉尘,包括:框体(12),构成内部空间(18);捕捉水收容部(20),配置于内部空间的下方位置且收容粉尘捕捉用的液体(W);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24),具有之间形成有含尘空气流路(30)的双重管结构且朝向捕捉水收容部供给含尘空气;含尘空气吹出口(32),在含尘空气供给部的下端形成为面向捕捉水收容部且与含尘空气流路连通,并且具有框状的截面形状;通气开口(34),贯穿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壁部并且将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内侧空间与外侧空间连通;以及空气出口(16),设置于框体且与上述内部空间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湿式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式单元,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配置于包括集尘过滤器的集尘装置等处理装置的前段的、从导入至该处理装置的含尘空气中除去高温的伴随物的湿式单元。
技术介绍
在工厂的生产线等中,为了改善作业环境,使用从含有粉尘等伴随物的含尘空气中除去粉尘等伴随物的集尘机。例如,在进行焊接作业的现场,通过包括集尘过滤器的集尘机从由焊接作业产生的含尘空气中除去伴随物。由于在由焊接作业产生的含尘空气中含有溅出物、烟性尘埃等高温的伴随物(高温粉尘),因此,若上述高温的伴随物在维持较高的温度的状态下被集尘机吸引而附着至集尘机内的集尘过滤器,则可能在集尘机内发生火灾。此外,在处理来自产生含有高温的伴随物的含尘空气的其它装置、例如燃烧炉、锅炉的含尘空气的过程中,也同样可能发生火灾。为了预先防止上述火灾,在配置于包括集尘过滤器的集尘机的上游侧的装置中,已知一种集尘装置,在该集尘装置的内部贮存有粉尘捕捉用的水,通过使吸入的含尘空气与上述水的表面碰撞以除去高温的伴随物(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0957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集尘装置的下游侧配置有包括集尘过滤器的集尘机。因此,若含尘空气在集尘装置内与水面碰撞时产生水滴(薄雾),则上述微小的水滴附着于配置在下游侧的集尘机的集尘过滤器,从而使集尘过滤器中的压力损失增大。因此,需要一种不产生微小的水滴或者微小的水滴不会被送至下游侧的装置。另一方面,上述集尘装置是使含尘空气在集尘装置内与水面碰撞以捕集溅出物等伴随物的装置,为了提高捕集效率,需要提高含尘空气相对于水面的碰撞速度。然而,存在下述问题:若提高上述碰撞速度,则由碰撞产生的冲击增大,因而在碰撞时会增加微小水滴的产生,而且,产生的微小水滴容易被运送至下游侧。也就是说,对于上述集尘装置而言,需要使较高的捕集效率以及不产生水滴或水滴不会被送至下游侧的结构这两点同时成立。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的集尘装置等装置中,很难使上述两点同时成立。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这些点构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并且包括不产生水滴或水滴不会被送至下游侧的结构的、使用捕捉水的集尘装置(湿式单元)。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方式,提供一种湿式单元,所述湿式单元从含尘空气中除去粉尘,该湿式单元包括:框体,所述框体构成内部空间;捕捉水收容部,所述捕捉水收容部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下方位置,并且收容粉尘捕捉用的液体;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具有双重管结构并且朝向所述捕捉水收容部供给所述含尘空气,在所述双重管结构之间形成有含尘空气流路;含尘空气吹出口,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在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下端形成为面向所述捕捉水收容部并与所述含尘空气流路连通,并且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具有框状的截面形状;通气开口,所述通气开口贯穿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壁部并且将筒状的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内侧空间与外侧空间连通;以及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设置于所述框体并且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在使用时,导入湿式单元的含尘空气从具有框状的截面形状的含尘空气出口吹向收容于捕捉水收容部的捕捉水的表面,通过与捕捉水碰撞,含有的伴随物被捕捉水捕捉而变成清洁空气。与捕捉水碰撞后,清洁空气沿着捕捉水的表面流动。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含尘空气吹出口的截面形状为框状且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形状为筒状,因此,与捕捉水碰撞而使伴随物被除去的清洁空气分成两股朝向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径向外侧方向以及径向内侧方向这两个方向流动。此外,向径向内侧方向流动的清洁空气流入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内侧的空间。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径向内侧方向除了指圆形形状的半径方向内侧以外,还指在矩形形状中从矩形的外缘朝向矩形的中心轴的方向。同样地,本说明书中的径向外侧方向除了指圆形形状的半径方向外侧以外,还指在矩形形状中从矩形的中心轴朝向矩形的外缘的方向。其结果是,与仅向单一的方向流动的结构相比,清洁空气的流速降低,能够抑制清洁空气使水面起伏而产生水滴,此外,产生的水滴不容易伴随清洁空气。因此,为了提高伴随物的捕集效率,即使提高含尘空气相对于捕捉水的碰撞速度,也能够抑制水面起伏而产生水滴,进一步使产生的水滴不容易伴随清洁空气。因此能够使较高的捕集效率以及不产生水滴或水滴不会被送至下游侧的结构这两点同时成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具有圆筒形状,框状的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具有圆环状的截面形状。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含尘空气供给部是圆筒形状的,因此,含尘空气供给部内的空气的流动没有偏差,能够抑制粉尘向含尘空气供给部的侧壁的附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具有棱柱形状,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具有矩形的框状的截面形状。在湿式单元的框体是箱形的情况下,设置于下方位置的捕捉水收容部、即捕捉水的水面的形状一般也是矩形的。在上述情况下,若含尘空气吹出口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的框状,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形成相对于液面的有效面积,其结果是,能够将湿式单元设计得较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通气开口包括两个开口部,该两个开口分别形成在筒状的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径向上相对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与捕捉水碰撞后向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径向内侧方向流动且随后流入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内侧空间的清洁空气有效地送出至框体的内部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空气出口的方向配置成朝向与一个所述通气开口相同的方向。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通过开口部流入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内侧空间的清洁空气有效地送出至框体的外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并且包括不产生水滴或水滴不会被送至下游侧的结构的、使用捕捉水的集尘装置(湿式单元)。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的Ⅲ-Ⅲ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的Ⅳ-Ⅳ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是沿图5的Ⅵ-Ⅵ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5的Ⅶ-Ⅶ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5的Ⅷ-Ⅷ线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0:湿式单元;12:框体;14:导入口;16:空气出口;18:内部空间;20:捕捉水收容部;22:沉淀物箱;24:含尘空气供给部;26:内侧管;28:外侧管;30:含尘空气流路;32:含尘空气吹出口;34:通气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1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湿式单元10的外观的立体图。此外,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的Ⅲ-Ⅲ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的Ⅳ-Ⅳ线的剖视图。湿式单元10是配置于集尘机的前段的、用于从导入至集尘机的含尘空气中除去高温粉尘等的集尘装置。详细而言,湿式单元10是配置于包括集尘过滤器的集尘机的前段的、用于从导入至集尘机的集尘过滤器的含尘空气中除去高温粉尘以预先防止集尘机内发生火灾的集尘装置,其中,上述集尘机用于在进行产生高温粉尘的焊接作业等现场除去粉尘。如图1所示,湿式单元10包括箱形的框体12。框体12包括形成于上表面的含尘空气用的导入口14以及形成于侧面的清洁空气用的空气出口16。此外,如图2至图4所示,框体12在该框体12的内部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式单元,所述湿式单元从含尘空气中除去粉尘,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所述框体构成内部空间;捕捉水收容部,所述捕捉水收容部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下方位置,并且收容粉尘捕捉用的液体;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具有双重管结构并且朝向所述捕捉水收容部供给所述含尘空气,在所述双重管结构之间形成有含尘空气流路;含尘空气吹出口,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在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下端形成为面向所述捕捉水收容部并与所述含尘空气流路连通,并且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具有框状的截面形状;通气开口,所述通气开口贯穿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壁部并且将筒状的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内侧空间与外侧空间连通;以及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设置于所述框体并且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26 JP 2018-0116731.一种湿式单元,所述湿式单元从含尘空气中除去粉尘,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所述框体构成内部空间;捕捉水收容部,所述捕捉水收容部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下方位置,并且收容粉尘捕捉用的液体;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具有双重管结构并且朝向所述捕捉水收容部供给所述含尘空气,在所述双重管结构之间形成有含尘空气流路;含尘空气吹出口,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在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下端形成为面向所述捕捉水收容部并与所述含尘空气流路连通,并且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具有框状的截面形状;通气开口,所述通气开口贯穿所述含尘空气供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齋藤功
申请(专利权)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