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除臭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518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气除臭塔,包括废气管,废气管上依次设有引风机一、小收集罐一、废气收集槽、气水交换机构、引风机二以及小收集罐二,气水交换机构包括气水交换槽一、气水交换槽二和气水交换槽三,各气水交换槽底部均通过出水管分别和各液槽连接,各液槽侧部均通过进水管和各气水交换槽顶部连接,各进水管均设有泵,各气水交换槽顶部内壁均连接喷头,各出气管内直角位置设有螺旋导流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废气除臭塔具有性能可靠,易于试用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除臭塔不具备预处理过程,增加工人工作量且废气在接管中的输送效率不高的问题。

A Deodorizing Tower for Exhaust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气除臭塔
本技术涉及清洁
,具体涉及一种废气除臭塔。
技术介绍
在树脂的生产制备中,会产生一些废气,这些废气如果直接排出,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因此经常需要安装除臭塔对这些废气进行净化处理,以减少污染。废气在产生初始阶段往往浓度比较高,现有技术的除臭塔没有预处理过程,直接将废气通入除臭塔容易使塔填料吸附更快饱和,此时便需要更频繁更换填料,增加工作量;并且现有技术的除臭塔各塔之间往往使用接管连接,废气在管路内输送时,在接管直角处会受到较大的阻力,会降低废气的输送速度,影响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废气除臭塔,具有性能可靠,易于试用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除臭塔不具备预处理过程,增加工人工作量且废气在接管中的输送效率不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气除臭塔,包括废气管,所述废气管上依次设有引风机一、小收集罐一、废气收集槽、气水交换机构、引风机二以及小收集罐二,所述气水交换机构包括气水交换槽一、气水交换槽二和气水交换槽三,所述气水交换槽一、所述气水交换槽二以及所述气水交换槽三底部均通过出水管分别和液槽一、液槽二以及液槽三连接,所述液槽一、所述液槽二以及所述液槽三侧部均通过进水管分别和所述气水交换槽一、所述气水交换槽二以及所述气水交换槽三顶部连接,各所述进水管均设有泵,所述气水交换槽一、所述气水交换槽二以及所述气水交换槽三结构一致,大小等同,所述气水交换槽一顶部内壁连接喷头,所述喷头进水口和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气水交换槽一顶部通过出气管一和所述气水交换槽二侧壁连接,所述气水交换槽二顶部通过出气管二和所述气水交换槽三侧壁连接,所述气水交换槽三顶部连接出气管三,所述出气管一和所述出气管二管内直角位置设有螺旋导流凹槽,各所述气水交换槽内均设有碱水隔板,所述碱水隔板将各所述气水交换槽分隔成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内放置填料,所述下层装有纯水。优选的,所述小收集罐一、废气收集槽、液槽一、液槽二、液槽三以及小收集罐二底部均架设脚架。优选的,所述小收集罐一、所述小收集罐二以及所述出水管均设有阀门。优选的,所述液槽一、液槽二和液槽三底部均设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设有阀门。优选的,所述填料为鲍尔环。优选的,所述废气收集槽底部设有放水口。优选的,各所述气水交换槽进气管处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活动连接调节头,所述调节头为圆锥形且底部焊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7”字形,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调节头一端连接推杆。(三)有益效果(1)该废气除臭塔,先将废气通入废气收集槽,再通入气水交换机构,即在真正净化之前进行预处理过程,通过在废气收集槽内装入纯水,高浓度废气经过废气收集槽内纯水过滤即可初步去除大部分固体颗粒,如此便能减少废气吸附在气水交换槽上层内的鲍尔环的颗粒,减少频繁更换填料鲍尔环的麻烦,相对减少了工作量。同时,由于初始废气浓度较高,废气收集槽内纯水将更快达到饱和状态,通过在废气收集槽底部设置放水口,可以方便放出废气收集槽内饱和纯水,加快工作速度。(2)该废气除臭塔,在废气净化之前,通过设置引风机一,使得废气更快引入废气管,加快净化效率。同时在出气管一和出气管二管内直角位置设置螺旋导流凹槽,螺旋导流凹槽增大了管内直角位置的横截面积,从而提高了管内废气的流速,进而提高了除臭塔的净化效率。另外的,在气水交换槽三的出气管处设置引风机二,使得废气更快的被引出气水交换槽三,提高净化效率。较佳的,在废气净化之前,通过打开小收集罐一上方设置的阀门收集初始废气;在废气净化之后,通过打开小收集罐二上方设置的阀门收集净化之后的废气,可以将初始废气和净化之后的废气拿去做相应检测,通过对比初始废气和净化之后的废气可以判断出除臭塔的净化能力以对除臭塔进行相应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I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所述M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I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所述M处的放大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废气除臭塔,包括废气管,废气管上依次设有引风机一E1、小收集罐一D1、废气收集槽C、气水交换机构、引风机二E2以及小收集罐二D2,气水交换机构包括气水交换槽一A1、气水交换槽二A2和气水交换槽三A3,气水交换槽一A1、气水交换槽二A2以及气水交换槽三A3底部均通过出水管200分别和液槽一B1、液槽二B2以及液槽三B3连接,液槽一B1、液槽二B2以及液槽三B3侧部均通过进水管100分别和气水交换槽一A1、气水交换槽二A2以及气水交换槽三A3顶部连接,各进水管100均设有泵3,气水交换槽一A1、气水交换槽二A2以及气水交换槽三A3结构一致,大小等同,气水交换槽一A1顶部内壁连接喷头7,喷头进水口7和进水管100连通,气水交换槽一A1顶部通过出气管一9和气水交换槽二A2侧壁连接,气水交换槽二A2顶部通过出气管二10和气水交换槽三A3侧壁连接,气水交换槽三A3顶部连接出气管三12,出气管一9和出气管二10管内直角位置设有螺旋导流凹槽8,各气水交换槽内均设有碱水隔板6,碱水隔板6将各气水交换槽分隔成上层和下层,上层内放置填料,下层装有纯水。与此同时,小收集罐一D1、废气收集槽C、液槽一B1、液槽二B2、液槽三B3以及小收集罐二D2底部均架设脚架,使得各系统结构稳定,性能可靠。另外的,小收集罐一D1、小收集罐二D2以及各出水管200均设有阀门,通过打开小收集罐一D1、小收集罐二D2的阀门可以将废气引入小收集罐一D1、小收集罐二D2中以收集废气用来对比检测。同时,液槽一B1、液槽二B2和液槽三B3底部均设有取样口11,取样口11另设有阀门,通过打开阀门使液槽内的纯水流出,通过判断纯水的浑浊程度决定是否要更换纯水,当需要更换纯水时,取样口11可以当做出水口用,通过打开阀门直接将水排出,简单方便,易于实用。在所述填料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填料为鲍尔环,鲍尔环由于环壁开孔,大大提高了环内空间及环内表面的利用率,气流阻力小,液体分布均匀。具有通量大、阻力小、分离效率高及操作弹性大的优点,选用鲍尔环大大提高了废气净化的效率。较佳的,废气收集槽C底部设有放水口2,由于初始废气浓度较高,废气收集槽C内纯水将更快达到饱和状态,通过在废气收集槽C底部设置放水口2,可以方便放出废气收集槽C内饱和纯水,加快工作速度。与此同时,各气水交换槽进气管处设有连接管1,连接管1内活动连接调节头4,调节头4为圆锥形且底部焊接连接杆13,连接杆13为“7”字形且连接杆13远离调节头4一端连接推杆5,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推杆5改变调节头4锥部和右侧管道距离,如此可以控制进入右侧管道的气体流量,满足生产需求。使用时,启动各液槽侧部设置的泵3,液槽内的纯水在泵3的作用下将克服自身重力顺着进水管100往上流最终从气水交换槽顶部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除臭塔,包括废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管上依次设有引风机一(E1)、小收集罐一(D1)、废气收集槽(C)、气水交换机构、引风机二(E2)以及小收集罐二(D2),所述气水交换机构包括气水交换槽一(A1)、气水交换槽二(A2)和气水交换槽三(A3),所述气水交换槽一(A1)、所述气水交换槽二(A2)以及所述气水交换槽三(A3)底部均通过出水管(200)分别和液槽一(B1)、液槽二(B2)以及液槽三(B3)连接,所述液槽一(B1)、所述液槽二(B2)以及所述液槽三(B3)侧部均通过进水管(100)分别和所述气水交换槽一(A1)、所述气水交换槽二(A2)以及所述气水交换槽三(A3)顶部连接,各所述进水管(100)均设有泵(3),所述气水交换槽一(A1)、所述气水交换槽二(A2)以及所述气水交换槽三(A3)结构一致,大小等同,所述气水交换槽一(A1)顶部内壁连接喷头(7),所述喷头(7)进水口和所述进水管(100)连通,所述气水交换槽一(A1)顶部通过出气管一(9)和所述气水交换槽二(A2)侧壁连接,所述气水交换槽二(A2)顶部通过出气管二(10)和所述气水交换槽三(A3)侧壁连接,所述气水交换槽三(A3)顶部连接出气管三(12),所述出气管一(9)和所述出气管二(10)管内直角位置设有螺旋导流凹槽(8),各所述气水交换槽内均设有碱水隔板(6),所述碱水隔板(6)将各所述气水交换槽分隔成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内放置填料,所述下层装有纯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除臭塔,包括废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管上依次设有引风机一(E1)、小收集罐一(D1)、废气收集槽(C)、气水交换机构、引风机二(E2)以及小收集罐二(D2),所述气水交换机构包括气水交换槽一(A1)、气水交换槽二(A2)和气水交换槽三(A3),所述气水交换槽一(A1)、所述气水交换槽二(A2)以及所述气水交换槽三(A3)底部均通过出水管(200)分别和液槽一(B1)、液槽二(B2)以及液槽三(B3)连接,所述液槽一(B1)、所述液槽二(B2)以及所述液槽三(B3)侧部均通过进水管(100)分别和所述气水交换槽一(A1)、所述气水交换槽二(A2)以及所述气水交换槽三(A3)顶部连接,各所述进水管(100)均设有泵(3),所述气水交换槽一(A1)、所述气水交换槽二(A2)以及所述气水交换槽三(A3)结构一致,大小等同,所述气水交换槽一(A1)顶部内壁连接喷头(7),所述喷头(7)进水口和所述进水管(100)连通,所述气水交换槽一(A1)顶部通过出气管一(9)和所述气水交换槽二(A2)侧壁连接,所述气水交换槽二(A2)顶部通过出气管二(10)和所述气水交换槽三(A3)侧壁连接,所述气水交换槽三(A3)顶部连接出气管三(12),所述出气管一(9)和所述出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轩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纬达树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