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和座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4562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和座椅,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包括座框、驱动杆和驱动机构,驱动杆通过驱动机构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座框的前端,座椅骨架通过座框后端的第一连杆转动,驱动杆两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座框上,驱动杆不相对于所述座框滑动,现有汽车的座椅中,为满足乘客的舒适性,大多为可调节座椅靠背的座椅,本申请的座椅俯仰调节装置,通过驱动杆的作用,能够整体的使座椅转动,用于调节整体的俯仰角度,使坐垫骨架这一块能够转动,满足不同人群的坐姿需求。

Seat pitch adjusting device and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和座椅
本技术涉及座椅
,特别是一种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和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需要寻找舒适的汽车,对于汽车的座椅就是汽车舒适度的体现,在现有技术中,座椅能够进行高度调节,而且座椅靠背能够活动,使满足人们不同的坐姿,针对不同人群,仅仅通过调节高度和座椅靠背不能满足坐姿要求,需要进行座椅的整体俯仰调节,以满足各类人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座椅不能整体旋转的问题,提供一种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及座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包括座框、驱动杆和驱动机构,所述座框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后,所述座框靠近汽车前罩一端为座框的前端,所述座框靠近汽车尾箱一端为座框的后端,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座框的前端,所述驱动杆带动座椅骨架绕着所述座框后端的第一连杆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杆两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座框上,所述驱动杆不相对所述座框滑动,是驱动杆能够带随着座框及座椅骨架一起转动,实现对整体座椅的俯仰调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杆通过轴套与所述座框的第一通孔连接,驱动杆通过轴套与座框可相对转动,减少驱动杆的振动和磨损,增加了驱动杆的使用年限,所述驱动杆轴向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为驱动杆两端设置的翻边,所述翻边与座框外侧挨接,在所述驱动杆两端与所述座框上的第一通孔连接后,所述驱动杆两端上设置翻边进行驱动杆的轴向限位,翻边与座框挨接,使驱动杆不相对于座框轴向移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杆上固定设置有齿轮齿板,所述齿轮齿板与驱动杆焊接或过盈配合连接,齿轮齿板用于传递驱动机构传递的动力,使驱动杆能够上下活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座框外侧,所述电机通过螺栓与座框外侧连接或电机与座框外侧上设置的卡槽卡扣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座框的第二通孔设置在座框内侧,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齿轮齿板相啮合的齿轮,在电机工作过程中,齿轮带动齿轮齿板转动,齿轮齿板带动了驱动杆转动,使驱动杆能够上下移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座椅俯仰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杆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齿轮齿板可转动连接,在调节驱动杆时,第二连杆能够跟随驱动杆转动,用于支撑驱动杆,并减少连接板相对第二连杆的轴向运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齿轮齿板通过台阶螺栓可转动连接,使连接板与齿轮齿板能够简单快捷的安装。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另一端通过钣金件与滑轨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能够相对滑轨转动,使第二连杆能够更好的跟随驱动杆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钣金件通过台阶螺栓可转动连接,使连接板和第二连杆能够简单快捷的安装。一种座椅,包括座盆和上述的座椅俯仰调节装置,所述座盆固定设置在所述座框上,座椅骨架整体通过驱动杆绕着第一连杆转动,对座椅的俯仰角度进行调节。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现有汽车的座椅中,为满足乘客的舒适性,大多为可调节座椅靠背的座椅,本申请的座椅俯仰调节装置,通过驱动杆的作用,能够整体的使座椅转动,用于调节整体的俯仰角度,使坐垫骨架这一块能够转动,满足不同人群的坐姿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图6为本技术的调整角度后的结构简图;图中标记:1-座框,2-驱动杆,3-驱动机构,4-第一连杆,5-限位结构,6-轴套,7-第二连杆,8-连接板,9-钣金件,10-滑轨,11-台阶螺栓,101-第一通孔,102-第二通孔,103-座框外侧,104-座框内侧,201-齿轮齿板,301-电机,302-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图6所示,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包括座框1、驱动杆2和驱动机构3,驱动杆2通过驱动机构3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座框1的前端,驱动杆2带动座椅骨架绕着座框1后端的第一连杆4转动,驱动杆2两端可转动的设置在座框1上,驱动杆2不相对于座框1滑动,第一连杆4为旋转轴,朝着A方向旋转。图2和图4中,本实施例中,驱动杆2轴向上设置有限位结构5,限位结构5为驱动杆2两端设置的翻边,翻边与座框外侧103挨接,驱动杆2通过轴套6与座框1的第一通孔101连接,驱动杆2通过轴套6与座框1相对转动,驱动杆2上固定设置有齿轮齿板201,齿轮齿板201与驱动杆焊接或过盈配合连接,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301,电机301固定设置在座框外侧103,电机301通过螺栓与座框外侧103连接或电机301与座框外侧103上设置的卡槽卡扣连接,电机301的输出轴通过座框1的第二通孔102设置在座框内侧104,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与齿轮齿板201相啮合的齿轮302。图1和图3中,本实施例中,座椅俯仰调节装置该包括第二连杆7和连接板8,本实施例中连接板8设置为2个,第二连杆7与连接板8焊接固定,一个连接板8与齿轮齿板201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7作驱动杆2的支撑杆。图1和图2中,本实施例中,连接板8一端与齿轮齿板201通过台阶螺栓可转动连接,连接板8另一端通过钣金件9与滑轨10可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板8与钣金件9通过台阶螺栓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本申请的结构原理图为通过齿轮302的旋转,带动齿轮齿板201旋转,连接板8与齿轮齿板201铰接,连接板8作为齿轮齿板的支撑件,座框1绕着第一连杆4旋转,进行座椅整体的俯仰角度调节。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座椅,包括座盆和上述的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座盆固定设置在座框1上。本申请的具体个工作过程:在乘客乘车过程中,乘客可通过按下与驱动机构3连接的按钮,电机301开始工作,电机301的输出轴带动了齿轮302转动,齿轮302带动了与其相啮合的齿轮齿板201转动,由于齿轮齿板201是固定在驱动杆2上,带动了驱动杆2围绕着齿轮302上下转动,在驱动杆2上下转动过程中,整体的座椅绕着座框1内的第一连杆4为旋转轴的A方向转动,达到满足乘客舒适度的角度即可关掉按钮,完成座椅整体的角度转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框(1)、驱动杆(2)和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杆(2)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座框(1)的前端,所述驱动杆(2)带动座椅骨架绕着所述座框(1)后端的第一连杆(4)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框(1)、驱动杆(2)和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杆(2)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座框(1)的前端,所述驱动杆(2)带动座椅骨架绕着所述座框(1)后端的第一连杆(4)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2)两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座框(1)上,所述驱动杆(2)不相对所述座框(1)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2)通过轴套(6)与所述座框(1)的第一通孔(101)连接,所述驱动杆(2)轴向上设置有限位结构(5),所述限位结构(5)为驱动杆(2)两端设置的翻边,所述翻边与座框外侧(103)挨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2)上固定设置有齿轮齿板(2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俯仰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301),所述电机(301)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彭桂福王彬唐月李可然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