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炉顶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48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压炉顶座,包括顶盘和固定脚,固定脚连接在顶盘的周部边缘;顶盘包括顶盘本体、顶盘盖以及内盘;顶盘盖包括第一进气输液孔,内盘为漏斗状,内盘包括第二进气输液孔、输液槽以及进气孔,进气孔和第二进气输液孔的底部均连接有导管。设计成双层结构,顶盘盖中央设有第一进气输液孔,可以用于输气或者是添加液体,在顶座本体的内部还设有漏斗形的内盘,于是内盘与顶盘盖之间留有较大的漏斗状空隙,可以在向炉内输送气体时起到缓冲的作用。进气孔和第二进气输液孔底部还连接有导管,可以防止气体逸散不均匀导致热处理的效果受到影响。内盘侧壁上还设有输液槽,液体可顺着输液槽从第二进气输液孔输送到炉内。

Pressure Furnace Top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压炉顶座
本技术涉及热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压炉顶座。
技术介绍
硬质合金烧结是硬质合金生产的关键工序,对产品的最终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硬质合金的烧结工艺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气氛控制烧结,另一是加压烧结。其中,采用加压烧结炉对硬质合金坯料进行烧制被许多厂家所使用,由于加压烧结炉在工作时,内部压强很大、温度很高。在炉子进行负压脱蜡、正压脱蜡、排氢、托瓦克烧结、分压烧结、气氛烧结都要通入氩气、氢气等工艺气体,然而气体在加压炉内会走捷径,一旦走捷径会使炉内产品气氛不均匀,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由于加压烧结炉内独特的高温高压环境,对系统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极大的要求,因为气体分子在烧结温度下,能量密度成倍增加,任何细小的波动变化都会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加压烧结的高温也使得硬质合金坯块在烧结过程中极其脆弱,即使极其轻微的气体流动波动都会对硬质合金的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现有的硬质合金烧结用加压炉就是在炉壁上开设有进气孔,进气方法较为粗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加压炉顶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压炉顶座,包括顶盘和固定脚,所述固定脚连接在所述顶盘的周部边缘;所述顶盘包括顶盘本体、顶盘盖以及内盘;所述顶盘本体为顶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顶盘盖可拆卸地盖在所述顶盘本体上,所述顶盘盖包括第一进气输液孔,所述第一进气输液孔位于所述顶盘盖的正中央;位于所述顶盘本体内部的所述内盘为漏斗状,所述内盘的上端连接于所述顶盘本体的顶部开口,所述内盘的下端连接所述顶盘本体的底部,所述内盘包括第二进气输液孔、输液槽以及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位于所述顶盘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第一进气输液孔相对,所述输液槽设置在所述内盘的内部侧面并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盘的顶部边缘和所述第二进气输液孔,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为至少2个,并且所述进气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内盘的内部侧面;所述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输液孔的底部均连接有导管;所述固定脚的数量为至少4个,用以将所述顶盘固定在所述加压炉内的所述固定脚均匀对称地固定在所述顶盘的外侧周部。优选地,所述顶盘盖与所述顶盘本体之间是通过卡勾和卡扣连接,所述顶盘盖的底部边缘设有卡勾,所述顶盘本体的外侧顶部对应地设有卡扣,当所述顶盘盖盖在所述顶盘本体上时,所述卡勾勾连固定在所述卡扣上。优选地,所述卡扣和所述卡勾的数量均不少于2个,所述卡扣对称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顶盘盖下方边缘,所述卡扣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卡勾对应。优选地,所述输液槽的数量为至少2条,并且所述输液槽均匀等分所述内盘的侧壁面积,所述输液槽和所述进气孔在所述内盘的侧壁上关于所述内盘的截面圆心中心对称。优选地,所述导管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进气孔以及所述第二进气输液孔的下方。优选地,所述导管的侧壁上均匀地开设有小孔。优选地,所述内盘和所述顶盘本体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所述固定脚和所述顶盘本体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计成双层结构,在圆柱体的顶座本体上方设有顶盘盖,顶盘盖中央设有第一进气输液孔,可以用于输气或者是添加液体,在顶座本体的内部还设有漏斗形的内盘,于是内盘与顶盘盖之间留有较大的漏斗状空隙,可以在向炉内输送气体时起到缓冲的作用。进气孔和第二进气输液孔底部还连接有导管,可以防止气体逸散不均匀导致热处理的效果受到影响。内盘侧壁上还设有输液槽,顶盘盖是可拆卸设计,当顶盘盖拆下后,将液体顺着输液槽从第二进气输液孔输送到炉内,可以均匀输入,控制用量。附图说明图1为加压炉顶座的俯视图;图2为顶盘的纵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压炉顶座,包括顶盘1和固定脚2,固定脚2连接在顶盘1的周部边缘,通过固定脚2将加压炉顶座固定在加压炉上。顶盘1包括顶盘本体11、顶盘盖12以及内盘13;顶盘本体11为顶端开口的圆柱体,顶盘盖12可拆卸地盖在顶盘本体11上,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更换顶盘盖12,并且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将顶盘盖12装上或是取下。顶盘盖12包括第一进气输液孔121,第一进气输液孔121位于顶盘盖12的正中央,用以从外部输入气体或是液体;位于顶盘本体11内部的内盘13为漏斗状,内盘13的上端连接于顶盘本体11的顶部开口,内盘13的下端连接顶盘本体11的底部,内盘13包括第二进气输液孔131、输液槽132以及进气孔133,第二进气孔131位于顶盘1的底部并且与第一进气输液孔121相对,同样用于输入气体或是液体。输液槽132设置在内盘13的内部侧面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内盘13的顶部边缘和第二进气输液孔131,当需要从外部输入液体时,直接从第一进气输液孔121倒入虽然可行,但是由于没有第一进气输液孔121和第二进气输液孔131之间没有导管,所以液体容易溅到内盘13侧壁上,所以将顶盘盖12卸下,直接向内盘13的输液槽132中倒入液体,液体沿输液槽132从第二进气输液孔131进入炉内,不会溅得到处都是。进气孔133的数量为至少2个,并且进气孔133均匀地设置在内盘13的内部侧面;气体从第一进气输液孔121进入漏斗状的内盘13后有一段缓冲,然后从进气孔133中进入炉内,进气均匀。进气孔133和第二进气输液孔131的底部均连接有导管,导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气体从进气孔133中进入炉内后不均匀逸散,保证热处理的质量。固定脚2的数量为至少4个,用以将顶盘1固定在加压炉内的固定脚2均匀对称地固定在顶盘1的外侧周部。在一实施例中,顶盘盖12与顶盘本体11之间是通过卡勾122和卡扣111连接,顶盘盖12的底部边缘设有卡勾122,顶盘本体11的外侧顶部对应地设有卡扣111,当顶盘盖12盖在顶盘本体11上时,卡勾122勾连固定在卡扣111上。这种结构类似压力锅的锅盖设计,使用时将顶盘盖12盖在顶盘本体11的顶部,卡勾122和卡扣111的位置错开,然后旋转顶盘盖12,直至卡扣111和卡勾122扣在一起,这样顶盘盖12就和顶盘本体11之间连接在一起,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更进一步地,卡扣111和卡勾122的数量均不少于2个,卡扣111对称且均匀地设置在顶盘盖12下方边缘,卡扣111的数量和位置与卡勾122对应,这样可以保证受力均匀。优选地,输液槽132的数量为至少2条,并且输液槽132均匀等分内盘13的侧壁面积,输液槽132和进气孔133在内盘13的侧壁上关于内盘13的截面圆心中心对称。对称地设计可以使气体或是液体更加均匀地被添加到炉内,提高热处理的质量。优选地,导管可拆卸地连接在进气孔133以及第二进气输液孔131的下方,便于更换和维修导管。优选地,导管的侧壁上均匀地开设有小孔,可以使得气体在导管内部时均匀向导管四周逸散,使得炉内的气体更加均匀。优选地,内盘13和顶盘本体11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固定脚2和顶盘本体11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使得铸造工艺更加简单,并且更加结实。由上所述,本技术设计成双层结构,在圆柱体的顶座本体上方设有顶盘盖,顶盘盖中央设有第一进气输液孔,可以用于输气或者是添加液体,在顶座本体的内部还设有漏斗形的内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压炉顶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盘和固定脚,所述固定脚连接在所述顶盘的周部边缘;所述顶盘包括顶盘本体、顶盘盖以及内盘;所述顶盘本体为顶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顶盘盖可拆卸地盖在所述顶盘本体上,所述顶盘盖包括第一进气输液孔,所述第一进气输液孔位于所述顶盘盖的正中央;位于所述顶盘本体内部的所述内盘为漏斗状,所述内盘的上端连接于所述顶盘本体的顶部开口,所述内盘的下端连接所述顶盘本体的底部,所述内盘包括第二进气输液孔、输液槽以及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位于所述顶盘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第一进气输液孔相对,所述输液槽设置在所述内盘的内部侧面并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盘的顶部边缘和所述第二进气输液孔,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为至少2个,并且所述进气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内盘的内部侧面;所述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输液孔的底部均连接有导管;所述固定脚的数量为至少4个,用以将所述顶盘固定在所述加压炉内的所述固定脚均匀对称地固定在所述顶盘的外侧周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压炉顶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盘和固定脚,所述固定脚连接在所述顶盘的周部边缘;所述顶盘包括顶盘本体、顶盘盖以及内盘;所述顶盘本体为顶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顶盘盖可拆卸地盖在所述顶盘本体上,所述顶盘盖包括第一进气输液孔,所述第一进气输液孔位于所述顶盘盖的正中央;位于所述顶盘本体内部的所述内盘为漏斗状,所述内盘的上端连接于所述顶盘本体的顶部开口,所述内盘的下端连接所述顶盘本体的底部,所述内盘包括第二进气输液孔、输液槽以及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位于所述顶盘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第一进气输液孔相对,所述输液槽设置在所述内盘的内部侧面并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盘的顶部边缘和所述第二进气输液孔,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为至少2个,并且所述进气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内盘的内部侧面;所述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输液孔的底部均连接有导管;所述固定脚的数量为至少4个,用以将所述顶盘固定在所述加压炉内的所述固定脚均匀对称地固定在所述顶盘的外侧周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炉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盘盖与所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萍徐凯沈沛
申请(专利权)人:兴化市剑达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