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旋可视化出风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245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空调设备的出风装置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壁旋可视化出风口装置,包括:连接套、旋转壳体、出风半球、扩散部;所述出风半球为多个,内置中空的四分之一圆球体,其一个开放面固接于旋转壳体侧壁,另一个开放面与出风半球侧壁形成旋转出口,气体流出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便于带动旋转壳体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新风气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气流喷出的同时,产生反作用力,并推动旋转壳体反向旋转,从出风口的变化判断是否出风的可视化效果;旋转壳体在旋转的作用下,形成旋转抛物线式的抛洒气流效果,加强与室内气流混合;两部分气流形成不同扩散角度,增强与室内气流的混合效果。

A Visual Outlet Device for Wall Swir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壁旋可视化出风口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的出风装置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壁旋可视化出风口装置。
技术介绍
出风口装置主要应用于中央空调的末端,通常固定在天花板上或送风管道的出风口的钣金件上。现有出风口装置主要采用固定式结构,即固定式叶片固定在制品支撑装置上,不能实现叶片旋转。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缺陷:1、风口有没有出风,出风口没有区别,不能从出风口的变化判断是否出风;2、与室内气流混合效率低;3、方形导风叶片固定安装,容易粘积灰尘,且风阻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壁旋可视化出风口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壁旋可视化出风口装置,包括:连接套、旋转壳体、出风半球、扩散部;所述连接套为两个直径和高度均不相等的管状体组成,用于连接空调终端,内部管状体直径略小于外部管状体直径,两管状体嵌套形成内台阶;所述旋转壳体为两个不等外径的管状体连接组成,上部管状体的直径略大于下部管状体的直径形成外凸台阶,外凸台阶设在连接套内台阶黄油槽上部,连接套与旋转壳体可以相互转动;所述出风半球为多个,内置中空的四分之一圆球体,其一个开放面固接于旋转壳体侧壁,另一个开放面与出风半球侧壁形成旋转出口,多个出风半球沿旋转壳体侧壁形成多个环形阵列,每个环形阵列中出风半球的旋转出口方向基本一致,相邻两个环形阵列中旋转出口方向基本一致,其目的在于气体从每个旋转出口流出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较为集中,便于带动旋转壳体旋转,所述旋转壳体侧壁开设与每个出风半球匹配的贯通孔,旋转壳体内的部分气体将沿贯通孔流向出风半球;所述扩散部上部为圆柱体通过支架固定在连接套的内壁上,下部为锥形体,锥形体下部外檐口伸出到旋转壳体的下檐口的外部,扩散部侧部与旋转壳体相隔一段距离,形成扩散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下部内径略小于上部管体形成内台阶,台阶上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用于放置固体润滑的黄油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半球另一端剖分面向一侧倾斜角度设置为45度至60度之间,使其旋转出口指向扩散部的下檐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部下部锥形体侧壁采用最速曲线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与旋转壳体采用轴承连接方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使用旋转壳体与锥形体形成压缩加速气流结构,在附壁效应下,扩散入室内,速度快;2、把新风气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气流喷出的同时,产生反作用力,并推动旋转壳体反向旋转,从出风口的变化判断是否出风的可视化效果;3、旋转壳体在旋转的作用下,形成旋转抛物线式的抛洒气流效果,加强与室内气流混合。4、两部分气流形成不同扩散角度,在本装置下部形成气流交叉,产生乱流,再次增强与室内气流的混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各零件分离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技术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技术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与本技术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如图1所示,一种壁旋可视化出风口装置,包括:连接套1、旋转壳体2、出风半球3、扩散部4;所述连接套1为两个直径和高度均不相等的管状体组成,用于连接空调终端,内部管状体直径略小于外部管状体直径,两管状体嵌套形成内台阶;所述旋转壳体2为两个不等外径的管状体连接组成,上部管状体的直径略大于下部管状体的直径形成外凸台阶,外凸台阶设在连接套1内台阶黄油槽11上部,连接套1与旋转壳体2可以相互转动;所述出风半球3为多个,内置中空的四分之一圆球体,其一个开放面固接于旋转壳体2侧壁,另一个开放面与出风半球3侧壁形成旋转出口31,多个出风半球3沿旋转壳体2侧壁形成多个环形阵列,每个环形阵列中出风半球3的旋转出口31方向基本一致,相邻两个环形阵列中旋转出口31方向基本一致,其目的在于气体从每个旋转出口31流出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较为集中,便于带动旋转壳体2旋转,所述旋转壳体2侧壁开设与每个出风半球3匹配的贯通孔,旋转壳体2内的部分气体将沿贯通孔流向出风半球3;所述扩散部4上部为圆柱体通过支架固定在连接套1的内壁上,下部为锥形体41,锥形体41下部外檐口伸出到旋转壳体2的下檐口的外部,扩散部4侧部与旋转壳体2相隔一段距离,形成扩散口42。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套1中的内台阶上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用于放置固体润滑的黄油槽11,减少摩擦阻力。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旋转出口31向扩散口42方向倾斜,倾斜角度设置为45度至60度之间,使其旋转出口31指向扩散部4的下檐口,形成加速边界层吹除,有利于加速气流扩散。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扩散部4下部锥形体41侧壁采用最速曲线设置,在附壁效应下,形成最快的气流速度。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套1与旋转壳体2采用轴承连接方式,减少旋转壳体2在旋转出口31流出气流产生反作用力时,旋转壳体2在反作用里下旋转。本技术工作原理:1、经空调气流进入连接套1,旋转壳体2,气流分为两个方向,一部分经扩散部4下部锥形体41侧面和旋转壳体2之间,经扩散口42扩散到室内,由于旋转壳体2与扩散部4的截面逐渐缩小的,所以经扩散口42流出的气流有喷射效果,且在锥形体41侧面下,在附壁效应下扩散的更远;2、另一部分气流从旋转壳体2内部从出风半球3的旋转出口31扩散到室内,在气流喷出的同时,产生反作用力,并推动旋转壳体2反向旋转,形成可视化效果,且在旋转的作用下,形成旋转抛物线式的抛洒气流效果,加强与室内气流混合;3、旋转壳体2下部的出风半球3在倾斜一侧角度指向下,旋转壳体2下部旋转出口31的气流与扩散口42的气流形成不同角度的气流,在出口下部形成碰撞,产生乱流,加强了混合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壁旋可视化出风口装置,包括:外壳体,感应加热处理机构、进气预热管;所述外壳体为绝热材质,包括:连接套(1)、旋转壳体(2)、出风半球(3)、扩散部(4);所述连接套(1)为两个直径和高度均不相等的管状体组成,用于连接空调终端,内部管状体直径略小于外部管状体直径,两管状体嵌套形成内台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壳体(2)为两个不等外径的管状体连接组成,上部管状体的直径略大于下部管状体的直径形成外凸台阶,外凸台阶设在连接套(1)内台阶黄油槽(11)上部,连接套(1)与旋转壳体(2)可以相互转动;所述出风半球(3)为多个,内置中空的四分之一圆球体,其一个开放面固接于旋转壳体(2)侧壁,另一个开放面与出风半球(3)侧壁形成旋转出口(31),多个出风半球(3)沿旋转壳体(2)侧壁形成多个环形阵列,每个环形阵列中出风半球(3)的旋转出口(31)方向基本一致,相邻两个环形阵列中旋转出口(31)方向基本一致,所述旋转壳体(2)侧壁开设与每个出风半球(3)匹配的贯通孔,旋转壳体(2)内的部分气体将沿贯通孔流向出风半球(3);所述扩散部(4)上部为圆柱体通过支架固定在连接套(1)的内壁上,下部为锥形体(41),锥形体(41)下部外檐口伸出到旋转壳体(2)的下檐口的外部,扩散部(4)侧部与旋转壳体(2)相隔一段距离,形成扩散口(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壁旋可视化出风口装置,包括:外壳体,感应加热处理机构、进气预热管;所述外壳体为绝热材质,包括:连接套(1)、旋转壳体(2)、出风半球(3)、扩散部(4);所述连接套(1)为两个直径和高度均不相等的管状体组成,用于连接空调终端,内部管状体直径略小于外部管状体直径,两管状体嵌套形成内台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壳体(2)为两个不等外径的管状体连接组成,上部管状体的直径略大于下部管状体的直径形成外凸台阶,外凸台阶设在连接套(1)内台阶黄油槽(11)上部,连接套(1)与旋转壳体(2)可以相互转动;所述出风半球(3)为多个,内置中空的四分之一圆球体,其一个开放面固接于旋转壳体(2)侧壁,另一个开放面与出风半球(3)侧壁形成旋转出口(31),多个出风半球(3)沿旋转壳体(2)侧壁形成多个环形阵列,每个环形阵列中出风半球(3)的旋转出口(31)方向基本一致,相邻两个环形阵列中旋转出口(31)方向基本一致,所述旋转壳体(2)侧壁开设与每个出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浚全
申请(专利权)人: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