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曲式除湿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13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扭曲式除湿热管。所述一种扭曲式除湿热管,包括:蒸发端、冷凝端、气连接管、液连接管、湍流产生器。所述蒸发端低于冷凝端;所述蒸发端包括:扭曲管、连管、直管;所述气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蒸发端与冷凝端;所述液连接管设置在气连接管的下方,且液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蒸发端与冷凝端、所述湍流产生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蒸发端与冷凝端的进风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在的除湿装置和热管仍然存在换热效率低,除湿效果不佳的问题。

A Twisted Desiccant Heat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曲式除湿热管
本技术涉及热管
,尤其涉及一种扭曲式除湿热管。
技术介绍
热管换热器具有高的可靠性、传热可逆性、避免冷热体相互污染、热响应快、启动时间短、以及可在较小的冷热气流温差驱动下进行外部热交换等优点,该装置具有节能、高效、紧凑、投资少的优良特征,结合常规的空调系统,可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并降低系统运行费用,是空调系统内一种较为理想的热能回收与除湿装置。然而,现有除湿装置和热管存在换热效率低,除湿效果不佳的问题。流体的流动出现湍流后既可以发生湍流传热,因流体的质点作不规则运动,流场中各种量随时间和空间坐标发生紊乱的变化,导致管中心处温度与管壁处的温度差较小,换热效率比层流传热得以提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湍流传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可以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技术通过热管结构的独特设计,解决现有热管换热效率低,除湿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扭曲式除湿热管,包括:蒸发端、冷凝端、气连接管、液连接管、湍流产生器;所述蒸发端低于冷凝端;所述蒸发端与冷凝端之间设置表冷器(未图示);所述蒸发端包括:扭曲管、连管、直管;所述扭曲管为“8”型扭曲,其数量为两个,两个扭曲管间隔一定距离,且设置高度不一;所述连管的数量为多个,连管对应倾斜连通两扭曲管;所述直管的数量为多个,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扭曲管的上下管;所述冷凝端的结构与蒸发端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气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蒸发端与冷凝端;所述液连接管设置在气连接管的下方,且液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蒸发端与冷凝端;所述湍流产生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蒸发端与冷凝端的进风侧;所述湍流产生器包括:小球、连杆;所述小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小球等间隔排布并通过连杆连接,小球上设置小孔,该小孔方向与风向一致,且小孔由进风端到出风端其直径递减,小孔呈圆台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管的倾斜角度为60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管之间等距排布。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管之间等距排布。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小孔的进风端的直径至少是其出风端直径的2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通过扭曲管的扭曲设置,延长了工质的流动路径,提高了换热效率,从而使得除湿效果更佳。同时湍流产生器设置在蒸发端与冷凝端的目的是使空气在进入蒸发端和冷凝端前,产生的湍流,进一步提升空气换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热管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扭曲管连接设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扭曲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湍流产生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的湍流产生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的湍流产生器的小球的小孔设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技术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技术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与本技术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如图1所示,一种扭曲式除湿热管,包括:蒸发端1、冷凝端2、气连接管3、液连接管4、湍流产生器5;所述蒸发端1低于冷凝端2;所述蒸发端1与冷凝端2之间设置表冷器(未图示);如图3-4所示,所述蒸发端1包括:扭曲管11、连管12、直管13;所述扭曲管11为“8”型扭曲,其数量为两个,两个扭曲管11间隔一定距离,且设置高度不一;所述连管12的数量为多个,连管12对应倾斜连通两扭曲管11;所述直管13的数量为多个,直管13的两端分别连通扭曲管11的上下管;所述冷凝端2的结构与蒸发端1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气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连通蒸发端1与冷凝端2;所述液连接管4设置在气连接管3的下方,且液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连通蒸发端1与冷凝端2;所述湍流产生器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蒸发端1与冷凝端2的进风侧;如图5-6所示,所述湍流产生器5包括:小球51、连杆52;所述小球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小球51等间隔排布并通过连杆52连接,小球51上设置小孔511,该小孔511方向与风向一致,且小孔511由进风端到出风端其直径递减,小孔511呈圆台状。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连管12的倾斜角度为60度,此设置使得工质在两扭曲管11内的流动传递效果更好。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连管12之间等距排布,此设置使得整体管路排布更加合理,从而使得其换热效果更好。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直管13之间等距排布,此设置使得整体管路排布更加合理,从而使得其换热效果更好。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小孔511的进风端的直径至少是其出风端直径的2倍,此设置使得具有一定流速空气进过湍流产生器5的小孔511后,空气流速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从而使得空气在进入蒸发端1和冷凝端2前,产生的湍流效果较为明显,进而提升空气换热效果。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首先,蒸发端1的管路内的工质蒸发成气体沿气连接管流向冷凝端2,然后冷凝端2管路内气体冷凝后,受重力回流,并沿液连接管流向蒸发端1。其中,具有一定流速空气从蒸发端1前端的湍流产生器5进入蒸发端1,进行一次降温,然后经过表冷器进行二次降温并将空气中的水蒸气析出,最后流向冷凝端2前端的湍流产生器5后,进入冷凝端2进行一定的升温使其达到合适的温度送入室内。湍流产生器5设置在蒸发端1与冷凝端2的目的是使具有一定流速的空气在进入蒸发端1和冷凝端2前,产生的湍流,进而提升空气换热,使得除湿效果更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曲式除湿热管,包括:蒸发端(1)、冷凝端(2)、气连接管(3)、液连接管(4)、湍流产生器(5);所述蒸发端(1)低于冷凝端(2);所述蒸发端(1)与冷凝端(2)之间设置表冷器;所述气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连通蒸发端(1)与冷凝端(2);所述液连接管(4)设置在气连接管(3)的下方,且液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连通蒸发端(1)与冷凝端(2);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端(1)包括:扭曲管(11)、连管(12)、直管(13);所述扭曲管(11)为“8”型扭曲,其数量为两个,两个扭曲管(11)间隔一定距离,且设置高度不一;所述连管(12)的数量为多个,连管(12)对应倾斜连通两扭曲管(11);所述直管(13)的数量为多个,直管(13)的两端分别连通扭曲管(11)的上下管;所述冷凝端(2)的结构与蒸发端(1)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湍流产生器(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蒸发端(1)与冷凝端(2)的进风侧;所述湍流产生器(5)包括:小球(51)、连杆(52);所述小球(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小球(51)等间隔排布并通过连杆(52)连接,小球(51)上设置小孔(511),该小孔(511)方向与风向一致,且小孔(511)由进风端到出风端其直径递减,小孔(511)呈圆台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曲式除湿热管,包括:蒸发端(1)、冷凝端(2)、气连接管(3)、液连接管(4)、湍流产生器(5);所述蒸发端(1)低于冷凝端(2);所述蒸发端(1)与冷凝端(2)之间设置表冷器;所述气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连通蒸发端(1)与冷凝端(2);所述液连接管(4)设置在气连接管(3)的下方,且液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连通蒸发端(1)与冷凝端(2);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端(1)包括:扭曲管(11)、连管(12)、直管(13);所述扭曲管(11)为“8”型扭曲,其数量为两个,两个扭曲管(11)间隔一定距离,且设置高度不一;所述连管(12)的数量为多个,连管(12)对应倾斜连通两扭曲管(11);所述直管(13)的数量为多个,直管(13)的两端分别连通扭曲管(11)的上下管;所述冷凝端(2)的结构与蒸发端(1)的结构完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浚全
申请(专利权)人: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