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室内循环出风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245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的出风装置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动室内循环出风口装置,包括:壳体、固定框、增压混合机构、主动增压循环机构,所述弯管可根据需要设置,弯头端口贯穿壳体、伸入中腔,另一端设置在壳体外,连通管至服务区上方,在左腔和右腔形成高速气流,并产生负压吸入室内气流,与壳体气流形成交错喷射气流,电机风扇把服务区的气流吸入中腔内,部分空调气流经顶盖孔也被吸入中腔,与被吸入中腔的服务区气流,发生碰撞形成乱流,室内气流经弯管被吸入中腔的同时,带动法兰下部(服务点)气流上升,形成室内气流循环。

An Active Indoor Circulating V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室内循环出风口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的出风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主动室内循环出风口装置。
技术介绍
出风口装置主要应用于中央空调的末端,通常固定在天花板上或送风管道的出风口的钣金件上;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出风口装置普遍存在一些缺点:现有出风口装置主要采用固定式结构,只是采用导流板,导流板虽然可以把气流扩散出去,但与室内气流混合方式单一,混合效率较低;由于出风口压力固定,服务面积小,不能有效扩散到更远的服务区,造成同一服务区,较远的地方无法享受出风的调温效果,如何减少出风口与服务区温度差,改善室内制冷或制热气流均匀度,使远离出风口的人,能享受到较好的体验,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室内循环出风口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主动室内循环出风口装置,包括:壳体、固定框、增压混合机构、主动增压循环机构;所述壳体内置贯通通道,上半部分为矩形体,下半部分向外扩展延伸,形成开放的喇叭口形状,由前板、后板、左板、右板、第一中板、第二中板、顶盖组成,其上口连接中央空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中板上端设置在壳体1上进口左边三分之一处,下部垂直向下延伸至壳体上、下半部分交界处;所述第二中板与第一中板结构及方向相同,设置在壳体上进口右边三分之一处,第二中板与第一中板把壳体分割成上下开放的三个腔体通道,左腔、中腔、右腔;所述顶盖底面与中腔截面相同,且封闭中腔上端,且顶盖上开设多个贯通其上下两端面的顶盖孔,顶盖孔呈内外多个圆形阵列排布;所述固定框为方框,设置在壳体外周侧,固定框上顶面、下底面设置有贯通孔;所述增压混合机构包括:左负压孔、右负压孔、左喷射管、右喷射管、顶盖孔;所述左负压孔为多个设置在左板腰部的贯通孔,其高度低于固定框;所述右负压孔为多个设置在右板腰部的贯通孔,其高度低于固定框;所述左喷射管为多个设置在第一中板上的管状体,一端倾斜伸入左腔1,另一端伸入中腔,其位置与左负压孔向对应;所述右喷射管为多个设置在第二中板上的管状体,一端倾斜伸入右腔1,另一端伸入中腔,其位置与右负压孔向对应;所述主动增压循环机构包括:电机风扇、弯管、连通管、法兰;所述电机风扇的电机固定设置在顶盖下壁面;所述弯管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环壳体一周,延伸到中腔内,弯头朝向,电机风扇上部,另一端设置在壳体外,连接连通管直至服务区上方,并通过法兰固定在服务区顶部隔板上,连通管用卡箍和弯管、法兰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喷射管、右喷射管设置为内置贯通通道的圆台体,小端伸入左腔,大端设置在中腔腰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喷射管向下倾斜角度在15°-30°之间,指向左负压孔下部,和左负压孔形成交错气流喷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右喷射管向下倾斜角度在15°-30°之间,指向右负压孔下部,和右负压孔形成交错气流喷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孔通孔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统一倾斜一定角度设置,使通孔流下的气流,形成一定的旋转推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管设置为PVC波纹管。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板15、第二中板16下端外壁到底端设置为弧形过度,获得较大的气流诱导增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利用板把壳体范围三个独立腔体,在左腔和右腔形成高速气流,并产生负压吸入室内气流,与壳体气流形成交错喷射气流,产生湍流,且室内增流与空调出风气流形成一起向下推动产生第一次增流效果;2、当中腔气流流速大于右腔的出风气流时,第一中板、第二中板的下端会形成流速差,电机风扇带动中腔的气流,进而带动左腔、右腔的气流向下推动,形成第二次增流效果;3、电机风扇把服务区的气流吸入中腔内,部分空调气流经顶盖孔也被吸入中腔,气流与被吸入中腔的服务区气流,发生碰撞形成乱流、混合,形成第二次混合效果;4、室内气流经弯管被吸入中腔的同时,带动法兰下部(服务点)气流上升,而出风端口气流会对服务区气流形成补充,形成室内气流循环,设置多个可以形成更多服务区点与出风形成循环对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去除顶盖及连通管,俯视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正面局部剖视图及左腔、中腔、右腔位置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技术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技术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与本技术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主动室内循环出风口装置,包括:壳体1、固定框2、增压混合机构、主动增压循环机构;所述壳体1内置贯通通道,上半部分为矩形体,下半部分向外扩展延伸,形成开放的喇叭口形状,由前板11、后板12、左板13、右板14、第一中板15、第二中板16、顶盖17组成,其上口连接中央空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中板15上端设置在壳体1上进口左边三分之一处,下部垂直向下延伸至壳体1上、下半部分交界处;所述第二中板16与第一中板15结构及方向相同,设置在壳体上进口右边三分之一处,第二中板16与第一中板15把壳体分割成上下开放的三个腔体通道,左腔101、中腔102、右腔103;所述顶盖17底面与中腔102截面相同,且封闭中腔102上端,且顶盖17上开设多个贯通其上下两端面的顶盖孔35,顶盖孔35呈内外多个圆形阵列排布;所述固定框2为方框,设置在壳体1外周侧,固定框2上顶面、下底面设置有贯通孔,用于螺丝固定整个出风口装置;所述增压混合机构包括:左负压孔31、右负压孔32、左喷射管33、右喷射管34、顶盖孔35;所述左负压孔31为多个设置在左板13腰部的贯通孔,其高度低于固定框2;所述右负压孔32为多个设置在右板14腰部的贯通孔,其高度低于固定框2;所述左喷射管33为多个设置在第一中板15上的管状体,一端倾斜伸入左腔101,另一端伸入中腔102,其位置与左负压孔31向对应;所述右喷射管34为多个设置在第二中板16上的管状体,一端倾斜伸入右腔103,另一端伸入中腔102,其位置与右负压孔32向对应;所述主动增压循环机构包括:电机风扇41、弯管42、连通管43、法兰44;所述电机风扇41的电机固定设置在顶盖17下壁面;所述弯管42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环壳体1一周,延伸到中腔102内,弯头朝向,电机风扇41上部,另一端设置在壳体1外,连接连通管43直至服务区上方,并通过法兰44固定在服务区顶部隔板上,连通管43用卡箍45和弯管42、法兰44连接,此设置是为了服务区的气流经电机风扇41吸入中腔102内,与顶盖孔35旋转气流,发生碰撞形成乱流,在壳体1下端口快速扩散出去,室内气流被吸入的同时,带动其下部气流上升,而出风端口气流会对服务区气流形成补充,形成室内气流循环,设置多个可以形成更多服务区点与出风形成对流。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左喷射管33、右喷射管34设置为内置贯通通道的圆台体,增强喷射效果,易于湍流产生,加强混合。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左喷射管33向下倾斜角度在15°-30°之间,指向左负压孔31下部,和左负压孔31形成交错气流喷射。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右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室内循环出风口装置,包括:壳体(1)、固定框(2)、增压混合机构、主动增压循环机构;所述壳体(1)内置贯通通道,上半部分为矩形体,下半部分向外扩展延伸,形成开放的喇叭口形状,由前板(11)、后板(12)、左板(13)、右板(14)、第一中板(15)、第二中板(16)、顶盖(17)组成,其上口连接中央空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中板(15)上端设置在壳体(1)上进口左边三分之一处,下部垂直向下延伸至壳体(1)上、下半部分交界处;所述第二中板(16)与第一中板(15)结构及方向相同,设置在壳体(1)上进口右边三分之一处,第二中板(16)与第一中板(15)把壳体分割成上下开放的三个腔体通道,左腔(101)、中腔(102)、右腔(103);所述顶盖(17)底面与中腔(102)截面相同,且封闭中腔(102)上端,且顶盖(17)上开设多个贯通其上下两端面的顶盖孔(35),顶盖孔(35)呈内外多个圆形阵列排布;所述固定框(2)为方框,设置在壳体(1)外周侧,固定框(2)上顶面、下底面设置有贯通孔,用于螺丝固定整个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混合机构包括:左负压孔(31)、右负压孔(32)、左喷射管(33)、右喷射管(34)、顶盖孔(35);所述左负压孔(31)为多个设置在左板(13)腰部的贯通孔,其高度低于固定框(2);所述右负压孔(32)为多个设置在右板(14)腰部的贯通孔,其高度低于固定框(2);所述左喷射管(33)为多个设置在第一中板(15)上的管状体,一端倾斜伸入左腔(101),另一端倾斜伸入中腔(102),其位置与左负压孔(31)向对应;所述右喷射管(34)为多个设置在第二中板(16)上的管状体,一端倾斜伸入右腔(103),另一端伸入中腔(102),其位置与右负压孔(32)向对应;所述主动增压循环机构包括:电机风扇(41)、弯管(42)、连通管(43)、法兰(44);所述电机风扇(41)的电机固定设置在顶盖(17)下壁面;所述弯管(42)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环壳体(1)一周,延伸到中腔(102)内,弯头朝向,电机风扇(41)上部,另一端设置在壳体(1)外,连接连通管(43)直至服务区上方,并通过法兰(44)固定在服务区顶部隔板上,连通管(43)用卡箍45和弯管(42)、法兰(4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室内循环出风口装置,包括:壳体(1)、固定框(2)、增压混合机构、主动增压循环机构;所述壳体(1)内置贯通通道,上半部分为矩形体,下半部分向外扩展延伸,形成开放的喇叭口形状,由前板(11)、后板(12)、左板(13)、右板(14)、第一中板(15)、第二中板(16)、顶盖(17)组成,其上口连接中央空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中板(15)上端设置在壳体(1)上进口左边三分之一处,下部垂直向下延伸至壳体(1)上、下半部分交界处;所述第二中板(16)与第一中板(15)结构及方向相同,设置在壳体(1)上进口右边三分之一处,第二中板(16)与第一中板(15)把壳体分割成上下开放的三个腔体通道,左腔(101)、中腔(102)、右腔(103);所述顶盖(17)底面与中腔(102)截面相同,且封闭中腔(102)上端,且顶盖(17)上开设多个贯通其上下两端面的顶盖孔(35),顶盖孔(35)呈内外多个圆形阵列排布;所述固定框(2)为方框,设置在壳体(1)外周侧,固定框(2)上顶面、下底面设置有贯通孔,用于螺丝固定整个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混合机构包括:左负压孔(31)、右负压孔(32)、左喷射管(33)、右喷射管(34)、顶盖孔(35);所述左负压孔(31)为多个设置在左板(13)腰部的贯通孔,其高度低于固定框(2);所述右负压孔(32)为多个设置在右板(14)腰部的贯通孔,其高度低于固定框(2);所述左喷射管(33)为多个设置在第一中板(15)上的管状体,一端倾斜伸入左腔(101),另一端倾斜伸入中腔(102),其位置与左负压孔(31)向对应;所述右喷射管(34)为多个设置在第二中板(1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