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8585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皮带传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其中,皮带轮包括轮体、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通过在轮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以使得第一限位墙、轮体和第二限位墙之间形成皮带槽,从而避免皮带从皮带轮上脱落,进而确保了皮带正常传输;此外,通过在皮带槽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皮带槽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以使得有脱落趋势的皮带的一端落入第一限位槽或第二限位槽,从而进一步防止皮带从皮带轮上脱落,进而进一步确保了皮带正常传输。

A belt pulley and medium transmis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皮带传输
,特别是涉及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介质传输装置(比如钞票传输装置)一般包括上路径板20、下路径板21、两个皮带轮22以及环绕两个皮带轮转动的皮带23,上路径板20和下路径板21之间组成可供介质传输限位的路径24,并且皮带23带动介质在该路径24中传输,但是,在皮带23运动过程中,皮带23容易从皮带轮22脱落,比如,如图2所示,当传输的介质由于传输卡滞等原因在皮带轮22区域停止,则介质与皮带23之间会产生干摩擦,静止的介质会对运动的皮带23产生不确定方向的推力,造成皮带从皮带轮22上脱落,根据理论分析及现场经验,当运动中的皮带23对静止的介质持续产生作用时,运动中的皮带23会使强度较弱的静止介质产生折皱,使得折皱的静止介质会对运动皮带产生更强的推力,从而导致加剧了皮带23脱落,最终造成设备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其能够有效地避免皮带从皮带轮上脱落,从而确保了皮带正常传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皮带轮,包括轮体、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所述第一限位墙连接在所述轮体的左侧,所述第二限位墙连接在所述轮体的右侧,所述第一限位墙、所述轮体和所述第二限位墙之间形成用于设置皮带的皮带槽,所述皮带槽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皮带槽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宽度分别与所述皮带的厚度相适配。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体的外周缘的中部朝外隆起。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体、所述第一限位墙和所述第二限位墙一体成型。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介质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路径板、第二路径板、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以及环绕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转动的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路径板的两端上,以使所述皮带带动介质在所述第一路径板和所述第二路径板之间传输;其中,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为所述的皮带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底面和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底面凸出于所述第一路径板的底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三限位墙和第四限位墙,所述第三限位墙和所述第四限位墙连接在所述第一路径板上,所述第三限位墙设于所述皮带的左侧,所述第四限位墙设于所述皮带的右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限位墙和所述第四限位墙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皮带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宽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安装在所述主动轴上,所述第二皮带轮安装在所述从动轴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所述第一压紧轮和所述第二压紧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路径板上,所述第一压紧轮和所述第一皮带轮压紧所述皮带,所述第二压紧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压紧所述皮带。本技术提供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其中,皮带轮包括轮体、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通过在轮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以使得第一限位墙、轮体和第二限位墙之间形成皮带槽,从而避免皮带从皮带轮上脱落,进而确保了皮带正常传输;此外,通过在皮带槽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皮带槽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以使得有脱落趋势的皮带的一端落入第一限位槽或第二限位槽,从而进一步防止皮带从皮带轮上脱落,进而进一步确保了皮带正常传输。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介质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介质传输装置的皮带脱离皮带轮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皮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有脱落趋势的皮带的一端落入第二限位槽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介质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介质传输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的:20、上路径板;21、下路径板;22、皮带轮;23、皮带;24、路径;图3至图6中的:1、轮体;2、第一限位墙;3、第二限位墙;4、皮带槽;41、第一限位槽;42、第二限位槽;5、皮带;6、第一路径板;61、第三限位墙;62、第四限位墙;63、第一路径板的底面;7、第二路径板;8、第一皮带轮;81、第一皮带轮的底面;9、第二皮带轮;91、第二皮带轮的底面;10、主动轴;11、从动轴;12、第一压紧轮;13、第二压紧轮;14、第三压紧轮;15、第一张紧轮;16、第二张紧轮;17、路径;18、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以及顶部和底部的描述都是针对图5进行限定的,当介质传输装置的放置方式发生改变时,其相应的方位以及顶部和底部的描述也将根据放置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本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皮带轮,包括轮体1、第一限位墙2和第二限位墙3,所述第一限位墙2连接在所述轮体1的左侧,所述第二限位墙3连接在所述轮体1的右侧,所述第一限位墙2、所述轮体1和所述第二限位墙3之间形成用于设置皮带5的皮带槽4,所述皮带槽4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41,所述皮带槽4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轮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墙2和第二限位墙3,以使得第一限位墙2、轮体1和第二限位墙3之间形成皮带槽4,从而避免皮带5从皮带轮上脱落,进而确保了皮带5正常传输;此外,通过在皮带槽4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41,皮带槽4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42,以使得有脱落趋势的皮带5的一端落入第一限位槽41或第二限位槽42,从而进一步防止皮带5从皮带轮上脱落,进而进一步确保了皮带5正常传输。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有脱落趋势的皮带5的一端落入第一限位槽41或第二限位槽42,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限位槽41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限位槽42的宽度分别与所述皮带5的厚度相适配;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槽41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限位槽42的宽度分别与所述皮带5的厚度相适配是指:所述第一限位槽41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限位槽42的宽度稍大于所述皮带5的厚度,以使得有脱落趋势的皮带5的一端能够落入第一限位槽41或第二限位槽42,且不影响所述皮带5的正常传输。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为了使得所述皮带5能够自动恢复到原始传输位置,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轮体1的外周缘的中部朝外隆起。在本技术中,所述皮带5优选为平皮带,通过所述轮体1的外周缘的中部朝外隆起,以使得所述皮带轮形成鼓形轮,从而使得当所述皮带5反转时,有利于所述皮带5自动恢复到原始传输位置,从而避免了人工清除皮带脱落造成的设备故障,进而有利于皮带5正常传输。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设计,以降低成本,所述轮体1、所述第一限位墙2和所述第二限位墙3一体成型。当然,所述轮体1、所述第一限位墙2和所述第二限位墙3不限于一体成型结构,还可以是独立设置的结构。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介质传输装置,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体、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所述第一限位墙连接在所述轮体的左侧,所述第二限位墙连接在所述轮体的右侧,所述第一限位墙、所述轮体和所述第二限位墙之间形成用于设置皮带的皮带槽,所述皮带槽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皮带槽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体、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所述第一限位墙连接在所述轮体的左侧,所述第二限位墙连接在所述轮体的右侧,所述第一限位墙、所述轮体和所述第二限位墙之间形成用于设置皮带的皮带槽,所述皮带槽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皮带槽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宽度分别与所述皮带的厚度相适配。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的外周缘的中部朝外隆起。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所述第一限位墙和所述第二限位墙一体成型。5.一种介质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路径板、第二路径板、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以及环绕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转动的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路径板的两端上,以使所述皮带带动介质在所述第一路径板和所述第二路径板之间传输;其中,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为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皮带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广军吴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