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切向喂入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80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切向喂入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用于将作物的籽粒从穗头上脱下来。脱粒元件采用短纹杆-板齿复合结构,短纹杆安装在纹杆座上,板齿位于纹杆座一侧,凹板采用栅格筛和冲孔筛两种组合结构,配合脱粒滚筒实现作物的脱粒与分离。短纹杆-板齿复合元件按照螺旋方式排列在脱粒滚筒的封闭圆筒上;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短纹杆和板齿,变换板齿的位置,调整运动参数,该装置可适应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等多种作物的脱粒分离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脱净率高,夹带少,籽粒损伤率低,茎秆破碎程度轻,脱出物中短茎秆和杂余总量少,沿脱粒滚筒轴向分布较均匀,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经过简单调整就能适应多种作物的脱粒要求,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获机械的切向喂入轴流脱粒分离装置,主要用于将水稻、三麦、油菜、大豆等多种作物的籽粒从穗上脱下来。
技术介绍
目前,收获机械脱粒分离装置的主要有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钉齿滚筒式脱粒装置、弓齿滚筒式脱粒装置。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一般采用整体式栅格凹板,多用于切流式脱粒装置,主要靠揉搓作用脱粒,脱粒柔性大,茎秆破碎程度轻,脱难脱作物时脱净率相对较低,夹带损失大,对潮湿作物敏感,适应性较差。钉齿脱粒滚筒式脱粒装置一般也采用整体式栅格凹板,多用于全喂入机型,如小麦联合收割机上使用的钉齿脱粒滚筒,专利号为CN 2534799,主要靠钉齿的打击脱粒,脱净率高,对潮湿作物不敏感,夹带损失率小,适应性较好。但是打击作用强,籽粒损伤较大,茎秆破碎严重,脱出物中碎茎秆和杂余量大,增加了清选负荷,使得清选损失率增大,清选清洁率降低。板齿可看作是特殊形式的钉齿。弓齿滚筒式脱粒装置一般采用编织筛式凹板,多用于半喂入机型,主要依靠弓齿的梳刷脱粒,脱净率高,带柄率较低。日本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多用此装置,并已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CN 1443437A。但该装置对穗幅差较大作物不适应,且其配套的夹持输送装置结构复杂,造价较高。常用的轴流脱粒装置的凹板有栅格筛式、冲孔筛式、编织筛式三种形式,其中栅格筛式凹板脱粒和分离能力最强,但茎秆破碎严重。此外,上述脱粒分离装置一般无法经过简单调整就能适应多种作物的脱粒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切向喂入轴流脱粒分离装置,满足了脱粒分离装置的脱净率高,夹带损失小,脱出物中杂余较少,沿滚筒轴向分布均匀,对多种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强,经过简单调整就能适应多种作物等要求。该装置包括脱粒滚筒与凹板,其特征在于脱粒滚筒采用短纹杆-板齿复合结构,短纹杆安装在纹杆座上,在纹杆座的侧面装有板齿,形成一个复合脱粒元件,该复合脱粒元件按螺旋方式排列在脱粒滚筒的圆筒上,利用短纹杆的揉搓和板齿的打击共同作用实现作物的脱粒分离,脱粒过程中是既有揉搓也有冲击,脱净率高,夹带损失小,籽粒损伤较少,带柄率不高,茎秆破碎程度轻,脱出物中含杂率低;短纹杆长度为50~150mm,板齿高度为60~100mm。分离凹板采用栅格-冲孔组合形式,前段为栅格筛式,增强脱粒和分离能力,使得脱出物沿滚筒轴向分布尽可能均匀,钢丝间距前小后大,后段为冲孔筛式,降低脱粒能力,前后段长度比为1~4。另外,根据不同作物的特性,在脱粒滚筒喂入口端可增加三块弧形导流板,更好的实现作物向脱粒室内的喂入。脱难脱作物时,选用短纹杆长度为50~100mm,板齿高度为80~100mm,板齿安装在与脱粒滚筒轴线垂直,靠近喂入口的一侧,此时栅格筛冲孔筛段长度比为2~4;脱易脱作物时,选用短纹杆长度为100~150mm,板齿高度为60~80mm,板齿安装在与脱粒滚筒轴线成一定倾角,远离喂入口一侧,此时栅格筛冲孔筛段长度比为1~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切向喂入轴流脱粒分离装置脱净率高,夹带少,籽粒损伤率低,茎秆破碎程度轻,脱出物中短茎秆和杂余总量少,沿脱粒滚筒轴向分布较均匀,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经过简单调整就能适应多种作物的脱粒要求,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脱粒分离装置普遍存在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轴流式脱粒分离装置装配左视图。图2是短纹杆主视图。图3是脱粒滚筒主视图。图4是图3中I局部放大图。图5是板齿主视图。图6是脱易脱作物时短纹杆、板齿和纹杆座装配俯视图,此时板齿安装在纹杆座的斜边。图7是脱难脱作物时短纹杆、板齿和纹杆座装配俯视图,此时板齿安装在纹杆座的直边。图8是脱难脱作物时,所使用的分离凹板俯视图,此时栅格段较长。图9是脱易脱作物时,所使用的分离凹板俯视图,此时栅格段较短。图10是短纹杆-板齿复合脱粒元件在脱粒滚筒上一种排列展开图。图中1.滚筒轴;2.短纹杆;3.纹杆座;4.板齿;5.导流板;6.圆筒;7.排草口;8.喂入口;9.钢丝;10.栅格筛;11.冲孔筛;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轴流式脱粒分离装置装配左视图,包括脱粒滚筒和凹板,脱粒滚筒采用短纹杆-板齿复合结构,短纹杆2安装在纹杆座3上,在纹杆座的侧面装有板齿4,形成一个复合脱粒元件,短纹杆-板齿复合脱粒元件在脱粒滚筒上一种螺旋排列如图10所示。利用短纹杆2的揉搓和板齿4的打击共同作用实现作物的脱粒分离,脱粒过程中是既有揉搓也有冲击,脱净率高,夹带损失小,籽粒损伤较少,带柄率不高,茎秆破碎程度轻,脱出物中含杂率低;短纹杆2长度为50~150mm,板齿4高度为60~100mm;分离凹板采用栅格-冲孔组合形式,前段为栅格筛式10,增强脱粒和分离能力,使得脱出物沿滚筒轴向分布尽可能均匀,钢丝9间距前小后大,后段为冲孔筛式11,降低脱粒能力,前后段长度比为1~4。另外,根据不同作物的特性,在脱粒滚筒喂入口端可增加三块弧形导流板5,更好的实现作物向脱粒室内的喂入。工作时,动力由轴1输入,通过键带动轮毂和圆筒6一起转动,作物从喂入口8沿脱粒滚筒切线方向进入脱粒室,刚开始在喂入导流板5的推运下沿轴向螺旋前进,与此同时作物在短纹杆2的揉搓、板齿4的打击和栅格筛10的联合作用下实现脱粒,然后沿着顶盖导向板螺旋运动,如此反复实现脱粒和分离,直至到达脱粒室末端,籽粒、杂余、短茎秆等被凹板分离,其余茎秆从排草口7抛出。脱水稻时,取短纹杆2长度为90mm,板齿4高度为85mm,短纹杆2和板齿4用螺栓安装在纹杆座3上,如图7所示,板齿安装在与脱粒滚筒轴线垂直,靠近喂入口的一侧,此时栅格筛10段与冲孔筛11段长度之比为3.5,如图8所示;脱油菜时,短纹杆2长度为110mm,板齿4高度为75mm,短纹杆2和板齿4用螺栓安装在纹杆座3上,如图6所示,板齿4安装在与脱粒滚筒轴线成一定倾角,远离喂入口8一侧,此时栅格筛10段与冲孔筛11段长度之比为1.2,如图9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向喂入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包括脱粒滚筒与凹板,其特征在于:脱粒滚筒采用短纹杆-板齿复合结构,短纹杆(2)安装在纹杆座(3)上,在纹杆座的侧面装有板齿(4),形成一个复合脱粒元件,该复合脱粒元件按螺旋方式排列在脱粒滚筒的圆筒(6)上,短纹杆长度为50~150mm,板齿高度为60~100mm;分离凹板采用栅格-冲孔组合形式,前段为栅格筛式(10),钢丝(9)间距前小后大,后段为冲孔筛式(11),前后段长度比为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向喂入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包括脱粒滚筒与凹板,其特征在于脱粒滚筒采用短纹杆-板齿复合结构,短纹杆(2)安装在纹杆座(3)上,在纹杆座的侧面装有板齿(4),形成一个复合脱粒元件,该复合脱粒元件按螺旋方式排列在脱粒滚筒的圆筒(6)上,短纹杆长度为50~150mm,板齿高度为60~100mm;分离凹板采用栅格-冲孔组合形式,前段为栅格筛式(10),钢丝(9)间距前小后大,后段为冲孔筛式(11),前后段长度比为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向喂入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短纹杆(2)和板齿(4)通过螺栓装在纹杆座(3)上,纹杆座(3)直接焊接在脱粒滚筒的圆筒(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明徐立章马朝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