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点元件焊接机的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7986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焊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触点元件焊接机的成型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安装座、成型模具以及成型气缸,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成型切刀,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成型切刀相适配的成型槽口,所述成型气缸推动上模与下模实现开合冲切,所述成型槽口末端设置有落料口,位于成型切刀内的所述上模上设置将触点元件顶出落料口的顶出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触点元件焊接机的成型装置具有提高触点元件生产效率的优点。

A Forming Device of Contact Element Wel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点元件焊接机的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焊接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触点元件焊接机的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触点元件是继电器、保护器、断路器、家用开关等的重要部件,而触点元件是由铜片和焊接在铜片上的银触点组成。生产中为了提高触点元件的生产效率,通常都是通过焊接机将银线焊接在铜带指定的位置上,然后再通过成型模具进行冲切成型,但是这两个过程都是在不同设备上完成的,因此导致触点元件的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点元件焊接机的成型装置,具有提高触点元件生产效率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触点元件焊接机的成型装置,包括安装座、成型模具以及成型气缸,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成型切刀,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成型切刀相适配的成型槽口,所述成型气缸推动上模与下模实现开合冲切,所述成型槽口末端设置有落料口,位于成型切刀内的所述上模上设置将触点元件顶出落料口的顶出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带输送到上模和下模之间时,通过成型气缸推动上模向下模合模,通过上模上的成型切刀配合下模上的成型槽口对铜带上的触点元件进行冲切成型,然后在顶出组件的作用下,从落料口顶出,完成触点元件的生产,相比在不同设备上进行焊接和冲切相比,提高了触点元件的生产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四个立柱和顶板,四个所述立柱竖直安装在安装座上表面,所述顶板水平安装在四个立柱的顶部,所述成型气缸安装在顶板上表面,且所述成型气缸的伸缩轴活动穿过顶板,所述上模安装在成型气缸的伸缩轴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安装座上的安装架,提高了成型气缸安装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上表面沿铜带输送方向开设有导料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带沿着导料槽进行输送冲切,从而提高冲切的精确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杆和顶出弹簧,相对落料口处的所述上模下表面开设有伸缩槽,所述顶杆活动插接于伸缩槽,所述顶出弹簧位于伸缩槽内,所述顶出弹簧一端与伸缩槽槽底连接,另一端与顶杆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上的成型切刀对铜带进行冲切时,顶杆压缩弹簧抵触在触点元件上表面,当触点元件中铜带中冲切出来后,顶杆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推动顶杆将触点元件从落料口中顶出,避免铜带卡在成型槽口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端部垂直设置有顶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顶杆端部设置的顶块,增加与触点元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对触点元件的损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块下表面设置有缓冲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块下表面上设置的缓冲垫,进一步减小对触点元件的损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下方设置有机台,所述机台上放置有上部开口朝向落料口的收集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收集盒方便对触点元件的收集。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铜带输送到上模和下模之间时,通过成型气缸推动上模向下模合模,通过上模上的成型切刀配合下模上的成型槽口对铜带上的触点元件进行冲切成型,然后在顶出组件的作用下,从落料口顶出,完成触点元件的生产,相比在不同设备上进行焊接和冲切相比,提高了触点元件的生产效率;其二,上模上的成型切刀对铜带进行冲切时,顶杆压缩弹簧抵触在触点元件上表面,当触点元件中铜带中冲切出来后,顶杆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推动顶杆将触点元件从落料口中顶出,避免铜带卡在成型槽口处。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送料装置和焊接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焊接装置和焊接定位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牵引装置和成型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安装筒轴向剖开后的牵引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成型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中上模剖开后的顶住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台;11、机架;111、延伸板;1111、竖板;21、送线盘;22、送线轮;221、齿轮;23、电机;24、安装轴;25、安装环;26、调节块;27、压紧弹簧;28、对准块;281、对准孔;29、引导块;291、导向管;3、安装台;31、上焊头;32、安装板;321、L形板;33、下推气缸;34、限位块;35、导向杆;36、安装杆;361、限位环;37、第一缓冲弹簧;38、缓冲块;41、下焊头;42、上推气缸;43、水平板;44、平行板;45、竖杆;451、抵触环;46、第二缓冲弹簧;47、输送导槽;471、导向块;51、定位板;52、定位杆;53、定位气缸;54、复位弹簧;55、固定板;551、调节孔;56、调节板;61、滑移台;62、推动气缸;63、第一夹持气缸;64、第一夹块;65、托板;66、行程板;661、安装筒;662、缓冲杆;663、第三缓冲弹簧;67、水平杆;68、第一导向板;681、第一导向孔;71、固定台;72、第二导向板;721、第二导向孔;73、第二夹持气缸;74、第二夹块;75、橡胶垫;8、安装座;81、成型气缸;82、上模;821、成型切刀;822、伸缩槽;83、下模;831、成型槽口;832、落料口;833、导料槽;84、立柱;85、顶板;86、顶杆;87、顶出弹簧;88、顶块;89、缓冲垫;90、收集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触点元件焊接机的成型装置,如图1所示,焊接机包括机台1和依次设置在机台1上的焊接装置、铜带牵引装置以及成型装置,位于焊接装置一侧的机台1上方设置有用于将银线输送至焊接装置处的送线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送线装置包括送线盘21、两个反向转动用于牵引送线的送线轮22以及驱动送线轮22转动的电机23,电机23电性连接有用于间隔控制电机23工作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23间歇驱动送线轮22转动,从而将位于送线盘21内的银线输送至焊接装置上,以配合焊接装置将银线熔融焊接在铜带上,与人工送线相比,提高了触点元件的焊接效率。如图1和图2所示,机台1上设置有机架11,机架11上水平有安装轴24,送线盘21转动连接在安装轴24上,且送线轮22位于送线盘21下方一侧。安装轴24上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环25,送线盘21两个安装环25之间,其一安装环25固定套设在安装轴24上,另一安装环25活动套设在安装轴24上,安装轴24上设置有调节块26,安装轴24上套设有压紧弹簧27,压紧弹簧27位于活动的安装环25和调节块26之间。送线盘21通过送线轮22的牵引,使送线盘21以安装轴24为轴转动,通过设置在安装轴24上压紧弹簧27,使安装环25抵压在送线轮22的侧壁,从而增加送线盘21转动的摩擦力,防止送线轮22停止转动时,送线盘21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转动。进一步的,调节块26螺纹连接在安装轴24上。螺纹连接在安装轴24上的调节块26,可以调节压紧弹簧27的弹力,从而调节安装环25对送线盘21的压力。如图2所示,机架11上设置有延伸板111,电机23安装在延伸板111上,延伸板111上水平间隔设置有两个竖板1111,两个送线轮22水平间隔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点元件焊接机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8)、成型模具以及成型气缸(81),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上模(82)和下模(83),所述下模(83)安装在安装座(8)上,所述上模(82)上设置有成型切刀(821),所述下模(83)上设置有与成型切刀(821)相适配的成型槽口(831),所述成型气缸(81)推动上模(82)与下模(83)实现开合冲切,所述成型槽口(831)末端设置有落料口(832),位于成型切刀(821)内的所述上模(82)上设置将触点元件顶出落料口(832)的顶出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点元件焊接机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8)、成型模具以及成型气缸(81),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上模(82)和下模(83),所述下模(83)安装在安装座(8)上,所述上模(82)上设置有成型切刀(821),所述下模(83)上设置有与成型切刀(821)相适配的成型槽口(831),所述成型气缸(81)推动上模(82)与下模(83)实现开合冲切,所述成型槽口(831)末端设置有落料口(832),位于成型切刀(821)内的所述上模(82)上设置将触点元件顶出落料口(832)的顶出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点元件焊接机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8)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四个立柱(84)和顶板(85),四个所述立柱(84)竖直安装在安装座(8)上表面,所述顶板(85)水平安装在四个立柱(84)的顶部,所述成型气缸(81)安装在顶板(85)上表面,且所述成型气缸(81)的伸缩轴活动穿过顶板(85),所述上模(82)安装在成型气缸(8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廷顺马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华诺合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