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燃机的梯形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384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内燃机的梯形框架。用于内燃机的梯形框架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曲柄盖和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每一个曲柄盖包括弧形中央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每一个第一侧部经由每一个第一接合部被接合到第一侧壁,并且每一个第二侧部经由每一个第二接合部被接合到第二侧壁。每一个中央部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曲轴的支撑部,中央部在与支撑部相反的侧上包括残留部被接合于此的凹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相应的厚度与中央部的厚度相同。凹部设置有在残留部中嵌入的突起部。

Trapezoidal fram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内燃机的梯形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梯形框架。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梯形框架,所述梯形框架将曲轴支撑在梯形框架和气缸体之间。梯形框架通常被如此形成,使得通过铸造作为熔融金属的熔融铝合金,曲柄盖被与一对侧壁一起地模制,该一对侧壁用于从两侧支撑曲柄盖。这里,每一个曲柄盖形成有可旋转地支撑曲轴的支撑部,并且还在相对于支撑部的相反侧上形成有凹部(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11-044252)。在成品梯形框架中,每一个曲柄盖的两个侧部均被铝合金接合到分别的侧壁,并且铝合金被形成为从曲柄盖的两个侧部到凹部连续地并且部分地覆盖每一个曲柄盖。
技术实现思路
关于成品梯形框架的曲柄盖的厚度,包括部分地覆盖每一个曲柄盖的铝合金的厚度被要求满足预定设计条件。因此,考虑到铝合金的厚度,被铝合金覆盖的、每一个曲柄盖的两个侧部的厚度被在前地形成为比未被铝合金覆盖的部分的厚度薄。为了在以上设计条件下确保曲柄盖的刚度,能够考虑从被铝合金覆盖的两个侧部移除铝合金,并且然后用这个移除的厚度增加两个侧部的厚度。在此情形中,在每一个曲柄盖中,将两个侧部接合到该一对侧壁的铝合金被从覆盖凹部的铝合金分离,从而铝合金作为残留部被留在凹部中。如果在这种状态中使用内燃机,则残留部可能从凹部脱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抑制残留部从每一个曲柄盖脱落,同时在设计条件下确保曲柄盖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梯形框架,所述梯形框架将曲轴支撑在所述梯形框架和气缸体之间。该梯形框架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金属曲柄盖;和分别将曲柄盖接合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由具有比曲柄盖的刚度低的刚度的金属材料制成。每一个曲柄盖包括弧形中央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该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位于中央部在此处介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的位置处。每一个第一侧部经由每一个第一接合部被接合到第一侧壁,并且每一个第二侧部经由每一个第二接合部被接合到第二侧壁。每一个中央部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曲轴的支撑部,每一个中央部在相对于支撑部的相反侧上具有凹部。残留部被以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不连续的方式接合到每一个凹部。残留部由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每一个第一侧部和每一个第二侧部分别的厚度与中央部的厚度相同。每一个凹部设置有被嵌入在残留部中的突起部从而抑制残留部从凹部脱落。利用以上构造,能够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梯形框架,该梯形框架抑制残留部从每一个曲柄盖脱落,同时在设计条件下确保每一个曲柄盖的厚度。在用于内燃机的梯形框架中,每一个突起部可以包括基部和顶端。沿着每一个曲柄盖的厚度方向基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比沿着厚度方向顶端的厚度薄的厚度。在用于内燃机的梯形框架中,沿着每一个曲柄盖的宽度方向基部的宽度可以比沿着宽度方向顶端的宽度宽。在用于内燃机的梯形框架中,每一个突起部可以被设置在从预定线段退回的位置处。该预定线段可以是穿过曲轴的旋转轴的中心并且平行于与曲轴同步的活塞的往复方向的线段。附图说明将在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类似的数字表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A是内燃机的概略视图;图1B是梯形框架的概略视图;图2A是曲柄盖的放大透视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线IIB-IIB截取的截面视图;图3A是对照实例的梯形框架的曲柄盖的放大透视图;图3B是沿着图3A的线IIIB-IIIB截取的截面视图;图4A是在从较低位置观察时在本实施例中的曲柄盖的透视图;图4B是沿着图4A的线IVB-IVB截取的截面视图;图5A是曲柄盖的前视图;并且图5B是在从前侧观察时在铸造之前曲柄盖的突起部的部分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A是发动机1的概略视图。发动机1是具有在气缸体6上以V形凸出的成对的排2L、2R的V-6缸发动机,并且是内燃机的一个实例。排2L、2R分别地包括置放于气缸体6的顶端部的缸盖5L、5R,和安装到缸盖5L、5R分别的顶端的缸盖罩4L、4R。在气缸体6中,三个气缸被设置于每一个排2L、2R,并且活塞被设置在每一个气缸内部。每一个活塞被联接到曲轴8从而传递动力。进而,梯形框架7被安装到气缸体6的底部。曲轴8由气缸体6和梯形框架7可旋转地支撑。图1B是梯形框架7的概略视图。梯形框架7包括面对彼此并且被基本相互平行地布置的侧壁11和12,和四个曲柄盖20,该四个曲柄盖20被保持在侧壁11、12之间并且被以如此方式接合到这些侧壁,使得曲柄盖20被沿着曲轴8的轴向方向一个接一个地布置。每一个曲柄盖20形成有具有半圆形上部的支撑部22,并且分别的支撑部22从下方可旋转地支撑曲轴8的轴颈部。侧壁11、12由铝合金制成,并且曲柄盖20由铁制成。通过铸造作为熔融金属的熔融铝合金,该多个曲柄盖20被与在前地形成的侧壁11、12一起地模制。因此,曲柄盖20被接合到侧壁11、12,并且此后,附着到曲柄盖20的铝合金被部分地移除从而被形成为梯形框架7。图2A是曲柄盖20的放大透视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线IIB-IIB截取的截面视图。如在图2A中所示,每一个曲柄盖20包括弧形的中央部21,和位于中央部21在此处被置入其间的位置处的侧部24、25。侧部24、25经由接合部31、32被分别地接合到侧壁11、12。中央部21包括在上表面26侧上形成的支撑部22和在与支撑部22相反的下表面27侧上形成的凹部23。侧部24、25延续到上表面26和下表面27。因此,在作为梯形框架7完成之后每一个曲柄盖20呈现M形状。图2B示出侧部24的截面,并且在侧部24中的厚度T在中央部21和侧部25中也是相同的。接合部31、32和残留部33是在曲柄盖20被与侧壁11、12一起地模制之后由从熔融状态硬化的铝合金形成的部分。相应地,接合部31、32和残留部33由相同的铝合金制成。铝合金是具有比曲柄盖20的刚度低的刚度的金属材料的一个实例。接合部31、32和残留部33彼此不连续。注意上表面26和下表面27设置有用于螺栓的多个通孔,该螺栓用于将曲柄盖20固定到气缸体6。上表面26被固定到气缸体6,如前述那样,并且下表面27被固定到未示意的油盘。图3A是对照实例的梯形框架7x的每一个曲柄盖20x的放大透视图。图3B是沿着图3A的线IIIB-IIIB截取的截面视图。在对照实例中,与本实施例的构造类似的构造将由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其重复说明将省略。每一个曲柄盖20x中的接合部31x、32x延伸到对应于在本实施例中的侧部24、25的区域,并且接合部31x、32x延续到与支撑部22相反地定位的连续部33x。即,接合部31x、32x和连续部33x连续地覆盖曲柄盖20x的主要部分。与接合部31等一样,接合部31x、32x和连续部33x是由从熔融状态硬化的铝合金形成的部分。这里,在被接合部31x覆盖的部分中和在不被接合部31x覆盖的中央部21等中,曲柄盖20x的厚度是相同的。图3B示出在接合部31x的附近每一个曲柄盖20x的厚度。凹部24xa形成在是曲柄盖20x的、被接合部31x覆盖的部分的侧部24x的一个表面中;并且类似地,被接合部31x覆盖的凹部24xa还形成在侧部24x的另一个表面中。即,凹部24xa被形成为抵消接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梯形框架,所述梯形框架将曲轴支撑在所述梯形框架和气缸体之间,所述梯形框架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金属曲柄盖;和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分别将所述曲柄盖接合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金属材料具有比所述曲柄盖的刚度低的刚度,所述曲柄盖中的每一个曲柄盖均包括弧形中央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位于所述中央部介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的位置处,每一个第一侧部均经由每一个第一接合部被接合到所述第一侧壁,并且每一个第二侧部均经由每一个第二接合部被接合到所述第二侧壁,每一个中央部均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曲轴的支撑部,每一个中央部均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的相反侧上具有凹部,残留部被以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不连续的方式接合到每一个凹部,所述残留部由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每一个第一侧部和每一个第二侧部的各自厚度与所述中央部的厚度相同,并且每一个凹部均设置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被嵌入在所述残留部中以便抑制所述残留部从所述凹部脱落。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14 JP 2017-239668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梯形框架,所述梯形框架将曲轴支撑在所述梯形框架和气缸体之间,所述梯形框架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金属曲柄盖;和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分别将所述曲柄盖接合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金属材料具有比所述曲柄盖的刚度低的刚度,所述曲柄盖中的每一个曲柄盖均包括弧形中央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位于所述中央部介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的位置处,每一个第一侧部均经由每一个第一接合部被接合到所述第一侧壁,并且每一个第二侧部均经由每一个第二接合部被接合到所述第二侧壁,每一个中央部均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曲轴的支撑部,每一个中央部均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的相反侧上具有凹部,残留部被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幸二朗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