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泰连公司专利>正文

叠置双连接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333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2:32
一种电连接器(102),包括壳体(130)和保持在所述壳体内的多个信号导体(128)。所述壳体包括配合护罩(134),其从所述壳体的前壁(132)向前凸出并限定端口(116),所述端口在其中接收配合电路卡(118)。所述信号导体中的每一个包括设置在所述配合护罩内的配合触头(225)和突出超出所述壳体的底端(206)以电连接到电路板(106)的安装触头(226)。所述安装触头位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端接区域(210)内。所述壳体限定嵌套腔(126),其沿着所述底端从所述前壁向后延伸。所述嵌套腔沿着所述电连接器的纵向轴线(191)设置在所述配合护罩和所述端接区域之间。所述嵌套腔配置为容纳安装到所述电路板的分立的第二连接器(104)。

Overlay Double Connecto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置双连接器系统
本文的主题总体上涉及电连接器,其可以是叠置的使得一个连接器至少部分地嵌套在另一个连接器的腔室内。
技术介绍
一些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包括多个端口,用于电连接到多个配合连接器。通常,多个端口封装在一体的单件式连接器壳体中。但是,某些连接器配置为叠置在另一个连接器上以限定混合或双连接器系统。双连接器系统中的每个连接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端口。相对于一体的单件式多端口连接器,双连接器系统在使用和应用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双连接器系统中的分立的连接器可以被配置为单独使用(作为独立和分开的单端口连接器)或者一起作为双连接器系统使用。在假设的示例中,具有安装在电路板上的一个或多个单端口连接器的系统可能需要多端口连接接口,例如,如果沿电路板的边缘没有足够的可用空间来增加另一个单端口连接器到现有的连接器。使用一体的单件式多端口连接器可能是不期望且昂贵的,因为它需要用新的单件式多端口连接器替换现有的单端口连接器中的一个。在该假设的示例中,双连接器系统可能是优选的,因为双连接器系统的上部或“叠置”连接器可以作为改型安装在现有的单端口板安装连接器上,而无需购买新的单件式多端口连接器,也无需更换现有的连接器。多端口连接器(包括一体的多端口连接器和双连接器系统二者)的信号传输性能可能由于电气干扰和插入损耗而在高信号速度下受损。例如,从(多个)上部端口延伸到电路板的信号导体比从(多个)下部端口延伸到电路板的信号导体长。长形的信号导体可能比较短的信号导体更容易受到电气干扰(例如串扰)和沿信号的导体长度的回波损耗的影响。仍然需要提供一种叠置双连接器系统,使其在高信号速度下具有改进的信号传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壳体和多个信号导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壁和从所述前壁向前凸出的配合护罩。所述配合护罩限定端口,所述端口配置为在其中接收配合电路卡。所述信号导体保持在所述壳体内且经由一个或多个电介质体相对于彼此固定在位。所述信号导体中的每一个包括设置在所述配合护罩内的配合触头和突出超出所述壳体的底端的安装触头。所述安装触头位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端接区域内且配置为电连接到电路板。所述壳体限定嵌套腔,其沿着所述底端从所述前壁向后延伸。所述嵌套腔沿着所述电连接器的纵向轴线设置在所述配合护罩和所述端接区域之间。所述嵌套腔配置为容纳安装到所述电路板的分立的第二连接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叠置双连接器系统,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壳体和保持在所述壳体内的多个信号导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壁和从所述前壁向后延伸的两个侧壁。所述壳体包括上部配合护罩,其从所述前壁向前凸出且限定端口,所述端口配置为在其中接收第一配合电路卡。所述信号导体中的每一个包括设置在所述上部配合护罩内的配合触头和突出超出所述壳体的底端以电连接到电路板的安装触头。所述壳体限定嵌套腔,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上部配合护罩之间。所述嵌套腔沿着所述壳体的底端从所述前壁向后延伸。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壳体和保持在所述壳体内的多个信号导体。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壳体包括基部部分和从所述基部部分的前壁延伸的下部配合护罩。所述下部配合护罩限定端口,所述端口配置为在其中接收第二配合电路卡。所述基部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嵌套腔内,且所述下部配合护罩设置在所述嵌套腔的外部。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叠置双连接器系统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叠置双连接器系统的第一电连接器的透视图。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第一电连接器的侧视截面图。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的模块叠置体的透视图。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叠置双连接器系统的示意图,以虚线示出了第一电连接器的壳体和第二电连接器的壳体。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颖且非显而易见的叠置双连接器系统,其解决或至少减少了在高信号传输速度下与已知的多端口连接器和叠置连接器相关的信号传输问题。例如,双连接器系统中的上部或叠置连接器限定了嵌套腔,该嵌套腔在其中接收下部或紧凑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叠置连接器可以比已知的叠置双连接器系统相对于嵌套腔的尺寸更具扩展性(expansive)。叠置连接器的扩展尺寸可以允许叠置连接器内的长形信号导体与已知的叠置双连接器系统相比更好地彼此间隔开并且与紧凑连接器的信号导体更好地间隔开。为长形信号导体提供的增加的空间可以通过增加信号导体的电隔离和/或提供更多空间来容纳信号导体周围的屏蔽部件来改善双连接器系统的电性能。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叠置双连接器系统100的透视图。叠置双连接器系统100包括第一电连接器102和第二电连接器104。电连接器102、104彼此分立并且各自独立地安装到共用电路板106。第一电连接器102比第二电连接器104更大和/或更具扩展性,至少在图1中所示的竖直和纵向尺寸中。第一连接器102包括配合端108和安装端110。第二连接器104也包括相应的配合端112和相应的安装端114。连接器102、104的配合端108、112各自包括至少一个配合接口,其配置为接合对应的配合连接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2限定第一端口116,其配置为在其中接收第一配合电路卡118,以将第一连接器102电连接到第一配合电路卡118。第二连接器104限定第二端口120,其配置为在其中接收第二配合电路卡122,以将第二连接器104电连接到第二配合电路卡122。第二端口120沿叠置双连接器系统100的高度设置在电路板106和第一端口116之间。由此,第一端口116在本文被称为上部端口116,第二端口120被称为下部端口120。第一连接器102和第二连接器104的安装端110、114接合并安装到电路板106。第一配合电路卡118和第二配合电路卡122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对应的配合连接器(未示出,例如安装电缆的插头连接器)的部件。例如,第一配合电路卡118可以是第一输入/输出(I/O)收发器模块(未示出)的部件,第二配合电路卡122可以是第二I/O收发器模块(未示出)的部件。I/O收发器模块可以配置为以电信号和/或光信号的形式传输信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2和第二连接器104是直角连接器。例如,第一连接器102的配合端108可以垂直于相应的安装端110取向,并且,第二连接器104的配合端112垂直于相应的安装端114取向。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连接器102、104的配合端108、112设置在相应的安装端110、114附近。由于连接器102、104是直角连接器,上部端口116和下部端口120沿着与电路板106的顶侧124平行的装载方向123接收对应的第一配合电路卡118和第二配合电路卡122。第一电连接器102在连接器102的角部处限定嵌套腔126,这一角部大致由配合端108和安装端110限定。第二连接器104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连接器102的嵌套腔126内,使得第二连接器104嵌套在第一连接器102内。第一连接器102叠置在第二连接器104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和周围。如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电连接器102被称为叠置(stacking)连接器102,并且第二电连接器104被称为嵌套(nesting)连接器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102),包括:壳体(130),其包括前壁(132)和从所述前壁向前凸出的配合护罩(134),所述配合护罩限定端口(116),所述端口配置为在其中接收配合电路卡(118);以及多个信号导体(128),其保持在所述壳体内,且经由一个或多个电介质体(218)相对于彼此固定在位,所述信号导体中的每一个包括设置在所述配合护罩内的配合触头(225)和突出超出所述壳体的底端(206)的安装触头(226),所述安装触头位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端接区域(210)内且配置为电连接到电路板(106);其中,所述壳体限定嵌套腔(126),所述嵌套腔沿着所述底端从所述前壁向后延伸,所述嵌套腔沿着所述电连接器的纵向轴线(191)设置在所述配合护罩和所述端接区域之间,其中,所述嵌套腔配置为容纳安装到所述电路板的分立的第二连接器(104)。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10 US 15/867,1631.一种电连接器(102),包括:壳体(130),其包括前壁(132)和从所述前壁向前凸出的配合护罩(134),所述配合护罩限定端口(116),所述端口配置为在其中接收配合电路卡(118);以及多个信号导体(128),其保持在所述壳体内,且经由一个或多个电介质体(218)相对于彼此固定在位,所述信号导体中的每一个包括设置在所述配合护罩内的配合触头(225)和突出超出所述壳体的底端(206)的安装触头(226),所述安装触头位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端接区域(210)内且配置为电连接到电路板(106);其中,所述壳体限定嵌套腔(126),所述嵌套腔沿着所述底端从所述前壁向后延伸,所述嵌套腔沿着所述电连接器的纵向轴线(191)设置在所述配合护罩和所述端接区域之间,其中,所述嵌套腔配置为容纳安装到所述电路板的分立的第二连接器(10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2),其中,所述壳体(130)沿着所述电连接器的纵向轴线(191)从所述前壁(132)到所述壳体的与所述前壁相背的后端(135)延伸一长度(304),所述嵌套腔(126)沿着所述纵向轴线从所述前壁到所述嵌套腔的背端(214)延伸一深度(302),其中,所述嵌套腔的深度小于所述壳体的从所述前壁到所述后端的长度的一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2),其中,所述嵌套腔(126)沿着所述电连接器的竖直轴线(192)从所述壳体(130)的底端(206)到所述嵌套腔的顶板(212)延伸一高度(306),其中,所述嵌套腔的高度小于所述壳体的沿着所述竖直轴线从所述底端到所述壳体的顶壁(202)的高度(308)的一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2),其中,所述信号导体(128)在所述壳体(130)内布置为外部信号导体(318)和内部信号导体(320),所述内部信号导体和外部信号导体的配合触头(225)配置为接合所述配合电路卡(118)的相背侧(322,324),其中,所述外部信号导体与所述内部信号导体间隔开一间距(332,330),所述间距沿着所述信号导体的长度从所述配合触头到所述安装触头(226)增大,使得在所述安装触头处的间距大于在所述配合触头处的间距。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2),其中,所述信号导体(128)布置在多个触头模块(404)中,所述触头模块并排叠置在所述壳体(130)内,所述触头模块中的每一个包括相应的电介质体(218),所述电介质体围绕并接合多个所述信号导体的中间段(316)。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2),其中,所述信号导体(128)的安装触头(226)是引脚,所述引脚配置为压配合到所述电路板(106)中的对应的孔(314)中,以将所述信号导体电连接到所述电路板。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2),其中,所述壳体(130)的前壁(132)的从所述配合护罩(134)延伸到所述嵌套腔(126)的中间部分(310)与所述嵌套腔的从所述壳体的底端(206)到所述嵌套腔的顶板(212)的高度(306)至少一样高。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2),其中,所述信号导体(128)在所述壳体(130)内布置为外部信号导体(318)和内部信号导体(320),所述内部信号导体和外部信号导体的配合触头(225)配置为接合所述配合电路卡(118)的相背侧(322,324),其中,所述内部信号导体的安装触头(226)沿着所述纵向轴线(191)设置在所述嵌套腔(126)和所述外部信号导体的安装触头之间,所述内部信号导体的安装触头与所述外部信号导体的安装触头间隔开一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L特雷西DP奥里斯CW摩根LA本森LE希尔兹
申请(专利权)人:泰连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