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沉淀池排泥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213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沉淀池排泥收集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沉淀池和污泥收集器,所述污泥收集器包括有排泥管、排泥阀和排泥泵;排泥管包括有歧管和总管,歧管铺设在沉淀池内部的底面上,歧管与总管连通,排泥泵和排泥阀设置在沉淀池外部,所述排泥泵的吸入管与总管连通,排泥阀设置在排泥泵与沉淀池之间,用作排泥开关;歧管上均匀密布排泥通孔。整个装置操作简单,可控性强,排出污泥彻底充分,且整个过程能耗低、设备损坏率低,适于广泛的工业应用过程。

A Sludge Collection Device for Sludge Sedimenta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沉淀池排泥收集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泥处理设备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沉淀池排泥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收集污泥在工业过程中相当困难。例如在专利申请号为“201520322316.2”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长边进水斜管沉淀池配水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形式简单、无需维护、运行可靠、适用于大规模斜管沉淀池的长边进水斜管沉淀池配水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长边进水斜管沉淀池配水系统,所述斜管沉淀池在垂直于长边方向以一组集水槽位于斜管沉淀区上部,斜管沉淀区下部均设有排泥管,排泥管的下方是排泥渠道,其特征在于:在斜管沉淀池长边的一侧设置一条上部为出水渠道、下部为进水渠道的综合廊道,出水渠道与进水渠道之间设置从进水至出水逐渐由高到低的隔板,出水渠道末端装有出水管;所述进水渠道与斜管沉淀池的侧壁之间开有配水孔。该技术适用于水处理系统斜管沉淀池配水。该技术公开的斜管沉淀池是一种典型的污泥沉淀池,未处理的水由进水渠道的进水口流入,流入到斜管沉淀区,经过沉淀处理后的水再通过斜管沉淀区上方的集水槽收集流进出水渠道。由于进水渠道内的水量随着渠道长度方向逐渐减少,即能保证渠道内的水流流速平稳。然而,采用斜管沉淀池有许多缺点:首先,斜管沉淀池没有特别的污泥收集装置,仅设置泥斗用于排出污泥沉淀,但由于污泥颗粒较细,其质量较轻,沉淀的污泥多呈类似胶体的浓稠物,泥斗很难将污泥沉淀充分排出。其次,由于污泥比重较小,且污泥在沉淀的过程中易发酵,发酵后污泥通常生成气泡包裹污泥颗粒,使得污泥颗粒积聚成团上浮,夹杂在斜管的管隙之间,易损坏斜管。又如在专利申请号为“201320314696.6”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中和站辐流沉淀池,属于工业污水处理领域,包括池体,池内设置中心管,池体设置溢流堰和溢流槽,池底设有刮泥耙,刮泥耙通过电机传动动力旋转,电机及其电控箱设置在池体上方的主梁上,主梁下面设置中心管,中心管套有中心笼,中心笼套有稳流筒,稳流筒与水流槽通过管道连接,其特征是稳流筒内设置配水挡板,配水挡板距离进水口0.8米,稳流筒的开孔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6%~20%,溢流堰前设置挡渣板,挡渣板为倾斜的,挡渣板与水平面呈60度倾角。相邻两个挡渣板之间的距离是200mm,挡渣板的宽度是1米,挡渣板的倾斜长度是1.15米。该技术提高了沉淀池的有效沉淀面积,提升了沉淀系统处理能力。该技术适用在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中,然而,使用该技术提供的中和站辐流沉淀池时,夹杂污泥的武术在沉淀池中沉淀后,污泥经刮泥耙刮下后,从泥斗中集中输出,因为污泥的比重较小,其质量较小,污泥流入泥斗后残留在泥斗内壁上,泥斗中形成与排泥口大致等口径的排泥通道,随着污泥残留增多,排泥通道的口径逐渐变小,影响排泥速度,也容易堵塞泥斗,无法彻底收集污泥。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充分收集污泥的污泥沉淀池排泥收集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沉淀池排泥收集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排泥充分,适于广泛推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泥沉淀池排泥收集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沉淀池和污泥收集器,所述污泥收集器包括有排泥管、排泥阀和排泥泵;排泥管包括有歧管和总管,歧管铺设在沉淀池内部的底面上,歧管与总管连通,排泥泵和排泥阀设置在沉淀池外部,所述排泥泵的吸入管与总管连通,排泥阀设置在排泥泵与沉淀池之间,用作排泥开关;歧管上均匀密布排泥通孔。污水中夹杂有污泥,将污水通入沉淀池中,经沉淀后,污泥沉淀积聚在沉淀池底部,歧管铺设在沉淀池的底部,打开排泥阀后,排泥泵工作,污泥在压力的作用下由排泥通孔吸入歧管中,再由歧管汇总至总管。整个装置简单,排泥效果好,适于广泛的污水处理过程。歧管设置有复数簇,复数簇歧管均匀铺设在沉淀池内部的底面上,复数簇歧管汇至总管。设置复数簇歧管,且复数簇歧管均匀分布在沉淀池的底面上,保证歧管可以充分吸走沉淀池各处的污泥,避免污泥残留。单簇歧管上所有排泥通孔的孔面积总和不大于总管横截面积。在实际应用时,可通过控制排泥阀的通断,安排复数簇歧管轮流工作,排泥阀开启后,积聚在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在排泥泵的作用下被抽出,设置单簇歧管上所有排泥通孔的孔面积总和不大于总管横截面积,便于歧管均匀地抽出污泥,避免排泥通孔孔径过大以致靠近排泥泵的部分排泥通孔优先排泥,确保整个沉淀池底部积聚的污泥得以充分排出,不留死角。该装置还包括有污泥池,污泥池与排泥泵的排出管连通。污泥池与沉淀池之间通过排泥泵连通,沉淀池将污水中的污泥沉淀下来后,排泥泵将污泥抽取输送到污泥池中,操作人员仅需定时脱水清理污泥池即可完成操作,简单方便。本技术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技术当中,利用沉淀池沉淀污泥,排出上清液后利用铺设在沉淀池底部的歧管将污泥充分排出,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可控性强,排出污泥彻底充分,不留死角,不存在污泥发酵上浮的问题,装置整体成本低,整个污泥排出过程能耗低、设备损坏率低,适于广泛的工业应用过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污泥沉淀池排泥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污泥沉淀池排泥收集装置的污泥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参见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泥沉淀池排泥收集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沉淀池1和污泥收集器2,污泥收集器2包括有排泥管21、排泥阀22和排泥泵23;排泥管21包括有歧管211和总管212,歧管211铺设在沉淀池1内部的底面上,歧管211与总管212连通,排泥泵23和排泥阀22设置在沉淀池1外部,所述排泥泵23的吸入管与总管212连通,排泥阀22设置在排泥泵23与沉淀池1之间,用作排泥开关;歧管211上均匀密布排泥通孔2121。污水中夹杂有污泥,将污水通入沉淀池1中,经沉淀后,污泥沉淀积聚在沉淀池1底部,歧管211铺设在沉淀池1的底部,打开排泥阀22后,排泥泵23工作,污泥在压力的作用下由排泥通孔2121吸入歧管211中,再由歧管211汇总至总管212,最后由总管212输送污泥经由排泥阀22排出。整个装置要求精度不高,适于广泛的污水处理过程。歧管211设置有复数簇,复数簇歧管211均匀铺设在沉淀池1内部的底面上,复数簇歧管211汇至总管212。设置复数簇歧管211,且复数簇歧管211均匀分布在沉淀池1的底面上,保证歧管211可以充分吸走沉淀池各处的污泥,避免污泥残留。单簇歧管211上所有排泥通孔2121的孔面积总和不大于总管212横截面积。在实际应用时,可通过控制排泥阀22的通断,安排复数簇歧管211轮流工作,排泥阀22开启后,积聚在沉淀池1底部、对应歧管211附近的的污泥在排泥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沉淀池排泥收集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沉淀池和污泥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收集器包括有排泥管、排泥阀和排泥泵;所述排泥管包括有歧管和总管,所述歧管铺设在沉淀池内部的底面上,所述歧管与总管连通,所述排泥泵和排泥阀设置在沉淀池外部,所述排泥泵的吸入管与总管连通,所述排泥阀设置在排泥泵与沉淀池之间,用作排泥开关;所述歧管上均匀密布排泥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沉淀池排泥收集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沉淀池和污泥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收集器包括有排泥管、排泥阀和排泥泵;所述排泥管包括有歧管和总管,所述歧管铺设在沉淀池内部的底面上,所述歧管与总管连通,所述排泥泵和排泥阀设置在沉淀池外部,所述排泥泵的吸入管与总管连通,所述排泥阀设置在排泥泵与沉淀池之间,用作排泥开关;所述歧管上均匀密布排泥通孔。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康子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