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机及移动扶手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208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以简单的作业来抑制移动扶手的故障声音等不良的乘客输送机及移动扶手引导装置。该乘客输送机(1)具备:对移动扶手(30)进行引导的移动扶手引导件(23),其设置于栏杆(14)的上部,且具有与移动扶手的内表面对置的对置平面(24)、收纳用于向栏杆固定的螺丝(27)的槽部(23b)、以及供螺丝(27)向槽部(23b)的底面(25)插入的贯通孔(23c);以及辅助引导构件(40),其设置于槽部(23b),且具有将移动扶手(30)的内表面支承为能够滑动的滑动面(41),辅助引导构件(40)的高度(h1)高于槽部(23b)的底面(25)与对置平面(24)之间的高度(h2)。

Passenger Conveyor and Mobile Handrail Guidanc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客输送机及移动扶手引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输送乘客的多个梯级循环移动的自动扶梯、电动通道等乘客输送机、以及用于该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乘客输送机具有:用于供乘客搭乘的梯级;内置构成为驱动该梯级进行循环的导轨和驱动机械等的主体框;以及由被引导装置引导的移动扶手等构成的栏杆。引导装置由与移动扶手接触的引导件、固定引导件的螺丝、支承引导件的框架构件等构成。栏杆通常被主体框保持而设置于建筑物。关于框架构件,已知有安装于栏杆的玻璃板等且在上部固定有引导件的框架构件。在这样的引导件中,与移动扶手相接的面随着时间发生磨损,因此,根据使用环境而导致磨损面镜面化,使与移动扶手之间的摩擦系数发生变化,有可能引起黏滑现象而引发故障声音等不良。已知在发生了故障声音等不良的情况下,将引导件更换为新品、或者设置辊式的引导件(专利文献1)。另外,为了防止故障声音等不良,示出如下方法:向移动扶手引导件安装在高度方向上突出的低摩擦性的部件,使移动扶手的行驶阻力降低(专利文献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0458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43331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仅通过将引导件更换为新品,有可能随着时间而再次发生故障声音等不良。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向辊式的引导件的更换由于结构大幅不同,因此,存在不仅增加费用、在更换作业中还耗费很多时间这样的课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方法中,由于预先决定了安装具有低摩擦性的部件的位置和方法,因此,对于新安装的乘客输送机来说是有效的,但存在无法应对已设的乘客输送机这一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作业来抑制移动扶手的故障声音等不良的乘客输送机及移动扶手引导装置。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了例如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结构。本申请包含多个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但若举出其一例则为,一种乘客输送机,具备:梯级,其呈环状连结而行驶;栏杆,其沿着梯级的行驶方向而设置;移动扶手,其沿梯级的行驶方向移动;移动扶手引导件,其设置于栏杆的上部,且具备与移动扶手的内表面对置的对置平面、收纳用于向栏杆固定的螺丝的槽部、以及供螺丝向槽部的底面插入的贯通孔,该移动扶手引导件对移动扶手进行引导;以及辅助引导构件,其设置于槽部,且具有将移动扶手的内表面支承为能够滑动的滑动面,辅助引导构件的高度高于槽部的底面与对置平面之间的高度。另外为,一种移动扶手引导装置,具备:移动扶手,其沿呈环状连结而成的梯级的行驶方向进行移动;移动扶手引导件,其具备与移动扶手的内表面对置的对置平面、用于收纳螺丝的槽部、以及设置于槽部的底面且用于供螺丝插入的贯通孔,该移动扶手引导件对移动扶手进行引导;以及辅助引导构件,其设置于槽部,且具有将移动扶手的内表面支承为能够滑动的滑动面,辅助引导构件的高度高于槽部的底面与对置平面之间的高度。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以简单的作业来抑制移动扶手的故障声音等不良。另外,针对已设的乘客输送机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予以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的乘客输送机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从宽度方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的栏杆上部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的辅助引导构件的立体图。图4是从宽度方向观察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的辅助引导构件固定于移动扶手引导件时的栏杆上部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从长边方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的栏杆上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辅助引导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例的侧视图。图7是辅助引导构件的又一实施方式例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乘客输送机,2…主体框架,5…梯级,6…机械室,7…驱动装置,8…传递链轮,9…传递链条,10…上部链轮,11…移动扶手引导轨,12…下部链轮,13…梯级链条,14…栏杆,16…扶手驱动用链轮,17…扶手驱动用链条,18…扶手驱动装置,19…驱动轮,20…从动轮,22…台座构件,23…移动扶手引导件,23b…槽部,23c…螺丝孔(长孔),23d…螺丝孔(圆孔),24…对置平面部,25…底面,26…间隔件,27…螺丝,28…上框架,29…下框架,30…移动扶手,31…平板部,32…弯曲部,40、60、70…辅助引导构件,40a、60a、70a…凹部,40b…贯通孔,41、61、71…滑动面,42、62、72…倾斜面,43、63、73…圆角部,60…开口部,74…突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乘客输送机及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针对共用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乘客输送机的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为“本例”)。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例的乘客输送机的概要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例的乘客输送机1是设置在建筑结构物的下楼层100B与上楼层100A之间的倾斜型的乘客输送机、即所谓的自动扶梯。乘客输送机1具备主体框架2、下侧出入口地板50B、上侧出入口地板50A、栏杆14、多个梯级5、移动扶手30、驱动装置7、传递链条9、上部(驱动)链轮10、下部(从动)链轮12、以及梯级链条13。主体框架2跨越下楼层100B与上楼层100A而设置。主体框架2由倾斜区间2c、上水平区间2a以及下水平区间2b构成。以下,将主体框架2中的从下楼层100B朝向上楼层100A延伸的方向设为主体框架2的长边方向。另外,将从下楼层100B观察主体框架2的状态下的左右方向设为主体框架2的宽度方向。在主体框架2的长边方向的上楼层100A侧设置有上侧出入口地板50A。另外,在主体框架2的长边方向的下楼层100B侧设置有下侧出入口地板50B。上侧出入口地板50A支承于上楼层100A,下侧出入口地板50B支承于下楼层100B。另外,在设置于上侧出入口地板50A的下方的机械室6配置有驱动装置7和上部链轮10。在下侧出入口地板50B的下方配置有下部链轮12。在上部链轮10与驱动装置7所具有的传递链轮8之间绕挂有传递链条9。另外,在上部链轮10与下部链轮12之间绕挂有梯级链条13。而且,利用驱动装置7使传递链轮8旋转,从而经由传递链条9使上部链轮10旋转,通过上部链轮10旋转,从而经由梯级链条13使下部链轮12旋转。在主体框架2支承有能够移动的多个梯级5。多个梯级5经由梯级链条13呈环状地连结,且被安装于主体框架2的未图示的引导轨引导而在去路侧和回路侧进行循环移动。乘客搭乘于在去路侧移动的梯级5而被输送。栏杆14支承于主体框架2的上部,且配置在主体框架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在栏杆14上安装有能够移动的移动扶手30,移动扶手30被支承为沿与梯级5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移动。在上部链轮10的附近设置有使移动扶手30移动的扶手驱动装置18。扶手驱动装置18具备与上部链轮10同轴设置的扶手驱动用链轮16、绕挂于扶手驱动用链轮16的扶手驱动用链条17,经由扶手驱动用链条17而对移动扶手30进行驱动。需要说明的是,扶手驱动用链条17通过与上部链轮10同步的扶手驱动用链轮16进行旋转而进行驱动。图2是从宽度方向观察栏杆14的上部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栏杆14的上部,移动扶手引导件23与剖面C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客输送机,具备:梯级,其呈环状地连结而行驶;栏杆,其沿着所述梯级的行驶方向而设置;移动扶手,其沿所述梯级的行驶方向移动;以及移动扶手引导件,其具有与所述移动扶手的内表面对置的对置平面、收纳用于向所述栏杆固定的螺丝的槽部、以及供所述螺丝向所述槽部的底面插入的贯通孔,该移动扶手引导件设置在所述栏杆的上部,其中,所述乘客输送机具备辅助引导构件,该辅助引导构件设置于所述槽部且具有将所述移动扶手的内表面支承为能够滑动的滑动面,所述辅助引导构件的高度高于所述槽部的底面与所述对置平面之间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10 JP 2018-0016111.一种乘客输送机,具备:梯级,其呈环状地连结而行驶;栏杆,其沿着所述梯级的行驶方向而设置;移动扶手,其沿所述梯级的行驶方向移动;以及移动扶手引导件,其具有与所述移动扶手的内表面对置的对置平面、收纳用于向所述栏杆固定的螺丝的槽部、以及供所述螺丝向所述槽部的底面插入的贯通孔,该移动扶手引导件设置在所述栏杆的上部,其中,所述乘客输送机具备辅助引导构件,该辅助引导构件设置于所述槽部且具有将所述移动扶手的内表面支承为能够滑动的滑动面,所述辅助引导构件的高度高于所述槽部的底面与所述对置平面之间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中,所述辅助引导构件的形状为长条状,在所述辅助引导构件形成有朝向两端部侧倾斜的倾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中,所述辅助引导构件的形状为长条状,在所述辅助引导构件的两端部形成有圆角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中,所述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雄司宇津宫博文鹤丸明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