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管和具有该加热管的加热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23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管和具有该加热管的加热模组。所述加热管包括:管体,管体具有管腔;多个加热部,多个加热部设在管腔内,多个加热部串联,其中多个加热部中的至少两个的电阻彼此不相等和/或多个加热部中的至少两个的长度密度彼此不相等,多个加热部中的至少两个在管体的长度方向上与管体的不同部分相对;以及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第一引出部与多个加热部中的一个电连接,第二引出部与多个加热部中的另一个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加热管具有能耗低等优点。

Heating tube and heating module with the heating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管和具有该加热管的加热模组
本技术涉及玻璃加工领域,具体地,涉及加热管,还涉及具有该加热管的加热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车载新型一体化中控显示技术等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曲面显示技术因具有时尚的外观、优美的造型,故其市场需求起来越来越广。同时随着5G技术的发展需求,3D玻璃做为曲面显示技术最关键一个零件,其生产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3D玻璃制造设备的加热装置存在能耗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加热管和具有该加热管的加热模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具有管腔;多个加热部,多个所述加热部设在所述管腔内,多个所述加热部串联,其中多个所述加热部中的至少两个的电阻彼此不相等和/或多个所述加热部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的长度密度彼此不相等,多个所述加热部中的所述至少两个在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管体的不同部分相对;以及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所述第一引出部与多个所述加热部中的一个电连接,所述第二引出部与多个所述加热部中的另一个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加热管具有能耗低的优点。优选地,多个所述加热部包括主加热部和侧加热部,所述主加热部的端部与所述侧加热部的端部电连接,其中所述侧加热部的电阻与所述主加热部的电阻不相等和/或所述侧加热部的长度密度与所述主加热部的长度密度不相等。优选地,多个所述加热部包括第一侧加热部、第二侧加热部和中间加热部,所述中间加热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加热部的端部电连接,所述中间加热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侧加热部的端部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加热部的电阻与所述中间加热部的电阻不相等和/或所述第一侧加热部的长度密度与所述中间加热部的长度密度不相等,所述第二侧加热部的电阻与所述中间加热部的电阻不相等和/或所述第二侧加热部的长度密度与所述中间加热部的长度密度不相等。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加热部的电阻等于所述第二侧加热部的电阻和/或所述第一侧加热部的长度密度等于所述第二侧加热部的长度密度。优选地,多个所述加热部构成多个所述加热部组,多个所述加热部组沿第一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每个所述加热部组包括第一侧加热部、第二侧加热部和中间加热部,所述中间加热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加热部的端部电连接,所述中间加热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侧加热部的端部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加热部的电阻与所述中间加热部的电阻不相等和/或所述第一侧加热部的长度密度与所述中间加热部的长度密度不相等,所述第二侧加热部的电阻与所述中间加热部的电阻不相等和/或所述第二侧加热部的长度密度与所述中间加热部的长度密度不相等。优选地,多个所述加热部组的所述第一侧加热部的电阻彼此相等和/或多个所述加热部组的所述第一侧加热部的长度密度彼此相等,多个所述加热部组的所述第二侧加热部的电阻彼此相等和/或多个所述加热部组的所述第二侧加热部的长度密度彼此相等。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加热部的电阻等于所述第二侧加热部的电阻和/或所述第一侧加热部的长度密度等于所述第二侧加热部的长度密度。优选地,每个所述加热部构造成螺旋状,多个所述加热部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的螺距和直径中的至少一者彼此不相等。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加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加热管。根据本技术加热模组具有能耗低的优点。优选地,所述加热模组包括: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以及多个所述加热管,多个所述加热管的一部分设在所述上加热板上或者设在所述上加热板内,多个所述加热管的其余部分设在所述下加热板上或者设在所述下加热板内。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机的第一冷却件(第二冷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加热前);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加热后);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加热前);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加热后);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装置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管60。如图12和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管60包括管体610、多个加热部620、第一引出部631和第二引出部632。第一引出部631可以与多个加热部620中的一个电连接,第二引出部632可以与多个加热部620中的另一个电连接。管体610具有管腔611,多个加热部620设在管腔611内,多个加热部620串联。其中,多个加热部620中的至少两个的电阻彼此不相等和/或多个加热部620中的该至少两个的长度密度彼此不相等,多个加热部620中的该至少两个在管体610的长度方向上与管体610的不同部分相对。其中,一个加热部620的该长度密度是指:该加热部620的长度与管体610的与该加热部620相对的部分的长度的比值。如果加热部620是非直线状(例如波纹状、螺旋状),加热部620的长度是指:将加热部620拉直后,加热部620的实际长度。在利用热弯方法制造3D玻璃制品时,玻璃板的不同部分所需的热量也不同。具体地,需要弯曲的部分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不需要弯曲的部分可以吸收较少的热量。现有的加热管只能均匀地散发热量,即现有的加热管的不同部分散发的热量基本相等,这就导致玻璃板的不需要热弯的部分也被加热到最高温度(实际上不需要被加热到最高温度),因此存在热能浪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管60通过使多个加热部620中的该至少两个的电阻彼此不相等和/或多个加热部620中的该至少两个的长度密度彼此不相等,从而可以使该至少两个加热部620产生的热量彼此不相等。由于多个加热部620中的该至少两个在管体610的长度方向上与管体610的不同部分相对,因此可以使加热管60的不同部分散发的热量彼此不相等。具体地,可以使加热管60的散发热量较多的部分与玻璃板2的需要热弯的部分相对,使加热管60的散发热量较少的部分与玻璃板2的不需要热弯的部分相对,以便降低加热管60的能耗。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管60具有能耗低等优点。与现有的加热管相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管60可以降低5%-10%的能耗。如图1-图1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3D玻璃热弯机1可以包括炉体10、第一隔板121、第二隔板122、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管(60),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610),所述管体(610)具有管腔(611);多个加热部(620),多个所述加热部(620)设在所述管腔(611)内,多个所述加热部(620)串联,其中多个所述加热部(620)中的至少两个的电阻彼此不相等和/或多个所述加热部(620)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的长度密度彼此不相等,多个所述加热部(620)中的所述至少两个在所述管体(610)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管体(610)的不同部分相对;以及第一引出部(631)和第二引出部(632),所述第一引出部(631)与多个所述加热部(620)中的一个电连接,所述第二引出部(632)与多个所述加热部(620)中的另一个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管(60),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610),所述管体(610)具有管腔(611);多个加热部(620),多个所述加热部(620)设在所述管腔(611)内,多个所述加热部(620)串联,其中多个所述加热部(620)中的至少两个的电阻彼此不相等和/或多个所述加热部(620)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的长度密度彼此不相等,多个所述加热部(620)中的所述至少两个在所述管体(610)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管体(610)的不同部分相对;以及第一引出部(631)和第二引出部(632),所述第一引出部(631)与多个所述加热部(620)中的一个电连接,所述第二引出部(632)与多个所述加热部(620)中的另一个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管(6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热部(620)包括主加热部和侧加热部,所述主加热部的端部与所述侧加热部的端部电连接,其中所述侧加热部的电阻与所述主加热部的电阻不相等和/或所述侧加热部的长度密度与所述主加热部的长度密度不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管(6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热部(620)包括第一侧加热部(621)、第二侧加热部(622)和中间加热部(623),所述中间加热部(6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加热部(621)的端部电连接,所述中间加热部(6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侧加热部(622)的端部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加热部(621)的电阻与所述中间加热部(623)的电阻不相等和/或所述第一侧加热部(621)的长度密度与所述中间加热部(623)的长度密度不相等,所述第二侧加热部(622)的电阻与所述中间加热部(623)的电阻不相等和/或所述第二侧加热部(622)的长度密度与所述中间加热部(623)的长度密度不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管(6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加热部(621)的电阻等于所述第二侧加热部(622)的电阻和/或所述第一侧加热部(621)的长度密度等于所述第二侧加热部(622)的长度密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管(6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军哲
申请(专利权)人: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