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热弯装置及热弯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9468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玻璃热弯装置及热弯方法,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沿纵向相对设置的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以及位于上模装置与下模装置之间的高频加热环装置;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均包括模板及其第一驱动组件、对模板背面进行加热的电热板及其第二驱动组件、对模板背面进行冷却的冷却板及其第三驱动组件。热压过程中,先通过高频加热方式对模板进行快速加热,在达到接近热压温度的预设温度时,改用电加热方式对模板进行二次加热并加压,使模板温度分布均匀,采用两次不同形式的加热,同时满足了加热效率与热分布的均匀度,提高了玻璃热压生产效率及品质;完成热压后,再对模板进行冷却,可避免模板因长期高温而快速老化,延长了模板的使用寿命。

A Glass Hot Bending Device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热弯装置及热弯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热弯
,具体是指一种玻璃热弯装置及一种玻璃热弯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曲面玻璃屏的发展,屏幕玻璃热弯技术应运而生,在曲面玻璃生产过程中,热压的平面度及热压效率是关乎质量与效率的关键性问题。现有的玻璃热弯工艺及设备中,大多采用高频加热方式,因其升温速度快,效率较高,但由于高频加热是通过环状的高频装置对模具的周边加热,导致模具中心部分温度不如周边温度高,模具热量分布不均匀,玻璃热压成型后易出现平面度不合格的现象。而传统电加热热压工艺,由于加热模具升温较慢,导致生产效率较低。另外,热压过程中,模具持续的高温,易导致模具材料老化,影响模具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压平面度好,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的玻璃热弯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玻璃热弯装置,包括沿纵向相对设置的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以及位于所述上模装置与所述下模装置之间的高频加热环装置;所述上模装置和所述下模装置均包括模板、驱动所述模板升降的第一驱动组件、对所述模板背面进行加热的电热板、驱动所述电热板升降并对其加压的第二驱动组件、对所述模板背面进行冷却的冷却板,以及驱动所述冷却板插入所述电热板与所述模板之间并贴合所述模板背面的第三驱动组件;还包括监控所述模板温度的温控组件。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冷却板的背面分布有若干垂直的紧定螺钉,所述冷却板通过背面的所述紧定螺钉与所述电热板抵接。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气缸、安装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第一固定板、由所述第一驱动气缸驱动的第一活动板、以及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板下方的若干第一导柱,所述模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导柱的底端并与所述第一活动板平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下方的若干第二导柱、通过导套与所述第二导柱滑动配合的第二活动板、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且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板沿所述第二导柱滑动的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电热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内侧面;所述第一活动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方,所述第一导柱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第二活动板以及所述电热板并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配合。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还设有短程往复运动的第四驱动气缸。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横向固定的导轨板、横向驱动所述冷却板的第三驱动气缸、安装于所述冷却板于所述导轨板之间的滑轨副,所述冷却板的背面与所述电热板的底面抵接。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温控组件包括非接触式检测所述模板加热实时温度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压平面度好,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的玻璃热弯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玻璃热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上、下对应的模板盖合后,通过高频装置从模板外周对其进行加热,使其快速达到预设温度;S2、达到高频加热的预设温度后,再改用电加热装置对模板进行二次加热,使其达到预设的热压温度;S3、在预设的热压温度下,对模板进行加压保持,完成玻璃材料的热压;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如下步骤:S4、完成热压后,对模板进行冷却。其有益效果在于:热压过程中,先通过高频加热方式对模板进行快速加热,在达到接近热压温度的预设温度时,改用电加热方式对模板进行二次加热并加压,使模板温度分布均匀,采用两次不同形式的加热,同时满足了加热效率与热分布的均匀度,提高了玻璃热压生产效率及品质;完成热压后,再对模板进行冷却,可避免模板因长期高温而快速老化,延长了模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热弯装置在进行高频加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热弯装置在进行电热板加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热弯装置的模板在冷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冷却板与所述模板及电热板压合在一起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高频加热环装置;2、模板;3、第一驱动组件;31、第一驱动气缸;32、第一固定板;33、第一活动板;34、第一导柱;4、电热板;5、第二驱动组件;51、第二驱动气缸;52、第二固定板;53、第二活动板;54、第二导柱;55、第四驱动气缸;6、冷却板;61、紧定螺钉;7、第三驱动组件;71、导轨板;72、第三驱动气缸;73、滑轨副;8、温控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模板的背面是指模板上与模芯相反的一面;第二活动板的内侧面是指第二活动板对应模板的一面。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仅结构原理对应,而不应理解为其具体结构部件及尺寸等完全对称。参考图1至图4,一种玻璃热弯装置,包括沿纵向相对设置的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以及位于所述上模装置与所述下模装置之间的高频加热环装置1;所述上模装置和所述下模装置均包括模板2、驱动所述模板2升降的第一驱动组件3、对所述模板2背面进行加热的电热板4、驱动所述电热板4升降并对其加压的第二驱动组件5、对所述模板2背面进行冷却的冷却板6,以及驱动所述冷却板6插入所述电热板4与所述模板2之间并贴合所述模板2背面的第三驱动组件7;还包括监控所述模板2温度的温控组件8。其工作原理是:先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将所述上模装置及所述下模装置的所述模板2驱动至所述高频加热环装置1处,然后启动高频加热环装置1进行预加热,并由所述温控组件8对所述模板2温度进行监控,当模具达到预设温度后,所述高频加热环装置1停止加热,由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驱动所述电热板4向所述模板2靠拢压紧,对所述模板2进行二次加热并加压,并由所述温控组件8对所述模板2温度进行监控,当达到热压温度及时间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将所述电热板4抬升,此时,由所述第三驱动组件7驱动所述冷却板6插入所述模板2与所述电热板4之间,并下压所述冷却板6使之与贴合所述模板2背面。另外,一台玻璃热弯设备内可并列设置多组上述玻璃热弯装置,甚至于共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和/或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而设置多组所述模板2、高频加热环装置1及第三驱动组件7等结构形式,均属于本方案的结构范围。热压过程中,先通过高频加热方式对模板2进行快速加热,在达到接近热压温度的预设温度时,改用电加热方式对模板2进行二次加热并加压,使模板2温度分布均匀,采用两次不同形式的加热,同时满足了加热效率与热分布的均匀度,提高了玻璃热压生产效率及品质;完成热压后,再对模板2进行冷却,可避免模板2因长期高温而快速老化,延长了模板2的使用寿命。一种实施例,所述冷却板6的背面分布有若干垂直的紧定螺钉61,所述冷却板6通过背面的所述紧定螺钉61与所述电热板4抵接。通过紧定螺钉61抵接电热板4,一方面可将冷却板6与电热板4隔开,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各紧定螺钉61,可使所述冷却板6与所述模板2更贴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及第二驱动组件5均可通过常规的升降驱动结构来实现,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驱动气缸31、安装所述第一驱动气缸31的第一驱固定板32、由所述第一驱动气缸31驱动的第一活动板33、以及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板33下方的若干第一导柱34,所述模板2固定于所述第一导柱34的底端并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热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纵向相对设置的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以及位于所述上模装置与所述下模装置之间的高频加热环装置;所述上模装置和所述下模装置均包括模板、驱动所述模板升降的第一驱动组件、对所述模板背面进行加热的电热板、驱动所述电热板升降并对其加压的第二驱动组件、对所述模板背面进行冷却的冷却板,以及驱动所述冷却板插入所述电热板与所述模板之间并贴合所述模板背面的第三驱动组件;还包括监控所述模板温度的温控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热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纵向相对设置的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以及位于所述上模装置与所述下模装置之间的高频加热环装置;所述上模装置和所述下模装置均包括模板、驱动所述模板升降的第一驱动组件、对所述模板背面进行加热的电热板、驱动所述电热板升降并对其加压的第二驱动组件、对所述模板背面进行冷却的冷却板,以及驱动所述冷却板插入所述电热板与所述模板之间并贴合所述模板背面的第三驱动组件;还包括监控所述模板温度的温控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热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的背面分布有若干垂直的紧定螺钉,所述冷却板通过背面的所述紧定螺钉与所述电热板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玻璃热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气缸、安装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第一固定板、由所述第一驱动气缸驱动的第一活动板、以及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板下方的若干第一导柱,所述模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导柱的底端并与所述第一活动板平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下方的若干第二导柱、通过导套与所述第二导柱滑动配合的第二活动板、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且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板沿所述第二导柱滑动的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成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三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