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75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避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217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避雷器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75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避雷器;包括导线侧电极、高压侧电极、避雷器本体和绝缘底座;所述导线侧电极通过固定夹具固定在导线上,高压侧电极与导线侧电极相对间隔设置且二者间的间隔距离构成串联间隙H;所述避雷器本体的上端与高压侧电极固定连接,避雷器本体的下端与绝缘底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多节本体单元串联构成的避雷器本体,避免了单节避雷器本体结构的长度局限,方便了避雷器的运输和安装;本体单元采用高性能单柱氧化锌电阻片串联,其方波耐受能力较传统电阻片提升50%,可有效吸收导入的能量,降低了避雷器本体的整体重量,使得安装较为方便。

A Composite Coat Arrester for 750 kV UHV AC Transmiss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75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避雷器
本技术涉及避雷器
,具体指一种75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避雷器。
技术介绍
750kV交流输电线路是我国大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底,总里程数超过17300km,具有的高杆塔、长距离、沿线雷电活动和地形地貌复杂等特点,使其遭受雷击概率远比其他线路要高。同时,2015~2016年750kV交流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别占跳闸总数的63%和42%,雷击是造成750kV交流输电线路跳闸的首要原因。经研究表明,避雷器能够有效降低电网雷击故障,是当前电网防雷最有效手段之一。因此,研究应用避雷器已成为电网雷电过电压防护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的高压电网避雷器整体重量较高,避雷器的安装属于高空作业,这就给安装和维护造成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方便、避雷效果好的75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避雷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75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避雷器,包括导线侧电极、高压侧电极、避雷器本体和绝缘底座;所述导线侧电极通过固定夹具固定在导线上,高压侧电极与导线侧电极相对间隔设置且二者间的间隔距离构成串联间隙H;所述避雷器本体的上端与高压侧电极固定连接,避雷器本体的下端与绝缘底座固定连接。根据以上方案,所述避雷器本体包括N节的本体单元,N为大于2的整数,N节的本体单元依次首尾相接构成避雷器本体。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本体单元内部为单柱氧化锌电阻片串联体。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串联间隙H的范围在1900-2100mm之间。根据以上方案,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长度为1380mm。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本体单元的单柱氧化锌电阻片规格为Φ71×22.5mm,本体单元的2ms方波耐受电流为1800A。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绝缘底座的长度为197mm,绝缘底座的绝缘电阻大于2500MΩ。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合理,多节本体单元串联构成的避雷器本体,避免了单节避雷器本体结构的长度局限,方便了避雷器的运输和安装;本体单元采用高性能单柱氧化锌电阻片,其方波耐受能力较传统电阻片提升50%,可有效吸收导入的能量,降低了避雷器本体的整体重量,使得安装较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线侧电极;2、高压侧电极;3、避雷器本体;4、绝缘底座;11、固定夹具;21、串联间隙H;31、本体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75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避雷器,包括导线侧电极1、高压侧电极2、避雷器本体3和绝缘底座4;所述导线侧电极1通过固定夹具11固定在导线上,高压侧电极2与导线侧电极1相对间隔设置且二者间的间隔距离构成串联间隙H21;所述避雷器本体3的上端与高压侧电极2固定连接,避雷器本体3的下端与绝缘底座4固定连接;所述导线侧电极1与高压侧电极2之间的串联间隙H21可根据安装环境进行调整,通过调节固定夹具11和绝缘底座4的安装参数控制串联间隙H21的数据,串联间隙H21的范围在1900-2100mm之间,安装时可灵活调节以保证避雷器的性能;所述避雷器本体3包括N节的本体单元31,N为大于2的整数,N节的本体单元31依次首尾相接构成避雷器本体3;分体式的避雷器本体3有效控制了单节部件的尺寸,方便了避雷器安装和运输困难问题。所述本体单元31内部为单柱氧化锌电阻片串联体,氧化锌电阻片规格为Φ71×22.5mm,2ms方波耐受电流为1800A;高性能的单柱氧化锌电阻片可有效降低避雷器整体重量,其方波耐受能力较传统电阻片提升50%。所述避雷器本体3的长度为1380mm,所述绝缘底座4的长度为197mm,绝缘底座4的绝缘电阻大于2500MΩ,优选的避雷器本体3采用4节本体单元31组装而成,单个本体单元31的规格获得有效的控制,体积与重量较小从而方便安装和调试的进行;同时,多节分体式的避雷器本体3设计可保证避雷器的参数控制,可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避雷使用要求,应用范围更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75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避雷器,包括导线侧电极(1)、高压侧电极(2)、避雷器本体(3)和绝缘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侧电极(1)通过固定夹具(11)固定在导线上,高压侧电极(2)与导线侧电极(1)相对间隔设置且二者间的间隔距离构成串联间隙H(21);所述避雷器本体(3)的上端与高压侧电极(2)固定连接,避雷器本体(3)的下端与绝缘底座(4)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75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避雷器,包括导线侧电极(1)、高压侧电极(2)、避雷器本体(3)和绝缘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侧电极(1)通过固定夹具(11)固定在导线上,高压侧电极(2)与导线侧电极(1)相对间隔设置且二者间的间隔距离构成串联间隙H(21);所述避雷器本体(3)的上端与高压侧电极(2)固定连接,避雷器本体(3)的下端与绝缘底座(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5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本体(3)包括N节的本体单元(31),N为大于2的整数,N节的本体单元(31)依次首尾相接构成避雷器本体(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75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帅谷山强曹伟陈家宏谭进王剑吕军刘新杜雪松王智凯陈秀敏刘刚张瑞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