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避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217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爆避雷器,包括上盖体、下盖体及设置在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的伞裙套,伞裙套、上盖体和下盖体之间围设形成腔体;腔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有上电极、芯体和下电极,上电极上连接有上接头,下电极上连接有下接头;芯体外周包围有绝缘套;伞裙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吸热体,伞裙套下端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吸热体与通孔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伞裙套下端套设有散热体,散热体上与通孔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吸热体与散热体通过螺栓连接,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通孔与第一安装孔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吸热体吸收伞裙套内部的热量,通过螺栓传递给散热体,将热量转移到外界,达到伞裙套内外温度平衡;散热效果好。

An Explosion-proof Lightning Arre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爆避雷器
本技术涉及避雷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爆避雷器。
技术介绍
避雷器,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并限制续流时间也常限制续流幅值的一种电器。由于氧化锌电阻片具有优异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可以大幅度限制过电压幅值,与各种被保护设备的绝缘良好配合,所以氧化锌避雷器目前应用场景最多,但由于长期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这些过电压作用的结果导致避雷器内部电阻片温度的升高,另外还有间断地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等暂态过电压的作用,当电流幅值超过一定大小后,电阻片温度将超过某一极限值,引起避雷器热破坏而发生爆炸,爆炸有可能会使避雷器整个结构炸裂,造成设备损坏、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所以,现急需易于散热的避雷器,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820979618.0″,专利名称为″防爆避雷器″的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增强散热的避雷器,但是该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散热效果还是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爆避雷器,提高避雷器的散热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防爆避雷器,包括上盖体、下盖体及设置在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的伞裙套,所述伞裙套、上盖体和下盖体之间围设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有上电极、芯体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上连接有上接头,所述下电极上连接有下接头;所述芯体外周包围有绝缘套;所述伞裙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吸热体,伞裙套下端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吸热体与所述通孔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伞裙套下端套设有散热体,所述散热体上与所述通孔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吸热体与散热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通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螺纹连接。再进一步的,所述吸热体为筒状。再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伞裙套左右两侧。再进一步的,所述散热体由两个半圆环构成。再进一步的,所述散热体与伞裙套之间垫有密封垫。再进一步的,所述吸热体与散热体的材质为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本技术在伞裙套内部放置吸热体,在伞裙套上开设通孔,通过螺栓连接伞裙套外部的散热体,利用吸热体吸收伞裙套内部的热量,通过螺栓传递给散热体,将热量转移到外界,达到伞裙套内外温度平衡;散热效果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爆避雷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爆避雷器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盖体;2、下盖体;3、伞裙套;4、腔体;5、上电极;6、芯体;7、下电极;8、绝缘套;9、吸热体;10、通孔;11、第一安装孔;12、散热体;13、第二安装孔;14、螺栓;15、密封垫;16、上接头;17、下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防爆避雷器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上盖体1、下盖体2及安装在所述上盖体1与下盖体2之间的伞裙套3,所述伞裙套3、上盖体1和下盖体2之间围设形成腔体4,所述腔体4内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有上电极5、芯体6和下电极7,所述上电极5上连接有上接头16,所述下电极7上连接有下接头17,所述芯体6外周包围有绝缘套8,这是现有避雷器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具体实施例中所特有的是所述伞裙套3的内壁上放置有吸热体9,吸热体为为筒状,吸热体的外壁直径略小于伞裙套的内壁直径,使吸热体能够插入伞裙套内部。伞裙套3下端开设有左右两个通孔10,通孔具体在伞裙套3的伞叶下方。所述吸热体9与所述通孔10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所述伞裙套3下端套设有散热体12,所述散热体12由两个半圆环构成,所述散热体12上与所述通孔10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3,每个半圆环上均有一个第二安装孔。所述散热体12与伞裙套3之间垫有密封垫15,由于散热体为两个半圆环,使半圆环能卡在伞裙套外周将密封垫压紧,防止水从通孔处进入伞裙套内部。所述吸热体9与散热体12通过螺栓14连接,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具有内螺纹,所述螺栓14与第二安装孔13螺纹连接,穿过通孔10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螺纹连接,将吸热体与散热体通过螺栓连接起来,所述吸热体9与散热体12的材质为铜,导热性好,螺栓的材质也为金属,吸热体能够将伞裙套内部的热量吸收,通过螺栓将热量传递给散热体,将热量转移到外界,达到内外温度平衡。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避雷器,包括上盖体(1)、下盖体(2)及设置在所述上盖体(1)与下盖体(2)之间的伞裙套(3),所述伞裙套(3)、上盖体(1)和下盖体(2)之间围设形成腔体(4);所述腔体(4)内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有上电极(5)、芯体(6)和下电极(7),所述上电极(5)上连接有上接头(16),所述下电极(7)上连接有下接头(17);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6)外周包围有绝缘套(8);所述伞裙套(3)的内壁上设置有吸热体(9),伞裙套(3)下端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0),所述吸热体(9)与所述通孔(10)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所述伞裙套(3)下端套设有散热体(12),所述散热体(12)上与所述通孔(10)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3);所述吸热体(9)与散热体(12)通过螺栓(14)连接,所述螺栓(14)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13)、通孔(10)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避雷器,包括上盖体(1)、下盖体(2)及设置在所述上盖体(1)与下盖体(2)之间的伞裙套(3),所述伞裙套(3)、上盖体(1)和下盖体(2)之间围设形成腔体(4);所述腔体(4)内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有上电极(5)、芯体(6)和下电极(7),所述上电极(5)上连接有上接头(16),所述下电极(7)上连接有下接头(17);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6)外周包围有绝缘套(8);所述伞裙套(3)的内壁上设置有吸热体(9),伞裙套(3)下端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0),所述吸热体(9)与所述通孔(10)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所述伞裙套(3)下端套设有散热体(12),所述散热体(12)上与所述通孔(10)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3);所述吸热体(9)与散热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霞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奋强电力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