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通风降尘综合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7599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通风降尘综合治理装置,其包括:外部风机、输风管、内部风机、第一水幕降尘装置和第二水幕降尘装置;外部风机设置在隧道洞口的外部;输风管一端连通外部风机,另一端深入隧道内部;内部风机设置在隧道内部,内部风机以预定的间隔距离间隔设置;第一水幕降尘装置设置在隧道内;第二水幕降尘装置设置在隧道内,第二水幕降尘装置与第一水幕降尘装置相比更加接近隧道洞口。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隧道通风降尘综合治理装置,缩短了洞内除尘时间,增加了各工序的工作效率,有效的控制了隧道内烟尘污染问题,为作业人员提供一个健康的作业环境。

A Comprehensive Control Device for Tunnel Ventilation and Dust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通风降尘综合治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通风降尘综合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隧道内进行施工时,由于隧道的深度较大,隧道内部的空气环境较差,不利于现场施工工人的健康。现有的通风降尘措施,仅仅采用了单一的压入式通风,通风效果不佳,达不到除尘快、用时短的目的。现有的隧道通风技术缺点主要有:1、通风方式单一、效果差、时间长;2、隧道内烟尘污染严重,作业人员的施工环境不达标;3、对其他交叉工序作业影响大,工作效率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通风降尘综合治理装置,以解决现有降风除尘设备整体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隧道通风降尘综合治理装置,所述隧道的最内部为工作面;所述装置包括:外部风机、输风管、内部风机、第一水幕降尘装置和第二水幕降尘装置;所述外部风机设置在隧道洞口的外部;所述输风管一端连通外部风机,另一端深入隧道内部;所述内部风机设置在隧道内部,内部风机以预定的间隔距离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幕降尘装置设置在隧道内;所述第二水幕降尘装置设置在隧道内,第二水幕降尘装置与第一水幕降尘装置相比更加接近隧道洞口。本技术如上所述的隧道通风降尘综合治理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通风降尘综合治理装置,所述隧道的最内部为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外部风机、输风管、内部风机、第一水幕降尘装置和第二水幕降尘装置;所述外部风机设置在隧道洞口的外部;所述输风管一端连通外部风机,另一端深入隧道内部;所述内部风机设置在隧道内部,内部风机以预定的间隔距离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幕降尘装置设置在隧道内;所述第二水幕降尘装置设置在隧道内,第二水幕降尘装置与第一水幕降尘装置相比更加接近隧道洞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通风降尘综合治理装置,所述隧道的最内部为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外部风机、输风管、内部风机、第一水幕降尘装置和第二水幕降尘装置;所述外部风机设置在隧道洞口的外部;所述输风管一端连通外部风机,另一端深入隧道内部;所述内部风机设置在隧道内部,内部风机以预定的间隔距离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幕降尘装置设置在隧道内;所述第二水幕降尘装置设置在隧道内,第二水幕降尘装置与第一水幕降尘装置相比更加接近隧道洞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通风降尘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幕降尘装置包括底座、滚轮、第一竖向导杆、第二竖向导杆和顶部导杆;所述第一竖向导杆固定在底座一端,所述第二竖向导杆固定在底座的另一端,位置与第一竖向导杆相对;所述顶部导杆连接在第一竖向导杆和第二竖向导杆之间;喷头安装座安装在导杆内,能够在导杆内移动;喷头和连通喷头的导管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林谢维军苏一夫林世川赵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