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59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器,包括筒体、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污口,在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分离组件,在筒体内且位于出气口处设置有捕雾装置;捕雾装置包括框架和设置于框架内的多块波形板,相邻波形板之间留有空隙以构成气雾分离通道;框架包括一顶板、一底板和位于波形板对侧的两侧板,在底板上的最低点设置有排料口,波形板位于由顶板、底板和侧板围合而成的带两个敞口的敞口空间内,其中一敞口作为初分离气进口、另一敞口作为二次分离气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解决了分离过程中的油、水等杂质进行回收的技术问题,而且能够防止对捕雾装置下方的初分离气造成二次污染,还便于利用分离器内部空间,使初分离气能够更好地进行再次气雾分离。

A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尤其油气分离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器。
技术介绍
在石化领域,通常需要使用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由于井口气介质成份复杂,轻烃吸出严重,一般分离器对介质中大量的油、水等杂质分离不出,容易将上一级中的油水等杂质带入到下一级,直接影响下一级压缩机运行,甚至影响各级易损件寿命最终导致整个机组允许不畅。CN207734657U公开了一种高效气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器本体、进口管以及气通道管,其中进口管采用切边偏进口管,即气液分离器本体为粗管,进口管为细管,细管切粗管边部与粗管连通;分离器本体经进口管接入被测介质,分离器本体下部为液出口侧,连接液管线,上部为气出口侧,连接气管线;气通道管设于分离器本体的内腔中。捕雾器(如CN207734657U中的捕雾板)是分离器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是由波形叶片、板片、卡条等部件组成,当雾气通过捕雾装置时,雾气中混杂的液滴、固形物等撞击到波形板上,这些液滴、固形物在惯性作用下与气体分离,从而实现气、雾分离。又如CN202096829U公开的捕雾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捕雾单元,捕雾单元包括:多个波纹网,彼此叠置以形成多层捕雾填料;骨架,形成固定的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器,包括筒体(7),设置于筒体(7)上的进气口(701)、出气口(702)和排污口(703),在进气口(701)处设置有能够对气雾混合气进行首次气雾分离的进气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筒体(7)内且位于出气口(702)处设置有能够对气雾混合气进行再次分离的捕雾装置,捕雾装置包括框架和竖直设置于框架内的多块波形板(1),相邻波形板(1)之间留有空隙以构成气雾分离通道;所述框架包括一顶板(201)、一底板(202)和位于所述波形板(1)对侧的两侧板(203),在底板(202)上的最低点设置有排料口(3),波形板(1)位于由顶板(201)、底板(202)和侧板(203)围合而成的带两个敞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器,包括筒体(7),设置于筒体(7)上的进气口(701)、出气口(702)和排污口(703),在进气口(701)处设置有能够对气雾混合气进行首次气雾分离的进气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筒体(7)内且位于出气口(702)处设置有能够对气雾混合气进行再次分离的捕雾装置,捕雾装置包括框架和竖直设置于框架内的多块波形板(1),相邻波形板(1)之间留有空隙以构成气雾分离通道;所述框架包括一顶板(201)、一底板(202)和位于所述波形板(1)对侧的两侧板(203),在底板(202)上的最低点设置有排料口(3),波形板(1)位于由顶板(201)、底板(202)和侧板(203)围合而成的带两个敞口的敞口空间内,其中一敞口作为初分离气进口(4)、另一敞口作为二次分离气出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01)完全遮盖所述波形板(1)并自所述初分离气进口(4)向外伸出后固定在所述筒体(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敏金朝阳贺绪权龙云易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气体压缩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