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生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15577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胶囊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生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1)将三聚氰胺与甲醛混合,调节pH为8~9,于65~70℃搅拌反应至透明,加入水,继续反应20~50min,获得密胺预聚体;2)将密胺预聚体、扩链剂与乳化剂混合均匀,调节pH为1~6,加入固化剂、辣椒素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冰浴条件下乳化,升温至40~65℃搅拌反应3~5h,调节pH≥6,停止反应,获得防生物微胶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简单,所制备的微胶囊对芯材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和包封率,避免芯材在短时间内的大量释放,提高防污效果的持续时间;提高了芯材的稳定性,抗生物功效时间长;环保;应用于抗菌、防污、防生物领域。

A Biological Microencapsula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生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胶囊的
,具体涉及一种防生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微胶囊适合在防虫、防啮齿类生物啃咬及趋避海洋生物涂料中应用。
技术介绍
微胶囊技术最早起始于上世纪3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在多学科交叉应用的大背景下,微胶囊技术更有拓展到树脂,涂料等新领域的趋势。所谓的微胶囊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封在微小而密封的胶囊中,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使其以一定速率释放的技术。其中,被包封的物质称为活性芯材,包封芯材实现微囊胶囊化的惰性物质称为壁材。微胶囊的壁材可选用天然高分子、半合成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又称囊壳层。根据活性芯材的化学性质,可为油溶性、水溶性化合物或混合物,其相态可为粉末、固体、液体或气体。经过人们多年来不断的发展,可包封物的品种极其繁多,如交联剂、催化剂、化学反应剂、显色剂、药物、杀虫剂、水溶液、染料、颜料、洗涤剂、食品等。天然辣椒素,又称辣椒碱,是从辣椒、洋葱等物质中提取出的一种极度辛辣的香草酰胺类生物碱。天然辣椒素是多种辣椒素同系物的混合物,辣椒素中具有辛辣味和刺激性的为壬酸香草酰胺,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合成辣椒素的辣度强于天然辣椒素,价格低于天然辣椒素。辣椒素虽然具有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可用于防生物药物,但是直接使用,会对施工人员造成很大伤害,而且无法长时间提供防护效果。另外,辣椒素在贮存,运输,填埋过程中因光、热等因素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其作为防污防生物药物,作用时效短,稳定性差。同时现有防生物所用的药物,如有机锡或氧化亚铜等是直接杀灭动植物,易造成生态系统崩溃的问题,不环保。本专利技术将辣椒素制备成微胶囊,将微胶囊化的辣椒素分散在涂料中,一方面可以在生物啃咬时,具有强烈刺激性辣椒素的释放,可趋避生物;另一方面微胶囊内的辣椒素缓慢释放,又可长效趋避生物。与其他趋避生物药物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防生物微胶囊的优势在于:(1)通过微胶囊技术包覆辣椒素,可避免辣椒素在贮存,运输,填埋过程中因光、热等因素造成的损失,解决了防污药物的作用时效短的问题;(2)将辣椒素通过双层微胶囊包覆技术包覆,可避免在填埋过程中,对人体造成过大刺激,影响人身安全,解决了对施工人员友好的问题;(3)通过工艺技术对微胶囊的力学性能进行控制,可避免贮存,运输,填埋过程中因为微胶囊破裂过多带来的损失的问题。(4)辣椒素是环保生物趋避剂,对环境无害,解决了防污药物带来的环保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生物趋避剂贮存不稳定,应用范围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大,对环境有污染,在趋避生物的长效性上不够的问题,提供一种防生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以辣椒素类化合物作为芯材,聚脲树脂和密胺树脂作为内外双壳层,制备的微胶囊,与单壳层微胶囊相比,双壳层对芯材的释放能进行更精准控制,避免防污剂在短时间内的大量释放,提高防污效果的持续时间。本专利技术以聚脲和密胺树脂作为双壳层,可最大程度保证微胶囊的质量和缓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防生物微胶囊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聚氰胺与甲醛混合,调节pH为8~9,于65~70℃搅拌反应至透明,加入水,继续反应20~50min,获得密胺预聚体;所述三聚氰胺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3~5);2)将密胺预聚体、扩链剂与乳化剂混合均匀,调节pH为1~6,加入固化剂、辣椒素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冰浴条件下乳化,升温至40~65℃搅拌反应3~5h,调节pH≥6,停止反应,获得防生物微胶囊。步骤1)中所述甲醛以甲醛溶液的形式加入,所述水的用量为甲醛溶液质量的1~3倍;甲醛溶液的浓度为15~40wt%;所述搅拌反应至透明是指搅拌反应5~10min。步骤1)中所述调节pH为8~9是指采用调节剂调节体系pH为8~9,调节剂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胺、氨水中的一种以上;步骤2)中所述密胺预聚体、扩链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为(20~100):(1~10):(20~30);所述乳化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明胶中的一种以上;步骤2)中所述辣椒素类化合物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3~6);固化剂、辣椒素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总质量为密胺预聚体质量的1~2.5倍;所述乳化的转速为400~2000rpm,乳化的时间为20~50min;所述搅拌反应的转速为50~400rpm,搅拌为湍流搅拌桨。步骤2)中所述调节pH为1~6是指采用调节剂调节体系的pH为1~6,调节剂为硫酸、盐酸、草酸、醋酸、苯甲酸、甲酸、丁二酸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调节pH≥6是指采用调节剂调节体系的pH≥6,调节剂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胺、氨水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调节pH≥6优选调节pH大于7。步骤2)中所述扩链剂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聚醚胺D230、聚醚胺D400、1,4-丁二醇、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中的一种以上;所述固化剂为MDI预聚体(Suprasec2244、Suprasec2344、Suprasec2644生产厂家为拜耳)、TDI预聚体(DesmodurL-75、DesmodurL-1470、DesmodurCB-75N,生产厂家为拜耳)、TDI三聚体(Coronate2030、CoronateMG-55、DesmodurIL-1351,生产厂家为拜耳)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辣椒素类化合物为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降二氢辣椒素、高二氢辣椒素、高辣椒素中的一种以上;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乙酸乙酯、氯苯、二甲苯中的一种以上;所述防生物微胶囊的粒径为0.1~300μm。步骤2)中混合均匀是指低速搅拌溶解,低速搅拌的转速为50~400r/min。步骤2)中将密胺预聚体、扩链剂与乳化剂混合均匀的过程中,加入水,使得密胺预聚体、扩链剂与乳化剂全部溶解。水的加入量与乳化剂的体积质量比为(500~800)mL:(20~30)g。所述防生物微胶囊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所述防生物微胶囊用于制备防生物、防污的压板、胶粘剂、复合材料和/或涂料。所述防生物、防污涂料包括海洋防污涂料。所述防生物、防污涂料是指将上述微胶囊与涂料混匀得到;所述涂料为环氧树脂涂料、聚氨酯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微胶囊的用量为涂料质量的5~10%。所述防生物微胶囊应用于抗菌、防污、防生物领域。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以辣椒素类化合物作为芯材,聚脲树脂和密胺树脂作为内外双壳层的微胶囊,具有优异的包封性能,持续稳定的缓释效果,力学性能优异,具有广泛用途。由于天然辣椒素价格昂贵,且辣度弱于合成辣椒素,因此本专利技术优选选用合成辣椒素作原料。合成辣椒素(以下简称辣椒素),其化学名为N-((4-羟基-3-甲氧苯基)甲基)壬烷酰胺,分子式为C17H27NO3,结构式如下:分子量为293,为白色或米白色粉末,熔点为57~59℃,沸点200~210℃。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制备防生物微胶囊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的微胶囊壳层通过以下反应制备得到:(1)乳化体系中被分散成微小液滴的油相中的固化剂与水相中的扩链剂、水以及密胺预聚体中的残留胺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如图1a,1b)形成聚脲树脂内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聚氰胺与甲醛混合,调节pH为8~9,于65~70℃搅拌反应至透明,加入水,继续反应20~50min,获得密胺预聚体;所述三聚氰胺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3~5);2)将密胺预聚体、扩链剂与乳化剂混合均匀,调节pH为1~6,加入固化剂、辣椒素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冰浴条件下乳化20~50min,升温至40~65℃搅拌反应3~5h,调节pH≥6,停止反应,获得防生物微胶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聚氰胺与甲醛混合,调节pH为8~9,于65~70℃搅拌反应至透明,加入水,继续反应20~50min,获得密胺预聚体;所述三聚氰胺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3~5);2)将密胺预聚体、扩链剂与乳化剂混合均匀,调节pH为1~6,加入固化剂、辣椒素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冰浴条件下乳化20~50min,升温至40~65℃搅拌反应3~5h,调节pH≥6,停止反应,获得防生物微胶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密胺预聚体、扩链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为(20~100):(1~10):(20~30);步骤2)中所述辣椒素类化合物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3~6);固化剂、辣椒素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总质量为密胺预聚体质量的1~2.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扩链剂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聚醚胺D230、聚醚胺D400、1,4-丁二醇、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中的一种以上;所述固化剂为MDI预聚体、TDI预聚体、TDI三聚体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辣椒素类化合物为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降二氢辣椒素、高二氢辣椒素、高辣椒素中的一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DI预聚体为Suprasec2244、Suprasec2344、Suprasec2644中一种以上;所述TDI预聚体为DesmodurL-75、DesmodurL-1470、DesmodurCB-75N中一种以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剑峰来鑫瞿金清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