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生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155776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胶囊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生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1)将三聚氰胺与甲醛混合,调节pH为8~9,于65~70℃搅拌反应至透明,加入水,继续反应20~50min,获得密胺预聚体;2)将密胺预聚体、扩链剂与乳化剂混合均匀,调节pH为1~6,加入固化剂、辣椒素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冰浴条件下乳化,升温至40~65℃搅拌反应3~5h,调节pH≥6,停止反应,获得防生物微胶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简单,所制备的微胶囊对芯材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和包封率,避免芯材在短时间内的大量释放,提高防污效果的持续时间;提高了芯材的稳定性,抗生物功效时间长;环保;应用于抗菌、防污、防生物领域。

A Biological Microencapsula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生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胶囊的
,具体涉及一种防生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微胶囊适合在防虫、防啮齿类生物啃咬及趋避海洋生物涂料中应用。
技术介绍
微胶囊技术最早起始于上世纪3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在多学科交叉应用的大背景下,微胶囊技术更有拓展到树脂,涂料等新领域的趋势。所谓的微胶囊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封在微小而密封的胶囊中,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使其以一定速率释放的技术。其中,被包封的物质称为活性芯材,包封芯材实现微囊胶囊化的惰性物质称为壁材。微胶囊的壁材可选用天然高分子、半合成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又称囊壳层。根据活性芯材的化学性质,可为油溶性、水溶性化合物或混合物,其相态可为粉末、固体、液体或气体。经过人们多年来不断的发展,可包封物的品种极其繁多,如交联剂、催化剂、化学反应剂、显色剂、药物、杀虫剂、水溶液、染料、颜料、洗涤剂、食品等。天然辣椒素,又称辣椒碱,是从辣椒、洋葱等物质中提取出的一种极度辛辣的香草酰胺类生物碱。天然辣椒素是多种辣椒素同系物的混合物,辣椒素中具有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聚氰胺与甲醛混合,调节pH为8~9,于65~70℃搅拌反应至透明,加入水,继续反应20~50min,获得密胺预聚体;所述三聚氰胺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3~5);2)将密胺预聚体、扩链剂与乳化剂混合均匀,调节pH为1~6,加入固化剂、辣椒素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冰浴条件下乳化20~50min,升温至40~65℃搅拌反应3~5h,调节pH≥6,停止反应,获得防生物微胶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聚氰胺与甲醛混合,调节pH为8~9,于65~70℃搅拌反应至透明,加入水,继续反应20~50min,获得密胺预聚体;所述三聚氰胺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3~5);2)将密胺预聚体、扩链剂与乳化剂混合均匀,调节pH为1~6,加入固化剂、辣椒素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冰浴条件下乳化20~50min,升温至40~65℃搅拌反应3~5h,调节pH≥6,停止反应,获得防生物微胶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密胺预聚体、扩链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为(20~100):(1~10):(20~30);步骤2)中所述辣椒素类化合物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3~6);固化剂、辣椒素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总质量为密胺预聚体质量的1~2.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扩链剂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聚醚胺D230、聚醚胺D400、1,4-丁二醇、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中的一种以上;所述固化剂为MDI预聚体、TDI预聚体、TDI三聚体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辣椒素类化合物为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降二氢辣椒素、高二氢辣椒素、高辣椒素中的一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DI预聚体为Suprasec2244、Suprasec2344、Suprasec2644中一种以上;所述TDI预聚体为DesmodurL-75、DesmodurL-1470、DesmodurCB-75N中一种以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剑峰来鑫瞿金清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