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芯结构及注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301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芯结构及注塑系统,包括:模具、以及送芯结构。其中,送芯结构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限位机构。其中,第一滑块相对模架沿第一方向可滑动设置;第二滑块具有相对于第一滑块滑动的第一状态与被锁定在第一滑块上的第二状态,两状态转换地设置在第一滑块上;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位于同侧的一端之间围成送芯腔;限位机构设置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在第一滑块的驱动下,限位机构作用于第二滑块,并在第二状态时,送芯腔伸入模具的模型腔内的预设位置。当第二滑块处于第二状态下,且第一滑块位置固定时,嵌设在送芯腔的金属嵌件位置在注塑过程中,不会受到注塑压力的作用发生位移,从而提高了注塑得到的产品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芯结构及注塑系统
本技术涉及塑料成型和加工的
,具体涉及一种送芯结构及注塑系统。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其中,注塑模具是用于成型塑件的常用模具,通过注塑模具能成型出形式多样的塑件,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由于塑件的各种工艺要求,如需要在塑件内部添加各种金属嵌件来达到更广泛的利用范围;通过在注塑模具内设有相应的嵌件辅助成型机构,从而以在注塑之前将嵌件精确放置到型腔中的特定部位,以达到精确成型的目的。例如,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塑胶模具的送芯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斜导柱、滑块座以及两个弹性推靠机构。其中,滑块座上成形有沿送芯方向(箭头A方向)延伸的长条导向槽;弹性推靠机构对称设置在滑块座上。任一弹性推靠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滑块座内,另一端伸入导向槽内;弹性推靠机构伸入导向槽内的一端端面和滑块座的侧壁面,分别成型有相互配合且倾斜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朝向送芯方向倾斜;斜导柱适于插入导向槽内。当斜导柱沿竖向滑入导向槽内对弹性推靠机构施加挤压力,使得弹性推靠机构的第一倾斜面受到第二倾斜面的抵压力,将带动滑块座一同朝向送芯方向运动(箭头A方向)进行送芯动作。相反地,本机构还可以进行退出动作。也即,此送芯机构,依靠相互配合的两个倾斜面,可将斜导柱竖向运动产生转化为滑块座的水平运动,进而将与滑块座固定连接的滑块内的工件,如金属嵌件,推动定位至加工指定位置,并执行后续注塑或加工工艺。但是,上述的送芯结构,由于仅依靠斜导柱的长度,进行送芯动作行程范围的确定,当斜导柱推动工件放入型腔位置时,难以确认斜导柱是否完全伸入导向槽内,容易出现斜导柱未在导向槽内伸入到位的现象,就开始注塑或加工时,导致注塑出的产品良品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送芯机构推送镶件不到位,影响注塑出产品的良品率。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送芯结构,包括第一滑块,相对模架沿第一方向可滑动设置;第二滑块,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块沿第一方向滑动的第一状态与被锁定在所述第一滑块上的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位于同侧的一端之间围成送芯腔;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在所述第一滑块的驱动下,所述限位机构作用于所述第二滑块,以使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并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送芯腔伸入模具的模型腔内的预设位置。优选地,上述结构的送芯结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分别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相互面对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形成由所述第一滑块向所述第二滑块凹陷的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滑块的带动下,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在抵靠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上滑动的第三状态与伸入所述第一区域内以将所述第二滑块限制在第一滑块上的第四状态之间转换地滑动。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结构的送芯结构,所述模架上对应于所述第三状态处设有槽口朝向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呈第一凸起;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设在所述第一滑块上的第一通孔;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及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件上的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第三状态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在所述第一滑块的带动下,所述第一限位件脱离所述第一凹槽。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结构的送芯结构,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长腰孔,所述第一限位件上靠近所述第一凹槽侧的一端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一外沿;所述第一外沿适于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上并插入所述第一长腰孔内的第一销轴;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件上,其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外沿上。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结构的送芯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设在所述第二滑块上的第二通孔;配合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上的活动块;及安装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并固定在所述活动块上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给所述活动块施加朝向所述第一限位组件方向的第二偏压力。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结构的送芯结构,所述活动块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长腰孔;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上并插在所述第二长腰孔上的第二销轴,在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销轴抵接在所述第二长腰孔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上。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结构的送芯结构,所述第一滑块设有沿第二方向由外向内凹陷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块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块上形成所述送芯腔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向外延伸。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结构的送芯结构,所述第二滑块搭接在所述第一滑槽槽底上的搭接表面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由外向内凹陷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嵌入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滑槽的靠近所述送芯腔一侧的侧壁之间围成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限位组件靠近所述第二滑槽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滑槽内。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结构的送芯结构,所述第二滑块上形成所述送芯腔的一端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上设有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由外向内凹陷的至少一个第一通槽;所述第一滑块上形成所述送芯腔的一端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扣在所述第一通槽的槽口上;所述第一模板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通槽处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一一对应地插入所述第一通槽内以围成所述送芯腔。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结构的送芯结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外的套芯,所述套芯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上。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结构的送芯结构,所述第一滑块上与形成送芯腔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槽底呈倾斜的第一坡面;所述送芯结构还包括推拉杆,嵌入所述第三滑槽内;所述推拉杆与所述第一坡面抵接的表面呈倾斜的第二坡面;所述推拉杆受驱动器驱动,沿所述第一坡面做升降运动。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结构的送芯结构,所述推拉杆的侧壁与所述第三滑槽的侧壁之间还设置至少一个缓冲组件;所述推拉杆的侧壁上设置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的边缘形成与所述第一坡面平行的第三坡面;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一通槽的侧壁上的第三销轴,及套设在所述第三销轴上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销轴靠近所述推拉杆侧壁的一端伸入所述凹陷区域内并抵接在所述第三坡面上;所述第三弹性件给所述第三销轴施加朝向所述推拉杆侧壁方向的第三偏压力。一种注塑系统,包括模具,其内具有模型腔,所述模具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模型腔连通的第一通道;以及上述结构的送芯结构,所述送芯结构中的送芯腔适于伸入所述第一通道内与所述模型腔连通。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送芯结构,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限位机构。其中,第一滑块相对模架沿第一方向可滑动设置;第二滑块,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块沿第一方向滑动的第一状态与被锁定在所述第一滑块上的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块(11),相对模架(3)沿第一方向可滑动设置;第二滑块(12),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块(11)沿第一方向滑动的第一状态与被锁定在所述第一滑块(11)上的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11)上;所述第二滑块(12)与所述第一滑块(11)位于同侧的一端之间围成送芯腔(43);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11)与所述第二滑块(12)之间,在所述第一滑块(11)的驱动下,所述限位机构作用于所述第二滑块(12),以使所述第二滑块(12)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并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送芯腔(43)伸入模具(71)的模型腔(711)内的预设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块(11),相对模架(3)沿第一方向可滑动设置;第二滑块(12),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块(11)沿第一方向滑动的第一状态与被锁定在所述第一滑块(11)上的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11)上;所述第二滑块(12)与所述第一滑块(11)位于同侧的一端之间围成送芯腔(43);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11)与所述第二滑块(12)之间,在所述第一滑块(11)的驱动下,所述限位机构作用于所述第二滑块(12),以使所述第二滑块(12)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并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送芯腔(43)伸入模具(71)的模型腔(711)内的预设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分别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11)和所述第二滑块(12)相互面对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一限位组件(21)和第二限位组件(22);所述第二限位组件(22)与所述第二滑块(12)之间形成由所述第一滑块(11)向所述第二滑块(12)凹陷的第一区域(121);在所述第一滑块(11)的带动下,所述第一限位组件(21)在抵靠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22)上滑动的第三状态与伸入所述第一区域(121)内以将所述第二滑块(12)限制在第一滑块(11)上的第四状态之间转换地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3)上对应于所述第三状态处设有槽口朝向所述第一滑块(11)的第一凹槽(31),所述第一凹槽(31)的两侧呈第一凸起(32);所述第一限位组件(21)包括沿第二方向设在所述第一滑块(11)上的第一通孔(111);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111)内的第一限位件(211),所述第一限位件(211)朝向所述第二滑块(12)的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22);及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件(211)上的第一弹性件(212);在所述第三状态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一限位件(211)朝向所述第一凹槽(31)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凹槽(31)内;在所述第一滑块(11)的带动下,所述第一限位件(211)脱离所述第一凹槽(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11)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长腰孔(2111),所述第一限位件(211)上靠近所述第一凹槽(31)一侧的一端的外周上设有适于伸入所述第一凹槽(31)内的第一外沿(2112);所述第一限位组件(21)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11)上并插入所述第一长腰孔(2111)内的第一销轴(213);所述第一弹性件(212)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件(211)上,其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一销轴(213)与所述第一外沿(2112)上。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22)包括沿第二方向设在所述第二滑块(12)上的第二通孔(122);配合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21)上的活动块(221);及安装在所述第二通孔(122)内并固定在所述活动块(221)上的第二弹性件(222),所述第二弹性件(222)给所述活动块(221)施加朝向所述第一限位组件(21)方向的第二偏压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221)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长腰孔(2221);所述第二限位组件(22)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12)上并插在所述第二长腰孔(22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安明陈怀迎方修龙唐国华王伟陈密徐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合兴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