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加工用原料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299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注塑加工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壳体,在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上部设置有隔板,在隔板上方安装有破碎仓,在隔板的下方设置有过筛网,从破碎仓其出料口流出的塑料碎片能通过落料间隙落到过筛网上;过筛网其下方设置有漏斗形下料通道,从漏斗形下料通道落下的塑料碎片落入至混合搅拌仓的进碎料口中;在过筛网的下方设置有顶料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破碎、混合一体化、能控制进行混合的注塑破碎件的粒径、且与其他母粒进行分批混合、从而提高混合效率的优点。

A Material Mixing Device for Injection Mo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加工用原料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注塑
,尤其涉及一种注塑加工用原料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注塑产生的塑料注塑件次品、下脚料通常会进行二次破碎后,作为填料与其他母粒等原料进行进行混合,再次应用至注塑工艺中。现有技术的塑料注塑件破碎工艺、与其他原料混合工艺为两道独立的工艺,需要分别配置破碎机、混料机,来完成上述工艺,如此导致生产加工设备集成效果差、设备制造占地大、成本高的不足。其次,如将经破碎后的塑料注塑件大量倒入混料机中,与其他原料直接混合,会导致搅拌混合负荷大、混合时间长且混合均匀性差的技术问题。再次,经破碎后的注塑破碎件中可以还含有部分未充分破碎的大块颗粒,若直接喂入至搅拌装置中进行搅拌,会影响搅拌混合浆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破碎、混合一体化、能控制进入混合的注塑破碎件的粒径、且与其他母粒进行分批混合、从而提高混合效率的注塑加工用原料混合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注塑加工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壳体,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底部设置有混合搅拌仓,所述混合搅拌仓开设有进料口、出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进料管连通至混合壳体外,所述出料口通过出料管连通至混合壳体外;在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上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内侧壁之间存在落料间隙;在所述隔板上方安装有破碎仓,在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过筛网,从所述破碎仓其出料口流出的塑料碎片能通过所述落料间隙落到所述过筛网上;所述过筛网其下方设置有漏斗形下料通道,从所述漏斗形下料通道落下的塑料碎片落入至所述混合搅拌仓的进碎料口中;在所述隔板与所述过筛网之间还设置有回料装置,所述回料装置包括第一提料泵、回料管、回料罩体;所述回料罩体其底部的开口与所述过筛网相对,所述回料管其两端分别与回料罩体的顶部、破碎仓的进料口连通;在所述过筛网的下方设置有顶料装置,所述顶料装置包括顶板、顶板气缸,在所述顶板的顶部分布有顶杆;所述顶板的一端与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侧壁铰接,所述顶板能旋转至与所述过筛网平行的位置且保证所述顶杆伸入所述过筛网的网孔;所述顶板气缸的缸体端与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铰接,所述顶板气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顶板铰接。优选地,所述过筛网通过钢丝或者绳索悬在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中;在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筛网气缸,所述筛网气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过筛网的侧面连接,所述筛网气缸的缸体端与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或者铰接。优选地,在所述漏斗形下料通道与所述混合搅拌仓之间还设置有间断下料装置,所述间断下料装置包括活动板、扭簧、固定板,所述活动板的一端与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一内侧壁铰接,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另一内侧壁连接;所述扭簧装配在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内侧壁与所述活动板的一端之间,且致使所述活动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相卡合;所述活动板的另一端向下转动能将其中的塑料碎片落入至所述混合搅拌仓其顶部的进碎料口中;或者,所述间断下料装置包括活动板、支撑伺服气缸,所述支撑伺服气缸的缸体端与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内侧壁铰接,所述支撑伺服气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活动板铰接;所述支撑伺服气缸的活塞杆端收缩运动用以带动所述活动板向下转动。优选地,在所述破碎仓的进料口与所述混合壳体的顶部的进碎片口连通,在所述破碎仓的进料口与所述混合壳体的进碎片口之间形成的通道内安装有一对压辊。优选地,在所述破碎仓的内部仓体中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轴向与所述破碎仓其内部仓体的长度方向一致;在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螺旋刀片,所述转动轴通过转动轴电机驱动其转动。优选地,在所述破碎仓的内部仓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倒刺结构或者凹凸纹路。优选地,所述混合搅拌仓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搅拌浆,所述搅拌浆通过搅拌电机驱动其转动。优选地,在所述落料间隙与过筛网之间还设置有倾斜导料板,所述倾斜导料板的一端与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连接,所述倾斜导料板的另一端向下倾斜,所述落料间隙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能完全落在所述倾斜导料板上。本技术通过将塑料碎片通过混合壳体的进碎片口喂入至破碎仓中,在破碎仓中进行破碎,破碎后的塑料碎片从破碎仓其出料口落入至过筛网中,在过筛网的过筛作用下,尺寸较小的塑料碎片通过过筛网的网孔落入至漏斗形下料通道中,尺寸较大的塑料碎片停留在过筛网上。接着,漏斗形下料通道中的塑料碎片落入至混合搅拌仓的进碎料口中,与从进料管喂入至混合搅拌仓中的其他母粒原料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原料通过出料管输出。优选地,本技术在每段管体上均安装有阀门以及提料泵。上述工作完成后,或者在上述工作间隙定时启动第一提料泵、顶板气缸,顶板气缸伸长运动致使顶板由竖直状态旋转呈水平状态,顶杆穿入至过筛网的网孔中,本技术优选顶杆与过筛网的网孔一一对应,由此卡在过筛网的网孔中的塑料碎片被顶起,在第一提料泵的吸力作用下,塑料碎片通过回料罩体从回料管循环至破碎仓的进料口,进行二次破碎;顶板气缸复位,带动顶板复位。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将传统的破碎、搅拌两道工艺涉及的设备进行集成,节约了设备的占地面积、加工成本且提高了工艺流水性;其次,本技术在破碎后,通过过筛网实现了对塑料碎片按照尺寸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使得满足标准的小尺寸、小粒径的塑料碎片通入至混合搅拌仓中,与其他原料混合,一方面保证了混合后原料的小粒径、便于后道熔融挤出,另一方面减小搅拌浆受力负担、有效防止卡腔的现象。再次,本专利技术通过顶料装置与回料装置相配合,通过顶料装置将卡在过筛网其网孔中的向上顶出,进而方便顶料装置抽吸。进一步,本技术通过筛网气缸其活塞杆端伸缩运动,带动过筛网水平摆动,进而实现过筛网中的塑料碎片晃动,从而提高碎片分离效率。进一步,本技术利用间断下料装置实现了塑料碎片的分批喂入至混合搅拌仓中,进而提高塑料碎片与混合搅拌仓之间其他原料之间的混合均匀性。进一步,本技术中倾斜导料板设置,能起到导向作用,保证从落料间隙落下的塑料碎片能充分通过倾斜导料板滑入至过筛网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顶料装置中的顶杆在伸入网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顶料装置中的顶板在竖直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活动板在支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活动板在下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活动板在卡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支撑伺服气缸在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一对压辊安装在破碎仓的进料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回料罩体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加工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壳体,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底部设置有混合搅拌仓,所述混合搅拌仓开设有进料口、出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进料管连通至混合壳体外,所述出料口通过出料管连通至混合壳体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上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内侧壁之间存在落料间隙;在所述隔板上方安装有破碎仓,在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过筛网,从所述破碎仓其出料口流出的塑料碎片能通过所述落料间隙落到所述过筛网上;所述过筛网其下方设置有漏斗形下料通道,从所述漏斗形下料通道落下的塑料碎片落入至所述混合搅拌仓的进碎料口中;在所述隔板与所述过筛网之间还设置有回料装置,所述回料装置包括第一提料泵、回料管、回料罩体;所述回料罩体其底部的开口与所述过筛网相对,所述回料管其两端分别与回料罩体的顶部、破碎仓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提料泵安装在所述回料管上;在所述过筛网的下方设置有顶料装置,所述顶料装置包括顶板、顶板气缸,在所述顶板的顶部分布有顶杆;所述顶板的一端与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侧壁铰接,所述顶板能旋转至与所述过筛网平行的位置且保证所述顶杆伸入所述过筛网的网孔;所述顶板气缸的缸体端与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侧壁铰接,所述顶板气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顶板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加工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壳体,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底部设置有混合搅拌仓,所述混合搅拌仓开设有进料口、出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进料管连通至混合壳体外,所述出料口通过出料管连通至混合壳体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上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内侧壁之间存在落料间隙;在所述隔板上方安装有破碎仓,在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过筛网,从所述破碎仓其出料口流出的塑料碎片能通过所述落料间隙落到所述过筛网上;所述过筛网其下方设置有漏斗形下料通道,从所述漏斗形下料通道落下的塑料碎片落入至所述混合搅拌仓的进碎料口中;在所述隔板与所述过筛网之间还设置有回料装置,所述回料装置包括第一提料泵、回料管、回料罩体;所述回料罩体其底部的开口与所述过筛网相对,所述回料管其两端分别与回料罩体的顶部、破碎仓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提料泵安装在所述回料管上;在所述过筛网的下方设置有顶料装置,所述顶料装置包括顶板、顶板气缸,在所述顶板的顶部分布有顶杆;所述顶板的一端与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侧壁铰接,所述顶板能旋转至与所述过筛网平行的位置且保证所述顶杆伸入所述过筛网的网孔;所述顶板气缸的缸体端与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侧壁铰接,所述顶板气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顶板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加工用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筛网通过钢丝或者绳索悬在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中;在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筛网气缸,所述筛网气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过筛网的侧面连接,所述筛网气缸的缸体端与所述混合壳体其内部空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或者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加工用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漏斗形下料通道与所述混合搅拌仓之间还设置有间断下料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世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恒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