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充气轮胎和二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901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10:28
非充气轮胎包括:安装于车轴(15a)的内筒(6)、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包围内筒的外筒(4)、以及用于将内筒和外筒相互连结的能够弹性变形的连结构件(3),其中,该非充气轮胎包括检测部和通知部(33)中的至少一者,该检测部用于检测在该非充气轮胎产生了伤痕、破损或者劣化,该通知部用于通知在该非充气轮胎产生了伤痕、破损或者劣化。

Non-inflatable tires and bicy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充气轮胎和二轮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充气轮胎和二轮车。本申请基于2016年11月21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226183号而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非充气轮胎。该非充气轮胎包括内筒、外筒以及用于将上述的内筒和外筒之间连结的能够弹性变形的连结构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5-6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无论是充气轮胎还是非充气轮胎,使用者等都难以察觉在轮胎、轮辋产生的伤痕、破损、劣化等故障。因此,难以采取在车辆等变得不能行驶之前更换部件、或者在故障的初始阶段修补而使其长寿命化的对策。本专利技术即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使用者等易于察觉在非充气轮胎产生的伤痕、破损或者劣化等故障。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非充气轮胎包括:安装于车轴的内筒、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包围内筒的外筒、以及用于将内筒和外筒相互连结的能够弹性变形的连结构件,其中,非充气轮胎包括检测部和通知部中的至少一者,该检测部用于检测在该非充气轮胎产生了伤痕、破损或者劣化,该通知部用于通知在该非充气轮胎产生了伤痕、破损或者劣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检测部检测在非充气轮胎产生了伤痕、破损或者劣化的状况,或者通知部通知该状况,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察觉该状况。由此,能够采取在车辆变为不能行驶之前更换部件、或者在故障的初始阶段修补而使其长寿命化的对策。在此,通知部也可以是设于在内筒、外筒及连结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中的一部分的、与其他的部位相比强度较低的弱化部。在该情况下,例如,若劣化在非充气轮胎整体发展,则强度较低的弱化部的状态与其他部位的状态相比显著地变化。因而,通过确认弱化部的状态,从而使用者等能够精度较佳地判断包含其他部位在内的非充气轮胎整体的劣化程度。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采取在车辆等变为不能行驶之前更换部件、或者在故障的初始阶段修补而使其长寿命化的对策。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使用者等能够易于察觉在非充气轮胎产生的伤痕、破损或者劣化等故障。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自行车的侧视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放大图。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图1和图2一边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结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附图中,为了使各构件成为能够识别的大小,而适当地变更了比例尺。(车身)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可用作自行车1的前轮21和后轮22。前轮21和后轮22被自行车1的车身10支承为能够旋转。车身10包括前叉11、首管12、下管13、上管14、立管17、后上叉15以及一对后下叉16。前轮21以配置在前叉11的下端部的车轴11a为中心地旋转,后轮22以配置在用于连结后上叉15和后下叉16的连结部的车轴15a为中心地旋转。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后轮22的旋转轴线方向(车轴15a的轴线方向)观察的侧视时,将以该旋转轴线为中心地绕转的方向称作轮胎周向,将与该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作轮胎径向,将沿着该旋转轴线的方向称作轮胎宽度方向。前叉11配置在自行车1的前部,在前叉11的上端部连接有首管12。此外,在首管12的后部侧连接有下管13的一端部。并且,在首管12的连接有下管13的部位的正上方部连接有上管14。下管13和上管14随着朝向后方去而逐渐朝向下方延伸。此外,立管17随着朝向上方去而逐渐朝向后方延伸。在立管17的上端部的后侧连接有后上叉15的前端部。后上叉15的后端部和后下叉16的后端部在后轮22的车轴附近互相连接。未图示的链轮(以下称作“后方链轮”)与后轮22配置在同一个轴上并安装于后轮22。在首管12内贯穿有手把竖管23。手把竖管23能够相对于首管12转动。在手把竖管23的上端安装有手把24。在立管17嵌入有座管25。在该座管25的上端安装有座垫26。曲柄27的一端部借助未图示的链轮(以下称作“前方链轮”)安装在用于连接立管17的下端部和后下叉16的前端部的连接部,在曲柄27的另一端部安装有脚踏28。曲柄27能够绕沿着左右方向的转动轴线转动。此外,脚踏28位于曲柄27的另一端部,其能够绕沿着左右方向的转动轴线转动。另外,曲柄27和脚踏28也设在自行车1的左侧。即,自行车1包括1对曲柄27和一对脚踏28。在前方链轮和后方链轮卷绕有链条29。在对脚踏28施加骑乘者等的踏力时,前方链轮旋转。前方链轮的旋转经由链条29传递到后方链轮而使后方链轮旋转,由于后方链轮的旋转,而后轮22旋转。(非充气轮胎)前轮21和后轮22是彼此等同的结构。以下,代表前轮21和后轮22,对后轮22的结构进行说明。后轮22包括:安装于车轴15a的内筒6、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包围内筒6的外筒4、以及用于将内筒6和外筒4相互连结的能够弹性变形的连结构件3。在外筒4的外周面配设有胎面构件5。内筒6借助车轮2安装于车轴15a。内筒6的中心轴线和外筒4的中心轴线与车轴15a同轴地配置。内筒6、连结构件3及外筒4以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互一致的状态配置。内筒6、连结构件3及外筒4既可以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各自分体地形成。此外,内筒6和车轮2既可以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各自分体地形成。车轮2包括:以相对于车轴15a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该车轴15a的安装筒部2a、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包围安装筒部2a的外装部2c、以及用于将安装筒部2a和外装部2c相互连结的多个肋2b。安装筒部2a、多个肋2b及外装部2c既可以各自分体地形成,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安装筒部2a和外装部2c分别形成为圆筒状,其与车轴15a同轴地配置。多个肋2b例如在轮胎周向上空开等间隔地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多个肋2b分别以车轴15a为中心地呈放射状延伸,但并不限于放射状,例如也可以沿切线方向延伸。连结构件3整体形成为弯曲的、在从轮胎周向观察时呈长方形状的板状,其正背面朝向轮胎周向,其侧面朝向轮胎宽度方向。连结构件3由树脂等能够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其将内筒6的外周面侧和外筒4的内周面侧连结为相对地弹性移位自如。连结构件3在轮胎周向上空开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多个连结构件3各自具有连接于内筒6的内侧部3a和连接于外筒4的外侧部3b。内侧部3a和外侧部3b在连结构件3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相互连接,并在侧视图中在该连接部以钝角相交。内侧部3a的轮胎周向上的厚度小于外侧部3b的轮胎周向上的厚度。外侧部3b的轮胎周向上的厚度随着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去而逐渐变大。内筒6、连结构件3及外筒4也可以由例如树脂形成。作为树脂,也可以是例如仅1种树脂、含有两种以上树脂的混合物、或者含有1种以上树脂和1种以上弹性体的混合物,另外,也可以含有例如防老化剂、增塑剂、填充剂、或者颜料等添加物。胎面构件5例如由天然橡胶和/或使橡胶组合物硫化而成的硫化橡胶、或者热塑性材料等形成。作为热塑性材料,能够列举出例如热塑性弹性体或者热塑性树脂等。作为热塑性弹性体,能够列举出例如日本工业标准JISK6418所规定的酰胺类热塑性弹性体(TPA)、酯类热塑性弹性体(TPC)、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O)、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TPS)、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TPU)、热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充气轮胎,其包括:安装于车轴的内筒、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包围所述内筒的外筒、以及用于将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相互连结的能够弹性变形的连结构件,其中,该非充气轮胎包括检测部和通知部中的至少一者,该检测部用于检测在该非充气轮胎产生了伤痕、破损或者劣化,该通知部用于通知在该非充气轮胎产生了伤痕、破损或者劣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21 JP 2016-2261831.一种非充气轮胎,其包括:安装于车轴的内筒、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包围所述内筒的外筒、以及用于将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相互连结的能够弹性变形的连结构件,其中,该非充气轮胎包括检测部和通知部中的至少一者,该检测部用于检测在该非充气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明彦佐藤浩庄子隆德西田成志河野光伸加藤贵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